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測不準
-
2 # 杜坤維
百威亞太赴港IPO以失敗告終,不在於香港機構投資者不參與,在港發售5%部分獲得十倍申購,關鍵是95%的國際發售部分網下收購不足,導致百威亞太控股IPO失敗。
百威啤酒太自信,沒有引進基石投資者。
IPO博弈在國外是價格和估值的博弈,百威亞太的發售價範圍為40-47港元,對應的市盈率介於38.5倍至45倍。百威亞太控股希望以發行價上限發行,但是機構可能更願意以下限認購,最終管理層與承銷商發行價格難以形成共識。
國外成熟市場沒有炒新陋習,機構對發行價格更為敏感,百位亞太上下限價差比較大,在18%左右,這就可能導致機構配售的盈虧轉變。
失敗另一個原因是百威啤酒太過自信,百威啤酒發行估值水平算不得高,華潤啤酒2019E預期市盈率64.47倍、青島啤酒37.33倍、重慶啤酒44倍、燕京啤酒82.21倍,百威啤酒還是具有一定估值優勢的。所以一方面管理層不願意降格以求,另一方面就是沒有引進基石投資者。
對於小型IPO不引進基石投資者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百威亞太控股是今年港股最大IPO,預計募資650.6億元-764.45億元,這種巨無霸上市,沒有基石投資者鎖定大量股份作為定海神針,上市以後二級市場拋壓難免很大,股價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機構容易出現浮虧,這種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百威亞太募集資金為了解決母公司負債
一般IPO都會有募投專案,只有投進具體專案,才可能帶來利潤,招股書顯示“本公司會將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全數償還結欠百威集團附屬公司的貸款,以完成重組。”這種IPO是不多見的,實際上就是為母公司還債,套用一個成語就是母債子還,這種IPO對公司業績影響並不大。
百威亞太控股不僅僅要給母公司還債,還要在母公司賬戶上存錢,還不是一塊兩塊的,未來五年,百威亞太必須在百威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的現金池裡存放24.5億美元至30億美元不等的存款。說一個萬一,母公司欠債1000億美元,那一天沒錢還債了,二三十億美元會不會被債主拿走呢?這就是風險,雖然國外公司治理透明,很少出現財務問題,也很少有母公司敢挪用上市公司資金,但投資者難免擔憂。
百威亞太控股商譽市值高企
去年以來,A股市場天雷滾滾,主要就是商譽減值導致不少公司一夜之間就從盈利到鉅虧,而且一虧就是幾個億、十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股價紛紛暴跌,投資者欲哭無淚。
對於商譽市值高企的擔憂,不僅僅是國內,國際市場也是有的。
百威在亞太市場是秉承買買的策略,併購戰略產生了巨大的商譽,百威亞太在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百威亞太的商譽高達132億美元,佔總資產比重為51.06%,另外還有百威亞太還有44億美元的無形資產,不管是商譽還 是無形資產都是存在減值的可能的 。176億元商譽市值和無形資產,即使減值一點點,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各種原因,加上百威亞太控股在IPO價格上不願意讓步,導致機構參與度很低,IPO最終沒有成功。
-
3 # 鬥牛財經
7月13日,全球最大啤酒公司百威英博發表宣告表示,不再推進旗下子公司百威亞太在中國香港的IPO計劃。幾千億的市值、近100億美元(約765億港元)的募資計劃,說終止就終止了,讓市場有點措手不及。
話說,離百威亞太正式招股過去僅僅一週,沒想到上市前夕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對投資者來說,多少還是有點失望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百威亞太喊停IPO了?
對此,百威英博在發表的宣告中表示,由於多個因素,包括當前市場狀況,公司沒有推進此項交易。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該公司發行價定價過高,導致多方分歧加大。
此外,百威亞太IPO受挫,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外資認為價格太高。而從全行業可比市盈率水平來看,該公司的估值卻並未離譜。那就意味著,外資可能也不認可當前消費板塊的估值水平。
不過也有人士表示,從市場對百威亞太終止IPO的態度看,還是很茫然和可惜,因為今年啤酒股表現非常不錯。
但具體是何原因,目前還是比較迷茫的,大家拭目以待就好。
回覆列表
5月10日,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劃在7月19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然而,7月13日,卻在官網上宣佈,公司已經決定不再推進亞太公司的香港IPO計劃,此事倍受關注!
作為啤酒界的“巨無霸”,百威亞太的IPO在某種程度上被業界視為標杆,在上市之際,卻又擱淺這一計劃,可能是市場的反應與預期有很大的落差。相關資料顯示,在截止認購之前,公開發售部分吸引約11萬人認購,超額認購也只吸引11倍,這個認購量相對來說是比較不如預期的,所以讓讓上市計劃暫時停止了。
因為百威亞太在香港上市,是看中了該資本市場的資金,解決資金鍊斷裂得問題,然而卻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可能就會暫停上市計劃。並且,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三月份,百威亞太的負債總額達到86.04億美元,亞泰殷博上市的目的也是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緩解債務危機,所以他肯定還會再去謀求別的市場上市來募集資金,比如新加坡市場,解決資金鍊的問題,來完成相關的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