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用作草藥,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溫,有小毒,活血散瘀,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感冒風寒、胃痛、肋間神經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咯血等。
根皮的煎煮液製成針劑肌注,或疼痛部位穴位注射,對慢性腰腿痛有良好療效。
根皮和莖皮含小檗鹼及benzylisoquinolines類生物鹼:chelerythrine (=toddaline)、dihydrochelerythrine、toddalinine;又含香豆素:toddalactone、isopimpinellin、pimpinellin、aculeatin、bergapten、toddaculine、luvangetin等;又含citronellal、linalool等精油。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祛風除溼,消腫解毒。
根皮: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胃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葉: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根皮3~5錢,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鮮葉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根、葉均含白屈菜紅鹼,為神經肌肉毒,對心臟也有抑制作用。對豚鼠小量可引起流產,大量引起麻痺、死亡。根可用於治療停經。 治療慢性腰腿疼痛
採用1:1三百棒注射液(每支2毫升),每次1~2支,每日1次,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共觀察40例,其中肌肉注射29人,穴位(腎俞、大腸俞、次髎、承山)注射11人,除1例脊椎結核無效外,其餘39例均有顯著止痛作用。治療後經6個月觀察,疼痛未再復發者17例;雖有復發,但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者22例。使用中未發現副作用和毒性反應。 【基諾藥】toddalia asiatica賣丘賣勒:莖杆治跌打損傷,骨折,肋間神經痛,風溼腫痛《基諾藥》。呂秋呂臘:根,莖治骨折,跌撲損傷;葉外治風溼性關節炎[3]。
【瑤藥】過山漂:用於風溼骨痛,跌打損傷[4]。走血風:用於風溼骨痛,鶴膝風,神經痛,偏癱[6]。治風溼性關節炎,風溼偏癱《桂藥編》。走血楓根:主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胃痛及風溼偏痛《民族藥志二》。
【彝藥】出列,稱木魯帕:根主治胃腸出血,風溼關節痛,外傷出血,跌打傷,血崩,經閉,傷風咳嗽,疥瘡《彝植藥續》。莖藤:跌撲打傷,胃脘寒痛,瘀血腫痛,寒溼痺痛《哀牢》。飛龍掌血,見血飛:根皮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葉外用治癰癤腫痛《大理資志》。
【傣藥】嗎壓藤(西傣):根、皮治刀傷出血,骨折扭傷,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滇藥錄》。用於骨折,刀傷出血,胃痛,腰腿痛《滇省志》。嗎壓藤:根、皮主治刀傷出血,骨折,扭傷,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民族藥志二》。
【景頗藥】自嗟壘:根主治風溼《民族藥志二》、《滇藥錄》。
【景頗藥】根治療跌打損傷,風溼疼痛,胃痛《滇省志》。
【哈尼藥】拉披歌:根治跌打,外傷出血《滇藥錄》。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滇省志》。拉披歌:根主治跌打風溼,外傷出血《民族藥志二》。
【拉祜藥】根莖治跌打損傷,菌痢,瘡癤腫毒外傷出血《滇藥錄》。出墨拐:根或根皮治腎炎,風溼骨痛,跌打損傷,胃痛,吐血不止,鼻衄,刀傷出血,閉經,崩漏,接骨《拉祜藥》。根或根皮用於腎炎,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滇省志》。墨拐:根或根皮治腎炎,骨溼骨痛,跌打損傷;葉治毒蛇咬傷,癰癤腫毒《哀勞醫藥》。柱瑪卻根:主治跌打損傷,風溼麻木《民族藥志二》。
【苗藥】Ghab jionx bul saob xaof gax bas(嘎龔布梭學嘎八):根接骨,跌打損傷《苗藥集》。郎昌:根、莖治風溼疼痛,跌打損傷,菌痢,瘡癤腫毒,外傷出血《滇藥錄》。白苦木:治阿米巴痢疾,胃痛,牙痛《桂藥編》。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細菌性痢疾,疔瘡腫毒《滇省志》。
【佤藥】歹墊農:根治風溼跌打,風溼《滇藥錄》。刺三加:根、葉治風溼關節疼痛,胃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閉經,痛經《中佤藥》。
【壯藥】罵酸秀:根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止血《滇藥錄》。【仫佬藥】胃卡麻:根治阿米巴痢疾.胃痛,牙痛,跌打損傷,與豬肉煲服治風溼痺痛《桂藥編》。根或根皮治療風溼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閉經;外用於骨折,瘡癤,外傷出血;葉外用於毒蛇咬傷,癰癤腫毒《滇省志》。胃卡麻,通天崗根:主治牙痛,胃痛,跌打損傷,風溼痺痛《民族藥志二》。
【德昂藥】根皮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胃痛;外用骨折《德宏藥錄》。
【侗藥】罪蠻( Sinl mant),奴盤靈(Nuv padt bens):根主治賓獨散(老鼠痧),風溼骨痛《侗醫學》。
【布依藥】見血飛:根或樹皮主治刀傷出血《民族藥志二》。
【土家藥】三百棒(san bai peng):根皮或全株治溼氣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土家藥》。三百棒,山椒:根用於散瘀止痛,祛風除溼,消腫解毒《民族藥志二》。
