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鴻哥

    這句話是沒錯,但要根據不同的對手時間來看。兵法是死的,人要靈活運用。居高處確實非常有利,敵人進攻要仰攻代價非常大。居高處往下進攻也確實能勢如破竹。孫子兵法也有講到: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街亭之戰在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響應蜀漢軍。諸葛亮率軍攻隴西郡祁山。這時魏國派張郃率軍五萬前來援救。這就需要派人去擋住張郃,為大軍攻破隴西郡贏得時間。就是說馬謖的任務是擋住張郃就行了。可是馬謖太自傲了,想著趁張郃軍千里賓士而來。魏軍疲憊不堪而一舉擊敗張郃軍。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堅守街亭擋住張郃部。待蜀漢主力攻破隴西軍,回軍內外夾擊張郃部。

    所以馬謖最好的選擇是據城而守,據城而守即使面對數倍敵軍也不懼。有人說道街亭沒有城是不對的。據三國志張郃傳:謖軍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說明街亭是有城池的。就算沒有城池,當道下寨人工造一座城防守也是可以的。

    馬謖改變了諸葛亮的防守策略。三國志講:違亮節度。就是說馬謖上山的策略是違背諸葛亮戰前交待的。馬謖改為依阻南上,就是把軍隊都拉上山去。想用:居高視下,勢如劈竹,置之死地而後生。一舉打敗張郃軍。把諸葛亮的擋住張郃軍改為擊敗張郃軍。而馬謖軍的軍力數目不詳,但應少於張郃軍。守則有餘,攻則不足。用只能防守的軍隊用於進攻,勝算是很小的。

    但馬謖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據三國志講:舍水上山。水源的重要性不亞於糧食。像官渡之戰曹操燒了袁紹在烏巢的糧草。袁紹十萬大軍立馬土崩瓦解。孫子講奪得敵人一石糧草,已方可節約二十石糧草。(運輸耗費也是非常大的,敵我雙方都一樣)居高視下是沒錯,但不應捨棄水源。捨棄水源為兵家大忌。沒有水如同沒有糧食,再多的軍隊再強大的軍隊沒有水糧食。也根本沒有戰心,沒有戰心更無戰鬥力。沒有糧食還能頂幾天,沒有水頂的了多久。王平看到馬謖舍水上山,數次規勸。馬謖根本聽不進去。張郃率軍來到街亭,一看到馬謖軍舍水上山,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馬上派人斷絕蜀軍取水之道。蜀軍軍心大亂,無戰心。張郃趁機猛攻,蜀軍大敗。

  • 2 # 北門猿

    首先,街亭之戰在歷史上的記載沒多少細節,這兩句話是演義裡的,所以只就小說來分析。

    至於為什麼馬謖運用不了,這就是馬謖研究兵書不細,教條僵化的結果。

    這兩條原則都是有道理的。

    “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是因為從高處衝下來,有衝擊力,而防守方則處於被動。並且居高臨下有士氣上的優勢。

    “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人在必死的情況下,可以激發出更強烈的勇氣——反正是死,不如豁出去拼了。

    但是凡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馬謖具體是怎麼應用這原則的呢?

    居高臨下:司馬懿大驅軍馬,一擁而進,把山四面圍定。馬謖在山上看時,只見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隊伍,甚是嚴整。蜀兵見之,盡皆喪膽,不敢下山。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謖大怒,自殺二將。眾軍驚懼,只得努力下山來衝魏兵。魏兵端然不動。

    這裡馬謖錯估了自己方和敵方的實力對比。從高處向下衝,本來具有心理優勢,但面對魏軍,蜀軍的信心不足,士氣buff抵不過對方的削弱光環。於是這條原則失效了。

    置之死地:

    這條上馬謖犯的錯誤更為嚴重。當時蜀軍所處的“死地”是這麼個情況:

    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山上無水,軍不得食,寨中大亂。嚷到半夜時分,山南蜀兵大開寨門,下山降魏。馬謖禁止不住。司馬懿又令人於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

    前面說過,置之死地而後生,原理是人在處於絕境時能激發出更大的勇氣。但這種“上頭”狀態持續時間是有限的,一旦時間長了,衝動的狀態逐漸平復,buff就失效了。而魏軍採取的是圍困戰術,本意就是消磨蜀軍士氣。

    又令申耽、申儀引兩路兵圍山,先斷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亂,然後乘勢擊之。

    但這還不是重點。馬謖在這點上犯的最大錯誤在於,即便是韓信原版的戰術,也不是靠“置之死地”這一招取勝的。

    “置之死地而後生”最早是韓信使用的。韓信率軍攻打趙國,背水列陣,然後前出和趙軍交戰,假裝不敵敗退。趙軍見有機可乘,傾巢出動追趕。當韓信退到水邊時,漢軍沒有退路,所以只能拼死作戰。

    趙軍無法取勝,打算退回營寨。但在之前,韓信派出的奇兵已經突襲了趙軍的營寨。趙軍發現老巢被抄,軍心大亂,被漢軍趁勢前後夾擊打敗。

    注意一下,在這個故事中,韓信本部軍隊的“背水一戰”,其實不是戰鬥勝負的決定手,決定因素是漢軍突襲了趙軍營地,使敵人產生恐慌。

    蜀漢這邊,馬謖打一開始就沒打算分兵。雖然王平求來了五千,但數量太少,打不動魏軍防線。何況山上山下沒法聯絡,互相之間呼應不了。

    只靠“置之死地而後生”,那就是被動挨打,那是先把自己置於有敗無勝之地。

    (所以馬參軍你這兵書看到哪裡去了,抄你也抄個全套啊……)

    綜上所述,街亭之戰馬謖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不能結合當前態勢,具體分析情況,把戰場情形想像得過於理想。由此導致失敗。

    不過在小說位面裡,馬謖打不過司馬懿也算是正常設定啊……

  • 3 # 和平二號521

    謝邀回答。呵呵,不是馬謖運用不了,而是馬謖根本不會用。“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他馬謖沒有領兵作戰的實踐經驗,又剛愎自用,生搬硬套,怎麼能在複雜多變的實戰中運用好兵法呢。往日馬謖雖是隨軍作戰,但基本是諸葛亮親自部署,馬謖的實際作用按現在說最多也就是一個隨軍參謀,連參謀長也算不上。說句很多人不愛聽的話,諸葛亮也是一位剛愎自用的人,以他的能力如果自己胸懷寬廣、虛懷納諫,再多放手讓手下人去實踐中磨練,則馬謖失街亭一幕就可能不會發生,歷史也有可能改寫。毛澤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諸葛亮則是化神奇為腐朽的人。蜀地本是輩出人才的地方,可在諸葛亮時期蜀地怎麼就不出人了?可悲、可嘆、可惜、可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牙根露出,導致牙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