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懷著滿腔的熱忱迎接小寶寶的到來,憧憬著未來的歲月靜好,誰成想現實卻是一地雞毛。
當第N次因為孩子起床,穿衣磨磨蹭蹭而大喊大叫,第N次因為孩子寫作業拖拉上演親媽秒變後媽的戲碼,一種無力感在心頭蔓延,到底怎麼了,我原來不是這麼愛發脾氣的人啊。有一天孩子對我說“媽媽,你太暴躁了”,我驚覺原來在孩子心中我是暴躁的媽媽,可我一直想做個溫柔明事理的媽媽呀,難道我一直都做錯了嗎?
那該如何做個溫柔的好媽媽?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呢?我開始關注育兒方面的書籍,當我看到艾麗卡.雷斯切爾《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這本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什麼樣的才是優質父母?
艾麗卡.雷斯切爾的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用簡明易懂又相互關聯的75條黃金法則把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歸納總結,為父母提供應對方法,以實際生活中的教育場景作為事例,每一章節末尾還有“教你這樣做”環節,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挑戰性的環境中應用教育原則。
這75條黃金法則主要講了三個關鍵點,艾麗卡.雷斯切爾稱其為優質教育之ABC。
A表示“接受”(Acceptance)
B表示“界線”(Boundaries)
C表示“一致性”(Consistency)
一、接受
1.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
記得陪孩子讀的繪本《大衛,不可以》:大衛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大衛,不行,不可以”儘管大衛的好多行為媽媽都不喜歡,但是媽媽也會說“寶貝,來這裡”“大衛乖,我愛你”,看到繪本最後一頁,大衛被媽媽的雙臂擁在懷裡,臉上滿是滿足和幸福,儘管媽媽不喜歡他的行為,但大衛能感受到媽媽還是愛他的。
都說孩子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儘管他們的破壞能力讓人頭疼,儘管他們的脾氣倔的令人絕望,但從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的愛就環繞身畔,父母的愛,就像一種信仰,守護著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
2.學會懂孩子
父母要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即艾麗卡.雷斯切爾所說的同理心。
例如孩子非常煩躁,因為家庭作業沒寫完而沒有時間去練習輪滑。這時候不要去找理由,而是感同身受的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因為作業沒有寫完而沒時間玩輪滑,當我因為哪件事耽擱而無法去做我喜歡的事情時,我也很不高興”。
父母的感同身受讓孩子有一種得到被理解的感受,從而幫孩子減少負面情緒,給孩子一個情感上的安全感。同時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孩子以後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定基石。
3.學會等孩子
起床收拾磨磨蹭蹭,衣服放在旁邊讓他穿上,等過了十分鐘再看,在玩積木,衣服絲毫未動;讓他刷牙,如果不看著也能刷上半個小時,實在不明白孩子完成一件事需要那麼長的時間。
艾麗卡.雷斯切爾指出:孩子的大腦與成人的大腦不同,成人通常可以承擔某個任務,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任務,而孩子則時常處於分心狀態。
要明白孩子的分心只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多一些耐心,這也是每個父母必須要學會的。
二、界線
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所以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能夠使孩子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
比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否則飯要被端走。玩具不玩了要收起來,否則玩具被沒收。。。可能開始幾次孩子還會挑戰一下,但慢慢的會發現“如果吃飯時我看電視,就不能再吃飯了”“玩具不收,以後就沒這個玩具玩了”,慢慢的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建立起來了,當然家長也一定要遵循這些規則,讓孩子知道這個規則很重要。
但有時候我們說一千道一萬卻抵不過一次經驗。在保證任何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大膽的讓孩子試錯,孩子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最多,而且印象最深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三、一致性
孩子從一張白紙,到學會待人處事,建立社會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中,受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影響都是極大的。
所以父母的行為連貫一致,言出必行對於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觀是非常重要的。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說:當我們的行為連貫一致的時候,孩子測試我們底線的行為就會減到最少,因為他們明白,我們總是說到做到。
其實每個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行為,他們以模仿父母為樂,他們認為這就是處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謹言慎行,要知道身教遠勝於言傳。
就如父母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考多考少都無所謂,但孩子測試完後,父母第一個問題就是“考試考的怎麼樣?”
又如父母告訴孩子總玩手機不好,但父母卻一直手不離機。
自己都做不到為什麼要求孩子做到?