全株用作草藥,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溫,有小毒,活血散瘀,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感冒風寒、胃痛、肋間神經痛、風溼骨痛、跌打損傷、咯血等。
根皮的煎煮液製成針劑肌注,或疼痛部位穴位注射,對慢性腰腿痛有良好療效。
根皮和莖皮含小檗鹼及benzylisoquinolines類生物鹼:chelerythrine (=toddaline)、dihydrochelerythrine、toddalinine;又含香豆素:toddalactone、isopimpinellin、pimpinellin、aculeatin、bergapten、toddaculine、luvangetin等;又含citronellal、linalool等精油。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祛風除溼,消腫解毒。
根皮: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胃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葉: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根皮3~5錢,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患處。鮮葉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根、葉均含白屈菜紅鹼,為神經肌肉毒,對心臟也有抑制作用。對豚鼠小量可引起流產,大量引起麻痺、死亡。根可用於治療停經。 治療慢性腰腿疼痛
採用1:1三百棒注射液(每支2毫升),每次1~2支,每日1次,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共觀察40例,其中肌肉注射29人,穴位(腎俞、大腸俞、次髎、承山)注射11人,除1例脊椎結核無效外,其餘39例均有顯著止痛作用。治療後經6個月觀察,疼痛未再復發者17例;雖有復發,但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者22例。使用中未發現副作用和毒性反應。 【基諾藥】toddalia asiatica賣丘賣勒:莖杆治跌打損傷,骨折,肋間神經痛,風溼腫痛《基諾藥》。呂秋呂臘:根,莖治骨折,跌撲損傷;葉外治風溼性關節炎[3]。
【瑤藥】過山漂:用於風溼骨痛,跌打損傷[4]。走血風:用於風溼骨痛,鶴膝風,神經痛,偏癱[6]。治風溼性關節炎,風溼偏癱《桂藥編》。走血楓根:主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胃痛及風溼偏痛《民族藥志二》。
【彝藥】出列,稱木魯帕:根主治胃腸出血,風溼關節痛,外傷出血,跌打傷,血崩,經閉,傷風咳嗽,疥瘡《彝植藥續》。莖藤:跌撲打傷,胃脘寒痛,瘀血腫痛,寒溼痺痛《哀牢》。飛龍掌血,見血飛:根皮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肋間神經痛;葉外用治癰癤腫痛《大理資志》。
【傣藥】嗎壓藤(西傣):根、皮治刀傷出血,骨折扭傷,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滇藥錄》。用於骨折,刀傷出血,胃痛,腰腿痛《滇省志》。嗎壓藤:根、皮主治刀傷出血,骨折,扭傷,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民族藥志二》。
【景頗藥】自嗟壘:根主治風溼《民族藥志二》、《滇藥錄》。
【景頗藥】根治療跌打損傷,風溼疼痛,胃痛《滇省志》。
【哈尼藥】拉披歌:根治跌打,外傷出血《滇藥錄》。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滇省志》。拉披歌:根主治跌打風溼,外傷出血《民族藥志二》。
【拉祜藥】根莖治跌打損傷,菌痢,瘡癤腫毒外傷出血《滇藥錄》。出墨拐:根或根皮治腎炎,風溼骨痛,跌打損傷,胃痛,吐血不止,鼻衄,刀傷出血,閉經,崩漏,接骨《拉祜藥》。根或根皮用於腎炎,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滇省志》。墨拐:根或根皮治腎炎,骨溼骨痛,跌打損傷;葉治毒蛇咬傷,癰癤腫毒《哀勞醫藥》。柱瑪卻根:主治跌打損傷,風溼麻木《民族藥志二》。
【苗藥】Ghab jionx bul saob xaof gax bas(嘎龔布梭學嘎八):根接骨,跌打損傷《苗藥集》。郎昌:根、莖治風溼疼痛,跌打損傷,菌痢,瘡癤腫毒,外傷出血《滇藥錄》。白苦木:治阿米巴痢疾,胃痛,牙痛《桂藥編》。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細菌性痢疾,疔瘡腫毒《滇省志》。
【佤藥】歹墊農:根治風溼跌打,風溼《滇藥錄》。刺三加:根、葉治風溼關節疼痛,胃痛,跌打損傷,刀傷出血,閉經,痛經《中佤藥》。
【壯藥】罵酸秀:根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止血《滇藥錄》。【仫佬藥】胃卡麻:根治阿米巴痢疾.胃痛,牙痛,跌打損傷,與豬肉煲服治風溼痺痛《桂藥編》。根或根皮治療風溼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胃痛,腰腿痛,閉經;外用於骨折,瘡癤,外傷出血;葉外用於毒蛇咬傷,癰癤腫毒《滇省志》。胃卡麻,通天崗根:主治牙痛,胃痛,跌打損傷,風溼痺痛《民族藥志二》。
【德昂藥】根皮治跌打損傷,風溼性關節炎,胃痛;外用骨折《德宏藥錄》。
【侗藥】罪蠻( Sinl mant),奴盤靈(Nuv padt bens):根主治賓獨散(老鼠痧),風溼骨痛《侗醫學》。
【布依藥】見血飛:根或樹皮主治刀傷出血《民族藥志二》。
【土家藥】三百棒(san bai peng):根皮或全株治溼氣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土家藥》。三百棒,山椒:根用於散瘀止痛,祛風除溼,消腫解毒《民族藥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