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學專業深一度
-
2 # 茶咖啡酒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從事我自己擅長的,擅長的工作,幹著可以讓我自己開心,越做越喜歡做,不會讓我自己覺得很痛苦,工作嗎開心最重要,好的心情,可以讓我愛上這份工作,不然會很枯燥與乏味。
-
3 # 鹿用招聘
隨著認知的變化,每一個方向都能有出路走到高峰,關鍵看態度和努力程度。
大學四年,有很多機會去探索和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按專業就業、按專業讀研究生;做兼職、成立工作室、自己的公司;考公務員、留校任職等等。雖然方向存在多元化和差異性,但最終通往的目的地都是相同的——為了理想生活而實現“屌絲逆襲”。
你喜歡的事,往往比選專業來得更晚一些“我不知道自己的專業能找什麼樣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什麼,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一份工資高、最好還能進入大企業的工作”,有強烈的渴望卻沒有實現的能力,可能是大部分應屆生乃至初入職場的人為工作感到焦慮壓抑的根本原因了。
“焦慮、惶恐、糾結轉行”,幾乎是年輕的職場新人都會遇到的狀況。那麼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這裡就需要弄清一件事情,找工作時,你的專業是否是你能力所匹配的。如果是,那麼這個問題的矛盾不在於專業、能力,而是專業與興趣之間的矛盾;如果不是,就會迴歸到專業和能力之間的矛盾,你所學的專業琢磨不透,將來就業也很難體現出應有的專業水平,應聘專業對口的崗位可以沒有優勢,那麼就得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嘗試。
所以說,當你真正發現自己喜歡幹什麼的時候,往往是比選專業來的更晚一些的。
揚長避短,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小鹿的一個同學老紀,外語系畢業,他愛好寫作,從小就是作文獎項拿到手軟的學霸,並且還精通英日語。於是到了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做文案,一開始是認為找到了自己擅長的工作,很有幹勁。
可一段時間下來,寫的推文沒有閱讀量、活動方案也是把一整天過程了朝九晚十,越做越迷茫,快要幹不下去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沒分清(專業)擅長和能力的區別。
在網際網路領域,內容寫作好,不一定懂得使用者運營。有句話說,“當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所走的都是彎路。”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沒人會怪你入錯行,只是怕你懂得太少。
什麼樣才算有“能力”?這個時機的選擇似乎更需要到達一定的節點才會顯現出來。
1.你已經非常熟悉你所在專業領域的大部分事情。
2.你有一定的資源和人脈能幫你解決你所力不能及的事情。
3.你所做的事情,能經得住考驗。
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遠比看到的要難得多。比方說老紀,他已經對寫作、日英語都精通,那麼作為一個翻譯或者其它外企文員崗位,這就是按照能力來尋找工作。他如果需要需要商務談判或者其它語種的檔案材料,可以向同事或者以前懂得相關語種的同學求助。再者,他的翻譯材料能為公司產生持續性的價值,這就是他所體現出來的能力。
如果你是個職場新人,不妨把眼光先放在當下,先了解自己擅長的和不足的。上面提到,沒有人會怪你選錯行,只是怕你懂得太少。人終究是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層次的,學得越快,能力也增長越快,能掌握的選擇權也更多。
-
4 # 落筆成蝶
讀的專業跟工作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
例如我們班的同學,到了畢業後,大部分跟所讀的讀的專業一點都搭不上邊。現在的我也是,所以不要讓你所讀什麼專業所限制。
我位研究生同學,在還妹畢業的時候,去參加某工作室的劇本,在那個工作室裡工作的,竟然沒有一個是中文系類畢業的,都是讀物理之類的行業。
還有,一個人到了社會後,所選是擇的職業,可能還不止一倆個,隨著你職業生涯的變化,你發現的東西越多,職業規劃也不一樣,以其糾結要根據自己計算機的專業,還是財務方面發展。
我認為,你先選擇你現在認為能力比較好的去選擇,不過,像財務方面,也是需要不停累積經驗,考證,才能越走越好單位職業。
你現在這麼年輕,也剛畢業,你選擇的第一份職業,我相信,他不會是你最後一份工作。所以,你可以去試試看。
回覆列表
職業規劃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擇己所愛,擇己所長,而擅長的可以說是自己喜歡的,也就是興趣所在,一個工作如果和自己的興趣所匹配,工作效率自然會高。工作如果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自然會更有成就感。
事實上呢
現在就業是雙向選擇,不是單向畢業生如何選擇,首先還得看心目企業是如何招人,是專業不限,還是能力居首。大多數有規模的企業在招聘財會是選擇本專業的,在本專業擅長的,而不是跨專業擅長的。
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人都是從事自己不敢興趣的工作,工作至於個人更多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不是興趣所在,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在一種壓力狀態下進行的。
你所提到的專業及能力比較專業化,企業在招聘中更重視專業。而你所說的擅長不只是相對於計算機,還是相對於財會專業的學生,如果你有信心超過財會專業的畢業生再說擅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