回覆列表
  • 1 # sfuei30299

      不同的地方在這一天風俗不同,西北人有跳幹人的習俗,其他的地方則不同,詳解如下:  一、跳幹人:  正月二十三這天晚上,西北人都要“跳幹人”。他們在正月二十二就用黃白兩種紙張剪成許多紙人,然後懸於門後,到了二十三的早晨,得給這些紙人“開光點眼”(用香頭燙開紙人的眼睛和嘴巴),然後將“人”放在米麵缸內或水缸邊,讓其吃飽喝足,晚上便將這些紙人放入火堆開始“跳幹人”。  這一風俗緣於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地球上的莊稼沒有枝和葉,只有穗,天帝派一位天神來人間視察。天神見人間糧食被嚴重浪費和糟蹋,便將許多糧食的穗子捋得只剩下了一點兒,捋到蕎麥和糜子(一種農作物;在西北乾旱地區分佈極廣)時,天神的手破了,將糜子和蕎麥的秸稈染紅了,再也捋不動了。天神發誓一定要將此事報告天帝,但看著前面求情的人們又覺得於心不忍。於是,天神便給人們出了一個主意:正月二十三這天,天帝在天上察看人間時,人們一定要跳紙人兒,這樣天帝就會以為那麼多浪費五穀的人都在火堆裡被火燒死了!因此,正月二十三這天的隴原鄉村,火光沖天,人們在火堆上跳來跳去,彷彿真是在烈火中掙扎。這個極富教育意義的傳說分明是在告誡人們,糧食是不可以浪費的,即使是在年關。  另外,“跳幹人”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一年中的晦氣會被熊熊火焰燎乾淨。因此,西北人也將“跳幹人”叫“燎疳”,認為一燎百了就會幹乾淨淨、百病不生。隨著這一天的結束,鄉村人的年算是真正過完了,就等著二月二龍抬頭時下地幹活啦。  2、燎幹:  正月二十三,“燎幹”。這一天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乾柴,晚上家家門前點上乾柴大人小孩聚在一起“燎幹”。在火堆上跳過來,跳過去的。只要一家點起火堆,其他家的人也會跑來湊熱鬧。就這樣,有些人一家一家地“燎幹”,有的人會串十幾家。乾柴著完後,這家的主人會把火子兒用鐵鍬揚起,看火穗的形狀像麥穗的就喊:“麥子。”如此這般:“糜子”、“蕎麥”、“洋芋”……期盼今年有好的收成。縣城裡的有些家庭沒有乾柴也不會準備乾柴,但有些鄰居幾家可以結夥準備一些乾柴(好多都用紙板,幹樹枝,也有農民把乾柴背到城裡賣給城裡人“燎幹”的),晚上放到路邊“燎幹”。過路的某個漢民如果正好碰到有“燎幹”的也會參於進來,在火堆上跳上幾下了卻心思。“燎幹”的目的是去除晦氣,確保一年順利。其實“燎幹”也是增進友誼,增進交流的過程。  3、戶縣吃涼皮:  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關中大旱,灃河缺水,戶縣秦鎮一帶稻子乾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還催逼納貢大米,坑得大家無法只好在田裡挖井澆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長出了稻穗。可收割後碾成大米又小又幹巴,根本沒法向皇帝納貢,大家正在發愁的時候,有一個叫李十二的,用這種米碾成米麵,蒸出了涼皮,大家吃後個個稱奇。於是,李十二帶著涼皮,和納貢的大米到咸陽。秦始皇見貢米又少又差,傳旨問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雖差,卻能釀出佳食,今奉上涼皮,望萬歲試嘗。”秦始皇吃了涼皮。其味道甚美,頗感稀奇,這才赦了眾人之罪,並讓李十二天天蒸上幾張涼皮供他食用。後來,李十二在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鎮一帶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在這天總要蒸上些涼皮。這個風俗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涼皮成了戶縣秦鎮馳名的小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足球這項運動,如何才能在校園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