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XX3757
-
2 # 國平軍史
鮑里斯·約翰遜,以顯著優勢領先對手傑里米·亨特,成為英國保守黨新任領袖,同時也成為了英國的新任首相,成為繼美國總統特朗普之後全球政治舞臺上的又一位“網紅”。
約翰遜前任的前任挖了一隻深不可測的脫歐的陷阱,讓英國在這隻自己挖的深坑內難以自拔,惹得法德為領頭羊的歐盟都不耐煩了,數次要求英國趕緊脫歐,還磨磨蹭蹭地幹啥。
因此,約翰遜首相,就目前來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扛起脫歐的大旗,“實現脫歐,團結國家”,正如約翰遜在簡短但充滿激情的勝選感言中所說。
“英國就像沉睡的巨人,將要崛起!”,獲勝時的約翰遜雄心勃發,直言不諱地批評其前任特雷莎·梅,並表示無論是否與歐盟達成協議,他都將在10月31日讓英國退出歐盟。
但約翰遜卻被當頭棒喝,遭遇了議會的強烈阻擊,在英國女王批准約翰遜提出暫停議會的計劃後,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跨黨派議案,決定接掌議會的議程,踏出了阻止約翰遜無協議脫歐的一步。
隨即,約翰遜提議10月15日提前舉行大選,同樣遭到了議會的嚴厲拒絕,反對黨工黨、蘇格蘭民族黨和自由民主黨都表示,他們不會支援約翰遜的計劃。
約翰遜面對當前分裂的保守黨、失控的議會和強硬的歐盟,其實已經進退兩難,而能重新掌控局面的提前大選也未能實現。
目前,約翰遜成了英國曆史上最無權力的首相,議會收回了許多首相的權力,約翰遜本人也非常有可能成為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首相,約翰遜可能自身位置都難保,就英國當下在歐盟內部的尷尬地位,就別指望英國在軍事上再次強大了。
英國,由於深陷自挖的那隻脫歐的陷阱而難以自拔,脫歐導致英國朝野的分裂,即便在普遍家庭,有人支援脫歐,有人反對脫歐,有人保持中立,表示不摻合,且蘇格蘭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自身不分裂,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還指望英國軍隊再次強大隻能是做夢了。
關於英國的強盛,不用看陸軍和空軍,英國是海盜出身,當年,就是憑藉強大海上力量的堅船利炮,侵略霸佔了他國3000餘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成了全球迄今為止唯一的“日不落帝國”,儘管早已是過去式了,但依然是英國的驕傲,這是客觀事實,是抹不掉的歷史。
現在,英國海軍的力量,甚至都不如80年代初馬島戰爭時的實力,擁有6艘滿載排水量7000餘噸的45型驅逐艦,是全球最先運用全電推進技術的水面作戰艦艇,但卻過於前衛經常掉鏈子,有時6艘艦全都窩在軍港內出不去,其戰鬥能力備受外界爭議。
13艘滿載排水量4200噸的23型護衛艦,屬於80年代技術的反潛護衛艦,顯然已經非常老舊了,但依然是英國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波斯灣參與護航就有23型護衛艦的影子,還在英國海軍水面艦艇中挑大樑。
2艘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其中服役了一艘,能攜帶36架F-35B艦載機,但只購買了沒幾架,關鍵還是缺錢,軍費不夠用。
此外,到目前為止,預警機型號都難以定奪;因此,伊麗莎白女王號首艘航母遲遲形不成戰鬥力,更不要說是第二艘航母要等到猴年馬月配齊艦載機形成戰鬥力了。
有4艘水下排水量1.5萬噸的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能攜帶16枚射程12000公里的三叉戟Ⅱ型潛地遠端戰略導彈;4艘水下排水量5000餘噸能攜帶魚叉反艦導彈和旗魚魚雷的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3艘水下排水量7000餘噸能攜帶戰斧巡航導彈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其他,3艘兩棲艦、10餘艘掃雷艦、20餘艘巡邏艦和輔助船等,對海軍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沒有什麼大的作戰能力。
二次戰爆發時,英國皇家海軍服役的戰列艦有5艘伊麗莎白女王級、5艘復仇級、2艘納爾遜級,1艘作為訓練艦使用的鐵公爵號,戰時建了5艘英王喬治五世級,僅戰列艦就高達18艘;另有3艘戰列巡洋艦,96艘艦隊航母和護航航母,100餘艘舊式巡洋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的龐大艦隊,尚不包括各種型號的潛艇在內。
當下,英國海軍也就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1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遠遠未形成戰鬥力,在苦苦地撐著英國皇家海軍的門面。
就上述這些艦艇,與英國海軍在二戰時的規模相比,實際上零頭都不到,二戰時的英國海軍,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
約翰遜,即便能力非常強大,首先,得解決脫歐問題,阻止蘇格蘭獨立運動,才有時間和精力來提振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但這得需要大把花花綠綠的鈔票。
英國哪來的那麼多錢,英國財政部估計脫歐要支付給歐盟390億英磅,這筆款項將持續多年直到本世紀60年代付清,由於歐元兌英鎊匯率以及英國經濟增長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約翰遜都在考慮是不是要支付這筆費用。
英國,早已經日已落了,沒有實力再顯顯然的榮光,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任誰當首相,都阻止不了英國的頹勢,同樣約翰遜也一樣,振興英軍任重道遠,可謂遙遙無期。
回覆列表
三權分立的國家。再加上雙重國籍,最近美國的施壓,脫歐的內亂,就看看外交大臣鮑里斯會不會參加第三次海灣戰爭,說服議會,提高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