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雅集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

    誠然,古往今來有成就的書法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或者說是書體,比如說顏真卿的顏體,柳公權的柳體,趙孟頫的趙體,包括宋朝的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元朝的趙孟頫、鮮于樞,明朝的張瑞圖、倪元璐,清朝的沈曾植、劉墉、伊秉綬、何紹基等等,他們的書法都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誰的。

    首先,自己的風格絕不是任筆為體。有的人寫字不臨帖,非常有所謂的藝術自信,感覺學別人不如自創,其實不然。學書法無論如何繞不過臨摹古人碑帖,練書法的都知道一句話:“不過臨摹關,無以言書藝。”絕不能不顧臨摹而兀自“創作”。

    其次,書法有“法”。書法有自己的規律, 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都有自己的規律和法度,包括結字、筆法、章法等方面,這些規律和法度是書法的基本特徵,也就是說符合這些基本特徵的就是書法,不符合這些基本特徵的就不是書法。怎樣才能具備這些基本特徵呢,最好的辦法是在古人的法書中總結學習,總結學習古人法帖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臨摹,老老實實臨帖。

    第三,出新意於法度之中。那麼是不是一味臨摹古人寫得越像越好?當然不是,臨摹古人是為了尋找書法的法度來匡正自己,臨摹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成一家之面目。

    其實每個人寫的字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如果從書法角度看的話,創作屬於自己書體之前要經過臨摹古人法帖的過程,建立在書法基本規律法度的基礎上,切忌任筆為體,倘若只是為創新而創新,不顧書法基本法度,恐怕要落入流俗的窠臼。

  • 2 # mk小樓聽風雨

    書法字畫,就如同世上之陰陽萬物!又如男女丑俊高矮胖瘦的人一樣!是不應該說什麼創新的。一個純粹的書法習練者。只要能靜下心來,書寫好每一筆每一畫就是創新,不必標新立異的做作。現在有一大批“家”“大師”們!在紙上還書寫不流暢哪!就去街頭吼叫蹦跳著,寫一些字典裡都找不到的字,場面搞得比馬戲團還熱烈,可一問字沒人認識。還有就是罵這不行那不行。豈不知在蹦跳和叫罵中,十人觀看九人煩。其實每個書寫者和習練者,都應該靜下心來習練,並掌握和理解漢字中的樂趣與奧妙。因為漢字是宇內最奇妙的音符!她包羅永珍!她更是華夏的根是人們交流的心曲!如果大家都能靜心品味華夏書法應該會有更大的創新。

  • 3 # 高培書畫琴

    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之外恐怕沒人能創作新書體了。書法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幾千年下來也就這幾種書體。你要創作新的書體,不是笑話嗎?

    也許你說的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的問題吧。說到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好辦多了。

    比如說人吧都是差不多的,都有五官,有四肢。但是人與人又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有的人氣宇軒昂玉樹臨風,有的人猥瑣狡詐,庸俗不堪。不然千人一面,怎麼知道誰是張三誰是李四呢?

    書法其實也是一樣的,都是是寫字,每個人的寫法也都差不多,超不出五種書體之外。但是每個人寫出來的字又各不相同,一定會有自己的面目特徵。把這種不一樣的面目特徵放大到極致,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其實在科學已證實,人們的書寫資訊是可以被解讀的,書寫總是會攜帶人的生理與心理特徵、生活經歷資訊。任何人都會形成自己特有的書寫動作系統,書寫動作系統中具有書寫人穩定、特殊的書寫動作習慣特徵,這種習慣特徵實際上就是你個人風格的基礎。

    當然,書寫習慣特徵的形成也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特徵,是從臨習古人的法帖中來的。臨帖多又能深入進去,自然會有古意,從而會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好的風格,這是書法學習的正途。不從古人學起,只按印刷體寫,或任由自己胡寫亂劃,那你寫的多越多越容易墜入魔道,其結果只能是習氣積累,形成壞的風格,你寫再多也是毫無價值的自由體、江湖體,只能走江湖,瞎忽悠,反而同傳統的書法藝術無緣,甚至越離越遠。

  • 4 # 老路書法

    要想開創屬於自己的新書體,實在是太難了。

    從書聖王羲之開始,出現了歐陽詢的歐體,柳公權的柳體,顏真卿的顏體,趙孟頫的趙體,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還有金農的漆書。

    連大名鼎鼎的米芾,多才多藝的蘇軾他們的書法作品都沒有創造出一個新的書體。他們的書法作品只是有他們自己的風格特色。

    要想創造出一個書體,書法家必須有超常的智慧,和對藝術的敏銳的觀察力。再加上超出常人的幾倍,或是十幾倍的勤奮。真是太難了!

    還是老老實實的臨帖,老老實實的耕耘吧,走一步看一步。

  • 5 # 千年蘭亭

    題主很有意思,自己想創造新的書體,說每個人都想創造新的書體。

    翻開書法史看看,大約民國之前,所有寫字的人用的都是毛筆,其中書法家何止千萬,但流傳下來的書體又有多少呢?

    書法首要的是繼承,古人留下的碑帖是我們學習書法無盡的寶藏,其中任何一家都夠我們學一輩子。

    而創新也是建立在繼承基礎上的。柳公權是個例子,他的柳體,是他認真琢磨二王筆法,並臨習顏真卿、歐陽詢的法帖後,融顏歐之長創造出來的。

    反觀題主所謂的創新體,基本筆法尚未掌握,結體不穩,整個一個四不像。書法的基本規律尚不清楚,就急於創新,結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題主所說的融楷隸行等諸體於一體的書家,書法史上少之又長,據我所知,一是顏真卿寫過《裴將軍詩帖》,二是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這些是極小機率事件,不能作為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

  • 6 # 尼古拉斯七凱

    難!中國文字出現並演變了幾千年了,期間已被無數人研究發展,創造出無數風格的字型,就算現在再創造,恐怕也逃不出前人的影子。另外,現代經常看到的並學習的古人的字,是經過多少年被大眾審美認可的,那肯定還有大量的風格各異的字,因為進不了大眾審美範圍,而被遺忘被拋棄了的。所以,創造自己的書體這種事情雖精神可嘉,但估計是沒成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暴富以後你會去哪個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