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你飛

    這段話只是俗語未必是真理。

    但存在必然有他的道理。

    打個比方說,08年金融危機,造成許多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下滑。最明顯體現在外貿上,很明顯的金融危機卻是很多商人的商機,因為隨後國家拿出大量資金出來救市,用資金撬動房地產產業,也就說08年的危機,對於房地產商卻是商機。

    但未必所有行業所有的企業都一樣。猶如90年代的日本,美國因出口逆差,強權和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而後日本卻寬鬆貨幣政策,從而造成房價暴跌。這就是危機引發的反應。

    巴菲特有兩句話:“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這段話講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他還有一句話,當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只是可惜大多數人不知道是漲潮還是退潮。

    所以樓主的那段話可以說路人皆知,但卻只有智者知行。

  • 2 # 大盤指南針

    其實危機兩個字已經詮釋了,危和機共生共存,要從危險裡尋求到突破的機遇,縱觀歷史重大事件或偉人取得突破並得到長足發展的都是從危機中產生的。

  • 3 # 每天學些經濟學

    這裡所提到的“危機”主要還是經濟領域的概念。

    危機,無非就是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致使商家的利益受損。

    當然,危機通常也可以轉為商機。

    舉個近年來的例項。《環保政策影響下的機制砂生產》。

    受國家環保政策影響,為了防止環境繼續惡化,國家開始整頓各類涉及汙染環境的工廠,全國各地區機制砂的生產廠家面臨很大的危機,因為國家開始讓機制砂規範生產,很多機制砂廠由於規模小、環保措施不到位、生產過程未最佳化升級,都相繼被查關。

    有些地區甚至限制機制砂生產廠的數量。這無疑是機制砂行業的噩夢。

    但我們用經濟學的視角來看下這個問題,這對商家來說一定是危機嗎?不見得吧。

    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能夠合理的配置稀缺資源,即可操縱市場資金的流向。

    在國家相關環保政策出臺後,如果及時瞭解該行業的發展方向,最佳化生產,透過環保部門的驗收。能繼續生產經營,同行裡別人的危機不正是自己的商機嗎。(因為別人沒法繼續生產經營,自己經過努力配合政府工作獲得繼續經營的機會,市場需求沒變,供給方減少,市場的資金將集中流向自己這邊)

    所以,本來的危機也就成為了商機(當然通常都需要經過努力才能獲得這些資源)

  • 4 # 4兩米飯管飽

    人生髮財靠康波!

    周金濤說的。康波即一次跨越幾十年的經濟波動週期,蕭條,恢復,上升,衰落。

    還有雷軍說的,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從哪裡起步是最順風順水的,能夠快速的積累財富,就在經濟週期的底部的蕭條狀態,底部是什麼,底部就是剛剛發生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了,那是什麼,就是舊的一切摧毀了,需要重量。是從零到十積累的財富多呢,還是從八積累到十?

    伊拉克戰爭後,各個國家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重建,是因為愛嗎?

    百廢待興,又有石油資源的伊拉克,簡直就是經濟週期裡面的最底部,只要把已有的基建技術複製一遍,就能享受經濟高速增長的福利。當然,這也是一次危險的賭博。

    危跟機永遠相伴相隨,這也是辯證法的體現。

  • 5 # 馨月說財經

    對經濟危機的分析,國際上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經濟危機就是壟斷資本主義獲取財富的必要手段,這是因為經濟危機是壟斷資本剪羊毛的必須過程。

    如果拋開善惡問題來看,經濟危機是社會成本螺旋上漲到一定高度時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發展,當社會成本不斷上漲打破了供求關係,就會出現供需的脫節,這時企業、個人與銀行之間就會失衡,信用體系就會紊亂,這種紊亂會在經濟或金融市場中表現出現,並且會因為金融的槓桿化而被成倍放大,這樣經濟就會出現大的動盪,就容易爆發經濟危機,從而將社會的高成本瓦解,迫使社會成本大幅下降,然後修復供需關係,讓經濟再次進入到螺旋上升迴圈。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每隔一定週期就會出現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發展規律所決定的。

    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雷曼倒閉揭開美國次貸危機的序幕,這本是美國次貸金融衍生品引發的危機,與其他國家本無瓜葛,但是由於美國是世界的經濟與金融中心,所以導致次貸危機波及全球,沉重地打擊了全球經濟。

    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國以挽救經濟危機為藉口,施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印鈔,由於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印出鈔票就可以在國際間購買,所以美國的財團利用經濟危機期間各國資產價格大跌的時機,拿著大量的美鈔在全世界購買廉價優良資產,然後又利用輸入型通脹推高各國的資產價格,再丟擲獲利,這樣美國的財團就獲得了巨大利益。

    這種手法就是俗稱的剪羊毛,如果投資者深諳其道,跟著這些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走,也會獲得一定的累積財富機會,所以說危機越大,商機也越大。但是能掌握這種規律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這樣的商機是為大資本傾斜的,而中小資本一般都是經濟危機中的犧牲品。

    所以掌握經濟危機的價格波動規律,就會掌握現金流使用週期,然後根據國際貨幣的央行貨幣政策週期與全球經濟週期投資與投機,這樣就會在規避風險與利用風險中將利益最大化,從而將危機轉為機遇。危與機本身就是一體兩面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諸多金融工具其實就是圍繞危與機建立的,在多空雙向中謀求利益,所以危機越大有時商機也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國儲什麼時間收購新玉米,價格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