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基於臨床和病理的回答已經非常全面了,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工程師,長期以來我都認為脫離工藝和臨床的研發設計很難如願,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的方向還有太多。基於器械研發的方向我想聊聊。首先,相對於前一代產品或者說相對於金屬支架,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特別是無不可降解塗層的)對病變的治療效果已經有明顯提升,隨著新型金屬材料(如鉑鉻合金)的加入,支架平臺的效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加上新型衍生型藥物的研發和使用,可以說冠脈藥物洗脫支架是在不斷進步的。然而,傳統金屬支架平臺即使再薄、結構再完善也畢竟是不可降解的,那麼他就會長期留在病患處,即使內皮化良好也會留下諸多隱患。新的發展方向有許多,剛才提到的最佳化材料和結構設計是其一,可降解支架(本人並不看好)和藥物球囊等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回到取栓裝置,現在是各家研發的熱點,目前看來並不十分成熟,我們也有跟,但是可以說難點很多,具體專案這裡不談,只談幾個研發中很基本的該注意的方面吧。1.透過性處理病變方面,器械設計得再完美它也要注重透過性,也就是器械到達病變這個輸送過程中的透過能力。舉個例子,99大改坦克攻防兼備機動屌爆,即使戰無不勝,它在跨區域作戰時還是需要飛機、火車、艦艇來運的,也就是說如果運不過去,只能做個地頭蛇。同理,器械設計過程中,能否順利到達預期病變處,是評價它效能的決定性指標之一。結合支架產品。支架壓握在球囊上,便類似於鏤空鋼管壓在上面,直進直出還好說,但是我們的血管大多是彎曲的,特別是幾處彎道大的離譜,再加上血管內壁可能的血栓阻塞,可以說進入的過程困難重重。下圖為某支架系統的彎曲情況。轉彎半徑過小時,金屬支架的冠結構會相互碰撞,限制整體彎曲,同時容易引發支架脫載(就是支架從球囊上掉下去)。同時支架外彎處單元翹起,加大系統截面,容易發生剮蹭。
這只是支架系統諸多透過性測試中的一個,也就是說透過效能的研究很複雜也很重要。傳統冠脈支架為了提高透過性大多使用開環結構,而取栓支架和顱內支架為了提高支撐性和可能使用閉環結構,而且其基礎結構可能更為複雜,因此,可以預見其透過效能面臨更嚴峻的挑戰。2.可操做性大家都知道得病了要做手術要找有經驗的大夫,為什麼,因為同樣的器械有經驗的操作者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那是什麼制約了菜鳥成為高手呢,器械的操作難度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冠脈器械的操作還遠未達到類似傻瓜相機的一鍵操作,換句話說,器械使用越簡單,大夫負擔越小,成手越快,手術風險相對越小。然而取栓手術目前看來操作難度是大於支架釋放的。下圖是一個案例。
這個案例考慮的比較周全,右側球囊封邊,織網結構透血+阻斷血栓,這些作為血栓收取側。左側用織網拖拽,兼顧了透血與取栓。中間過程是鑽頭從右側穿透血栓,到達左側,膨脹後拖拽。但是,中間經過多次膨脹,配有其他多種操作,且全程需要多次造影定位,討論認為操作實在是複雜,實用性有待考證。研發新品需要考慮的技術問題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別說諸多技術以外的事了,以此說明新品哪有那麼容易出啊。。。
樓上基於臨床和病理的回答已經非常全面了,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工程師,長期以來我都認為脫離工藝和臨床的研發設計很難如願,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的方向還有太多。基於器械研發的方向我想聊聊。首先,相對於前一代產品或者說相對於金屬支架,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特別是無不可降解塗層的)對病變的治療效果已經有明顯提升,隨著新型金屬材料(如鉑鉻合金)的加入,支架平臺的效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加上新型衍生型藥物的研發和使用,可以說冠脈藥物洗脫支架是在不斷進步的。然而,傳統金屬支架平臺即使再薄、結構再完善也畢竟是不可降解的,那麼他就會長期留在病患處,即使內皮化良好也會留下諸多隱患。新的發展方向有許多,剛才提到的最佳化材料和結構設計是其一,可降解支架(本人並不看好)和藥物球囊等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回到取栓裝置,現在是各家研發的熱點,目前看來並不十分成熟,我們也有跟,但是可以說難點很多,具體專案這裡不談,只談幾個研發中很基本的該注意的方面吧。1.透過性處理病變方面,器械設計得再完美它也要注重透過性,也就是器械到達病變這個輸送過程中的透過能力。舉個例子,99大改坦克攻防兼備機動屌爆,即使戰無不勝,它在跨區域作戰時還是需要飛機、火車、艦艇來運的,也就是說如果運不過去,只能做個地頭蛇。同理,器械設計過程中,能否順利到達預期病變處,是評價它效能的決定性指標之一。結合支架產品。支架壓握在球囊上,便類似於鏤空鋼管壓在上面,直進直出還好說,但是我們的血管大多是彎曲的,特別是幾處彎道大的離譜,再加上血管內壁可能的血栓阻塞,可以說進入的過程困難重重。下圖為某支架系統的彎曲情況。轉彎半徑過小時,金屬支架的冠結構會相互碰撞,限制整體彎曲,同時容易引發支架脫載(就是支架從球囊上掉下去)。同時支架外彎處單元翹起,加大系統截面,容易發生剮蹭。
這只是支架系統諸多透過性測試中的一個,也就是說透過效能的研究很複雜也很重要。傳統冠脈支架為了提高透過性大多使用開環結構,而取栓支架和顱內支架為了提高支撐性和可能使用閉環結構,而且其基礎結構可能更為複雜,因此,可以預見其透過效能面臨更嚴峻的挑戰。2.可操做性大家都知道得病了要做手術要找有經驗的大夫,為什麼,因為同樣的器械有經驗的操作者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那是什麼制約了菜鳥成為高手呢,器械的操作難度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冠脈器械的操作還遠未達到類似傻瓜相機的一鍵操作,換句話說,器械使用越簡單,大夫負擔越小,成手越快,手術風險相對越小。然而取栓手術目前看來操作難度是大於支架釋放的。下圖是一個案例。
這個案例考慮的比較周全,右側球囊封邊,織網結構透血+阻斷血栓,這些作為血栓收取側。左側用織網拖拽,兼顧了透血與取栓。中間過程是鑽頭從右側穿透血栓,到達左側,膨脹後拖拽。但是,中間經過多次膨脹,配有其他多種操作,且全程需要多次造影定位,討論認為操作實在是複雜,實用性有待考證。研發新品需要考慮的技術問題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別說諸多技術以外的事了,以此說明新品哪有那麼容易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