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所謂“才高八斗”,他不認識陶淵明情有可原。但至少說明在魏晉時期大家對曹植的評價是非常高的。《詩品》《昭明文選》等也可以佐證。但似乎唐朝以後對曹植的評價不是那麼高了,似乎並不比他爹以及同時代的建安七子們強多少,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
回覆列表
-
1 # 解密不一樣的歷史
-
2 # 亦有所思
沒題主說的那麼嚴重!
第一個提出質疑的名人就是明朝王世貞,也不能說是質疑,就是他提出了另一面——“辭太華”,就是辭句過於華美,失了古樸之意。
然後明朝末年有一個徐世溥,他說曹植的詩不如他爹曹操,這主要是指的風格,他認為曹植的詩風缺乏一種雄渾蒼茫的高古氣象。其它他的觀點和王世貞有異曲同工之妙,“辭太華”和“少蒼茫渾健”基本上是一個核心。
質疑曹植最有名的應當是王夫之,批評也是最狠,簡直就是批評他以文章沽名釣譽(“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並且認為曹丕的才華遠遠高於曹值。當然,他這個觀點後來也受到了批評,王闓運說王夫之不懂詩的“空靈神妙”。
不難看出,批評曹植的人大多數是指“辭太華”,所以失了高古,失了質樸,這一點的確不應當否認,大凡詞藻華美的詩篇都免不了如此。
《離騷》不也如此,還有那些駢儷無雙的漢賦,哪怕是《騰王閣序》不也是辭藻鋪陳得讓人神魂顛倒,情不能禁。
辭藻多變,恰恰是富有才華的證明。
那麼問題來了,曹植真的只能寫華麗的詩篇麼?
《雜詩》有“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里,江湖逈且深”、有“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贈白馬王彪》有“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有“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這些詩質樸分明,和《洛神賦》簡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所以,曹植是可以寫“辭不華”的詩篇的。
只不過比例較少而已。
當年,曹植文昌附體,自然是才氣縱橫,駢儷百端。後來連遭貶謫,志傷情失,所寫詩賦自然是少了鉛華,多了深沉。但是論其標籤,依然還是“辭華”。
世人論其詩不如子桓,不如孟德,那是因為生活際遇和經歷,若是曹植也四處征戰,身處高位,登基為帝,其所作詩歌也會如此。
你的詩,就是你的命!
曹植不可否認確實有文采,但是有幾點對他的形象起了負作用。
1、能寫出七步詩成語,才華橫溢,但當時會引起他人嫉妒,受到排擠
2、曹操讓他帶兵出征,他卻出征之前喝酒軍令,惹怒了父親
3、一心在文學方面,于軍事才能個偉大報復
4、當時是群雄爭霸的年代,未能助曹操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