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80394761259
-
2 # LichKings
先說說手術風險,其實只要是手術,就會有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在統計機率上可控在單次上不可控。統計機率上可控指的是假設一個手術在一定人群中,比如100人,有99個手術成功,1個失敗,那風險是1%。但是對於那個失敗的人來說,手術的風險是切實發生的,100%出現的,所以手術前都要與家人溝通,手術切除還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風險,必須得到家屬的理解和願意承擔。
說回癌症的手術切除,其實腫瘤本身由於生長快代謝高,需要大量的血供,所以腫瘤都是有豐富的血管的,在手術中的切除極易造成大出血與失血過多。另外因為惡性腫瘤常是浸潤周圍正常組織器官,切除的時候也會對正常組織器官造成損傷甚至使得功能缺失,因此也會有很大的潛在不確定風險。
至於為何患者花錢動手術還要患者及家人承擔風險,這個問題真是一不小心就想罵人。
病是患者得的,又不是醫生的原因導致的患者生病,難道要醫生來承擔風險?醫學的發展到現在,還沒有先進到能完全把控生死的水平,很多的治療,都是在基於現有的經驗總結下的最可能有效方式而已,每天都還有很多最新的研究擴充套件了治療的方法和思路,也有很多最新的研究表明之前某些治療方式需要改進。因此,在進行一個手術前,也是醫生在憑藉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給病人一個現階段認為可能有效的方式,至於能不能完全治癒,很多時候都是機率上存在的可能而已。
最後的最後,治病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市場消費行為,醫療存在不確定性,你付出的錢醫院最多隻能在服務質量上給您保證,並不能給予服務結果的保證。
-
3 # 蛻變卍
這是一個需要辯證看待的問題。
花錢也是投資的過程,投資是有風險的,不一定能享受到100%的保質保量服務。
心理滿意度的衡量,影響因素眾多。如一個知名專家教授,一次的失利,並不會對其99%成功的經驗造成太大的影響,總體上來說,就是成功的。而對患者本身來說,這一次,決定生死,如此巨大的花費,沒有切實的利益保障。
因選取的參考點不一樣,對利益的衡量產生量化,相對忽略其本身所產生的意義。我們花錢是買健康、買命的,命這東西,誰又能100%的保障與主宰呢。
所以,消費主體是癌症病人,不論是健康還是生命,這是你的資本,你的投資也是你的賭注,別人對你的資本和投資,不承擔風險,只履行社會職責和義務。
-
4 # 澳考醫管家
看到下面的相關表述,就覺得有點不可理喻了。什麼叫癌症患者花錢動手術為何還要患者及家人承擔風險。有點理性,有點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任何事情,不是說你花了錢了,你就是大爺,能買斷一切,不擔任何風險。何況這是情況複雜,難度極大的人體腫瘤切除手術。你以為是火鍋店吃火鍋呢。火鍋店吃火鍋,你付錢了還十有八九不能絕對滿足你的口味要求。再來一個簡單的比方,你花錢請人幹一件事兒,你能百分百要求這個受僱與你,拿你錢的人,百分之百的把事兒幹成?你事先如果提出這種不合理的絕對要求,恐怕連線你這個活兒的人都找不到!
下面回到正題。這個問題本身就不科學。切除腫瘤時,其風險是否可控,為什麼?腫瘤作為一個醫學專業名詞,其範圍之廣,情況之繁雜,沒有具體醫學場景之下的這種提問,誰能給你回答。風險可不可控,具體得看患者本人自身的身體狀況,腫瘤的性質,具體部位,手術切除的難易程度。如果絕對的來說,風險是不可控的,因為手術過程中,任何意外都有可能發生。但是相對的而言,風險依據實際具體的病情又是相對可控。因為如果是良性腫瘤,位置方便手術,手術成功率極高,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風險又是可控的。
實際醫學診療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可控風險,只有相對的細緻小心,儘量規避風險。不論手術的既往成功率有多高,風險一直都存在。手術成功率高只是說明,醫療技術和人員專業水平提高了,能夠儘量運用一切方法來規避潛在已知的風險。對於未知的風險,你還是無可奈何。
-
5 # 康愛線上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以下,腫瘤手術都有哪些方式。根治性手術是臨床常用的方式之一,旨在把癌細胞所在器官部分或者全部切除,同時切除同區域的淋巴結。如果手術中發現癌細胞侵犯到其他器官,則視情況切除可以切除的組織,避免損傷不應該損傷的組織及其功能。方式之二是廣泛性切除手術,旨在廣泛的切除腫瘤所在組織及其鄰近的深層軟組織。還有姑息性手術,主要是切除部分原發灶或轉移灶,緩解併發症。最後,還有減瘤性手術、探查手術、預防性手術、輔助性手術等。手術的選擇需經過主治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及其治療目的綜合選擇的,其手術成功率和風險則取決於腫瘤分型、生長部位、患者自身情況、醫療裝置、手術醫生技術等多種因素。對於臨床實踐較多,發展較為成熟的手術型別,其風險可控率是相對較高的,但是,仍有許多不可控因素會影響手術的結果。
回覆列表
很容易理解,雖然你花了錢,但因為接受手術的是你的親人,不是醫生的親人,所以風險需要你承擔。當然,如果你認為醫生沒有遵守診療常規和操作流程,可以透過相關途徑進行鑑定。不過,手術前就提出來誰有責任,有多大責任這種問題的話,也就不大會有醫生非常願意、主動、積極地給你做手術了。所以,現在已經不叫做手術同意書了,叫手術志願書,醫生只是告訴你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由病人或者家屬自己做出決定。把錢交在醫院,對醫生說由醫生決定治療方案的時代已經不適合目前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