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在網上看見了你
-
2 # 談科論普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對公民科學素質的界定如下: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科兩能力”。
當然大家都知道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卻需要做很多工作,因為這包括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思想的樹立,科學精神的弘揚,當然也包括讓公眾把這些科學內化到個人行動中,從而來利用科學進行日常的決策。
所以,題主的問題可以做一篇很長很長的論文了。
這裡只能簡單地回答一下如何提高科學素養。
首先,我們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播,因為脫離開科學知識談其他“三科”就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這種科學知識的傳播應該是系統化的,成體系的,而不是零散的知識。其次,透過知識的傳播來培養公眾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以及科學精神。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公眾知道科學的本質,那就是質疑,而不能盲目地崇拜科學,把科學奉為神明,其實這是科學反對的。
目前,國家,甚至是各個地方都設立了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就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總目標。
要知道,2015年的調查顯示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0%,5年要提高將近4個百分點,應該說困難還是不小的。
但是具體如何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仍然是一個現實的課題,也是需要實踐者和研究者共同探討的話題,雖然目前各種科普渠道,內容,途徑等等很豐富,但是這些對於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發揮了哪些具體的作用還有待於深入探究。
可喜的是,各相關機構都採取了各種形式來豐富公眾的科學生活,因為科學素質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潤物細無聲,需要從細節著手,需要常抓不懈。
-
3 # aa滿天繁星
科學素養。。。不常聽到的詞語,覺得這跟從小受到的教育和個人的興趣愛好有關。
小朋友天生的好奇心對科學對自然,但是從小受到的教育和學習壓力以及千篇一律的回答解釋,還有很少能遇到激發小朋友思考的導師,自然而然小朋友慢慢淡化了這種科學思考,就不用再說科學素養了。
-
4 # 一支青年
一,家庭氛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所以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深遠的,居里夫人的父親曾經在聖披德堡大學攻讀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真理如飢似渴的追求深深的影響到小居里夫人,小居里夫人也經常到她父親滿是各種實驗儀器的實驗室玩耍,從小的耳濡目染,培養了居里夫人對科學真理的興趣愛好。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發明家,喜歡研究炸藥,諾貝爾小時候也經常跟著他父親去實驗炸藥,長期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這些都是家庭氛圍、家長對孩子科學素養形成的影響正面例子。所以家長如果要培養小孩子的科學素養,要認真培養孩子善思好學的習慣,對小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定不要不耐煩,要藉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並把好奇心逐漸轉化到對大自然奧秘的不懈探求上。另外家長也要保持好奇心,也要不斷學習充電,保持對新知識的渴求。
二,學校教育
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瞭解科學知識;瞭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瞭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國家現在推行素質教育,中小學制定了新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新課標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次分別對應科學素養的三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什麼知識(真理),這個知識(真理)可以透過怎樣的科學手段重現,這個知識對人類社會發展有什麼應用。中小學課程裡面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中國目前受制於各種因素,這些課程的教學設計仍然處於應試教育的狀態,實驗課程開得不足,發達地區學校相對較好,師資力量雄厚,具備充足完善的各種實驗室和器材,城市裡也有很多科普場所,可以舉辦很多科普活動,比如說廣州大學城裡面有個廣東科學中心,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但是落後地區除了學校之外根本沒有其他科普場所,但是很多學校根本沒條件開展實驗課程,這對培養落後地區學生的科學素養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
三、個人的後續成長
個人的後續成長包括自身支援以及社會支援方面。個人的自身支援是指你的興趣愛好是否隨著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的增大而轉移,是否會被不同事物的吸引力而消磨,比如小時候立志要長大要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後卻沉迷於王者榮耀,當你有經濟條件的時候你是拿錢去追求真理探索世界,還是抽菸喝酒砌長城。另外一個就是社會能不能提供合適的成長環境,經瞭解,我們國家在自然科學教育設施方面的投入,如國防館,科技館,歷史博物館,科技園等設施的建設投入遠低於發達國家,國家相應的資金投入不足,也影響了國民的科學素養的提高。
-
5 # 朗明steam工作室
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道路上,我們還在起步階段。學校透過開展各種科學課程,提高孩子趣味,增加孩子獲得科學知識的途徑,提升孩子對科學的探討。社會科普由於科技發展也變得越發便利,以往科學知識的一書難求,到現在網際網路知識的泛濫,我們缺乏的其實是“引導”。
在文化層面上,現在的父母文化水平提升,對於提高科學素質有著促進作用。然而目前的社會環境競爭激烈,儘管家長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會的壓力導致教育的急躁。在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之前,先要對孩子進行競爭教育。透過對比來引導孩子必須學,而不是從孩子的認知,對生活的理解灌輸科學的知識。
裝置資源的缺乏可以調整,網路知識的種類非常富裕,在如此理想的學習環境裡,引導成為了核心。家庭的引導,學校的引導,社會的引導,才是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工程。
新版的課標與之前版本的相比最大亮點就在於提出了包括“資訊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資訊社會責任”等要素在內資訊科技學科的核心素養。那麼如何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1)增加專業化的科學教師隊伍,增加相應的科學課,進行全民科普
(2)提升科學課在教育系統中的地位
(3)學校多組織相關主題的科學講座,激勵學生多動手創作多動腦筋思考
(4)鼓勵喜歡科學,勇於探索科學的學生參加科技比賽
回覆列表
提高科學素養要多看科普書,並且在實踐中多思考,首先對科學要有興趣,每個實驗都是很有趣的,在每次做實驗時必須要記錄情況。每天看一看書,科學素養其實就是一種科學習慣,把科學當成一種娛樂,這樣科學素養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