父母是不經過培訓就上崗的,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去學習,去實踐,去時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心智才能逐步的成熟。
正如美國最有名的女人希拉里·克林頓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所以為了孩子,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當初懷著滿腔的熱忱迎接小寶寶的到來,憧憬著未來的歲月靜好,誰成想現實卻是一地雞毛。
當第N次因為孩子起床,穿衣磨磨蹭蹭而大喊大叫,第N次因為孩子寫作業拖拉上演親媽秒變後媽的戲碼,一種無力感在心頭蔓延,到底怎麼了,我原來不是這麼愛發脾氣的人啊。有一天孩子對我說“媽媽,你太暴躁了”,我驚覺原來在孩子心中我是暴躁的媽媽,可我一直想做個溫柔明事理的媽媽呀,難道我一直都做錯了嗎?
那該如何做個溫柔的好媽媽?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呢?我開始關注育兒方面的書籍,當我看到艾麗卡.雷斯切爾《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75條黃金法則培養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這本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什麼樣的才是優質父母?
艾麗卡.雷斯切爾的這本《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用簡明易懂又相互關聯的75條黃金法則把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歸納總結,為父母提供應對方法,以實際生活中的教育場景作為事例,每一章節末尾還有“教你這樣做”環節,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挑戰性的環境中應用教育原則。
這75條黃金法則主要講了三個關鍵點,艾麗卡.雷斯切爾稱其為優質教育之ABC。
A表示“接受”(Acceptance)
B表示“界線”(Boundaries)
C表示“一致性”(Consistency)
一、接受
1.接納孩子的本來面目
記得陪孩子讀的繪本《大衛,不可以》:大衛媽媽總是說“大衛,不可以”,“大衛,不行,不可以”儘管大衛的好多行為媽媽都不喜歡,但是媽媽也會說“寶貝,來這裡”“大衛乖,我愛你”,看到繪本最後一頁,大衛被媽媽的雙臂擁在懷裡,臉上滿是滿足和幸福,儘管媽媽不喜歡他的行為,但大衛能感受到媽媽還是愛他的。
都說孩子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體,儘管他們的破壞能力讓人頭疼,儘管他們的脾氣倔的令人絕望,但從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的愛就環繞身畔,父母的愛,就像一種信仰,守護著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港灣。
2.學會懂孩子
父母要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即艾麗卡.雷斯切爾所說的同理心。
例如孩子非常煩躁,因為家庭作業沒寫完而沒有時間去練習輪滑。這時候不要去找理由,而是感同身受的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因為作業沒有寫完而沒時間玩輪滑,當我因為哪件事耽擱而無法去做我喜歡的事情時,我也很不高興”。
父母的感同身受讓孩子有一種得到被理解的感受,從而幫孩子減少負面情緒,給孩子一個情感上的安全感。同時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孩子以後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定基石。
3.學會等孩子
起床收拾磨磨蹭蹭,衣服放在旁邊讓他穿上,等過了十分鐘再看,在玩積木,衣服絲毫未動;讓他刷牙,如果不看著也能刷上半個小時,實在不明白孩子完成一件事需要那麼長的時間。
艾麗卡.雷斯切爾指出:孩子的大腦與成人的大腦不同,成人通常可以承擔某個任務,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任務,而孩子則時常處於分心狀態。
要明白孩子的分心只是他們成長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多一些耐心,這也是每個父母必須要學會的。
二、界線
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所以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能夠使孩子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
比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否則飯要被端走。玩具不玩了要收起來,否則玩具被沒收。。。可能開始幾次孩子還會挑戰一下,但慢慢的會發現“如果吃飯時我看電視,就不能再吃飯了”“玩具不收,以後就沒這個玩具玩了”,慢慢的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建立起來了,當然家長也一定要遵循這些規則,讓孩子知道這個規則很重要。
但有時候我們說一千道一萬卻抵不過一次經驗。在保證任何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大膽的讓孩子試錯,孩子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最多,而且印象最深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三、一致性
孩子從一張白紙,到學會待人處事,建立社會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中,受父母的一言一行的影響都是極大的。
所以父母的行為連貫一致,言出必行對於孩子樹立自己的人生觀是非常重要的。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說:當我們的行為連貫一致的時候,孩子測試我們底線的行為就會減到最少,因為他們明白,我們總是說到做到。
其實每個孩子都在複製父母的行為,他們以模仿父母為樂,他們認為這就是處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謹言慎行,要知道身教遠勝於言傳。
就如父母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考多考少都無所謂,但孩子測試完後,父母第一個問題就是“考試考的怎麼樣?”
又如父母告訴孩子總玩手機不好,但父母卻一直手不離機。
自己都做不到為什麼要求孩子做到?
父母是不經過培訓就上崗的,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去學習,去實踐,去時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心智才能逐步的成熟。
正如美國最有名的女人希拉里·克林頓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所以為了孩子,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