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2086823712

    1、《頭髮的故事》

    “頭髮”代表著華人民心中長存已久的封建思想,透過我與N君的對話,寫出人們對革命的淡忘。革命之後,民眾除了割去頭上的辮子外,社會狀態是換湯不換藥,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也就是說封建思想在華人心中難以除去的。

    2、《風波》

    風波是寫朝廷上換了皇帝沒換皇帝對村裡人思想的風波。揭示了農村人,也就是在封建思想摧殘下的華人安於現狀、不問世事、沒有拯救自己命運的思想,沒有人的價值的認識。

    3、《故鄉》

    故鄉也就是講我們熟悉的一個人物——閏土。小說透過作者對小時候那個在西瓜地月光下捉猹的少年,和後來叫老爺、為生活所迫憔悴、充滿奴性的閏土的比較,揭示了封建社會對勞動人民的危害之深。其中《少年閏土》被選錄人教版小學語文6年級上,本文亦為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選錄。

    4、《阿Q正傳》

    阿Q是個做體力活的單身漢,他好賭博,又重自尊,更多的是自負,以至於也學欺軟怕硬,被欺負了卻總是精神勝利法。他自認為是強勢家趙家的親戚,佔小尼姑的便宜博得客棧中人的一笑,又學著欺負小D,王胡想贏得點尊嚴卻總適得其反。

    又想著女人想與吳媽睡覺,被趙家暴打了從此沒有工作去尼姑庵偷蘿蔔……之後進城做了小偷行業回來發了財,不過被人知道了又落魄。最後鬧革命時期,趙家被人打劫,阿Q被誣陷為同犯被抓進城去,畏畏縮縮地畫了圈認了罪,最後被槍斃。

    小說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造成心理的畸形影響,充滿奴性的華人民和冷漠、無反抗、麻木的封建思想。也說明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對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5、《端午節》

    這篇小說刻畫了一個叫方玄綽的知識分子,他是一個表面上上進,清高,孤傲、不肯罷課又不願去索薪,內心卻是道貌岸然地玩著精神勝利法。手裡卻拿著一本知識分子讀的《嘗試集》。

    6、《白光》

    寫陳士成好幾次落榜科舉後最終因為受不了失敗和無人賞識的悲痛,精神異常失足落水。從中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殘害。

    7、《兔和貓》

    魯迅透過對可愛的小白兔的和對大黑貓的描寫,反映了他對弱者的同情和對仗勢欺人的強者的憎惡。

    8、《鴨的喜劇》

    簡短的文字,透過愛羅先珂君想有蛙鳴合奏曲而養了蝌蚪和鴨子,最後鴨子吃了蝌蚪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弱肉強食的道理,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寫照。

    9、《社戲》

    社戲是看到後來才明白是作者寫對童年生活的嚮往和追憶,魯迅的小說看多了總要去思考什麼東西有什麼意向,似乎這樣才符合他的寫作習慣。不過小說更多的是透過渲染出一種情結讓你讀完之後才若有所悟,原來童年是這樣美好的啊。當然,那些人物的刻畫無不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社會人類的性格特徵,是很到位的也是很有現場感的。

    10、《狂人日記》

    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總覺得人們想害他,想吃掉他。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認為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

    他記得大哥曾對他講過“易子而食”“寢皮食肉”之事,然後想起“妹子”死時,大哥勸母親不要哭,便認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認為是“瘋子”,當他完全失望於改造周圍環境時,他也“痊癒”了,去某地當候補官了。

    小說中的“狂人”實際上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周圍都是被封建禮教侵蝕了靈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吃人的慣例。

    11、《孔乙己》

    講述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的悲劇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舉制度毒害下,除了滿口“之乎者也”之外,一無所能,窮途潦倒,成了人們取笑的資料。

    為生活所迫,他偶爾做些小偷小竊的事,終於被打斷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說透過對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動描寫,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

    12、《藥》表現了現代史上重大而發人深思的主題。作品描述華老栓用被統治者殺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鮮血蘸成“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的故事。

    一個革命者為民眾的解放而慷慨犧牲,他的鮮血卻被民眾當作治病的靈藥,這種強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舊民主革命與民眾的嚴重隔膜,揭露了長期的封建統治給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13、《明天》中單四嫂子的兒子寶兒得了病,單四嫂子為他四處求醫,盼望著“明天”寶兒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來了,病魔無情地奪去了寶兒的生命。明天是什麼,是希望還是絕望,單四嫂子不得而知,但失去寶兒後的孤獨與痛苦卻是真實的。

    14、《一件小事》的主人公“我”,是五四時期具有進步傾向的知識分子。雖然不能將其判定為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確實有著許多體現出革命民主主義者思想情緒的特點:關心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痛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尤為厭惡腐朽不堪的孔孟之道。

    但他身上也有一定弱點,對勞動人民尚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然而,車伕的所作所為卻使他極為震驚“我”在進行自我審視、自我省察、自我靈魂拷問中發現了“我”作為知識分子自身的“小”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洛的網1到50頁有什麼經典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