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去大宛國的足跡,出自於張騫。張騫是漢中人氏,建元 (漢武帝年號) 中做了郎官。此時,漢武帝詢問了匈奴投降漢朝的人,那些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頭骨作飲酒器具。月氏人逃跑了,時常仇恨匈奴,卻沒有人與他們一起去攻打匈奴。這時,漢朝正打算滅掉匈奴,聽說了這些話,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國相通,但是,去月氏必然要經過匈奴那地方。於是,便招募能夠擔任出使的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募而出使月氏,他與堂邑縣一人家從前的胡人奴僕名甘父的一同走出隴西。在路經匈奴時,匈奴將他們捉了去,就將他們帶到單于那裡。單于將他們扣留住,說: “月氏國在我的北面,漢朝怎麼能夠通往使臣。假如我出使越國,那漢朝肯聽從我嗎?” 於是,把張騫留在匈奴十多年。給他娶妻,生了兒子,然而張騫沒有丟失手中所拿的出使符節。在匈奴居住久了,匈奴看管他愈來愈寬鬆。張騫因此與他的手下人向月氏逃亡。向西走了幾十天,到達大宛國。
大宛國早就聽說漢朝物產富饒,打算相通而沒有辦到。見了張騫,很高興地問道: “你打算往哪裡去呀?” 張騫說: “我替漢朝出使月氏國,途中被匈奴捉去,阻止我前行,而今我逃亡到你們這裡,只有請大王你派人引導護送我。如我能到達月氏,返回漢朝,漢朝必定贈送你很多財物,這是不用多說的。” 大宛也認為是這樣,便遣送張騫。為張騫發出驛站嚮導,一直到康居。康居又轉送他到大月氏。大月氏的國王已被匈奴殺了,立了國王的太子為王,已經臣服大夏國而為君主。這裡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很少賊寇,其志向是安居樂業。月氏又自認為遠離漢朝,一點沒有要報復匈奴的意思。張騫又從月氏到大夏,竟然得不到月氏的復仇意向。張騫在此留住一年多,便返回漢朝,經過南山,打算從羌人地界迴歸,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一年多。單于死了,匈奴中的左谷蠡王攻太子而自己立為王,匈奴國發生內亂。張騫便和他的胡人妻子及堂邑父一起逃亡回到漢朝。漢朝封張騫做了太中大夫,堂邑父做了奉使君。
張騫這人力氣很大,待人寬厚大量,講信用,西域國的人很喜歡他。堂邑父本來是胡人,善於射箭,在出使途中,每遇到窮途末路時,他就射獵禽獸作為食物。當初,張騫出行時,所帶的人是一百多,外出十三年,只有他二人得以回還。張騫親身所到達的地方是: 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且,聽說這些國的旁邊還有大國五六個。所有這一切,張騫都對武帝作了彙報。說: “大宛國在匈奴的西南面,在漢的正西面,離漢可能有萬里。他的習俗是務農的,百姓種田,田中種稻子和麥子。產葡萄酒,多良馬,馬出的汗是血色,這馬的先祖是天馬子。國中有城郭房屋。他所屬的城邑,大大小小有七十多座。民眾可能有幾十萬。他的兵器是弓箭、長矛,士兵是騎馬射擊。他的北面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則是大夏,東北則是烏孫國,東面是扞罕和于闐。于闐西面的水流都向西流入西海; 他東面的水流就流入鹽澤湖,鹽澤湖水在地下潛流。鹽澤湖的南面,就是黃河的源頭出處了,那裡多玉石,黃河流入中國。而且Murano和姑師城就有城郭臨近鹽澤湖。鹽澤湖離長安城可能有五千裡。匈奴的右方就位於鹽澤湖以東,一直到隴西的長城的南邊,與羌相接,阻隔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譯文) 去大宛國的足跡,出自於張騫。張騫是漢中人氏,建元 (漢武帝年號) 中做了郎官。此時,漢武帝詢問了匈奴投降漢朝的人,那些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頭骨作飲酒器具。月氏人逃跑了,時常仇恨匈奴,卻沒有人與他們一起去攻打匈奴。這時,漢朝正打算滅掉匈奴,聽說了這些話,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國相通,但是,去月氏必然要經過匈奴那地方。於是,便招募能夠擔任出使的人。張騫以郎官的身份應募而出使月氏,他與堂邑縣一人家從前的胡人奴僕名甘父的一同走出隴西。在路經匈奴時,匈奴將他們捉了去,就將他們帶到單于那裡。單于將他們扣留住,說: “月氏國在我的北面,漢朝怎麼能夠通往使臣。假如我出使越國,那漢朝肯聽從我嗎?” 於是,把張騫留在匈奴十多年。給他娶妻,生了兒子,然而張騫沒有丟失手中所拿的出使符節。在匈奴居住久了,匈奴看管他愈來愈寬鬆。張騫因此與他的手下人向月氏逃亡。向西走了幾十天,到達大宛國。
大宛國早就聽說漢朝物產富饒,打算相通而沒有辦到。見了張騫,很高興地問道: “你打算往哪裡去呀?” 張騫說: “我替漢朝出使月氏國,途中被匈奴捉去,阻止我前行,而今我逃亡到你們這裡,只有請大王你派人引導護送我。如我能到達月氏,返回漢朝,漢朝必定贈送你很多財物,這是不用多說的。” 大宛也認為是這樣,便遣送張騫。為張騫發出驛站嚮導,一直到康居。康居又轉送他到大月氏。大月氏的國王已被匈奴殺了,立了國王的太子為王,已經臣服大夏國而為君主。這裡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很少賊寇,其志向是安居樂業。月氏又自認為遠離漢朝,一點沒有要報復匈奴的意思。張騫又從月氏到大夏,竟然得不到月氏的復仇意向。張騫在此留住一年多,便返回漢朝,經過南山,打算從羌人地界迴歸,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一年多。單于死了,匈奴中的左谷蠡王攻太子而自己立為王,匈奴國發生內亂。張騫便和他的胡人妻子及堂邑父一起逃亡回到漢朝。漢朝封張騫做了太中大夫,堂邑父做了奉使君。
張騫這人力氣很大,待人寬厚大量,講信用,西域國的人很喜歡他。堂邑父本來是胡人,善於射箭,在出使途中,每遇到窮途末路時,他就射獵禽獸作為食物。當初,張騫出行時,所帶的人是一百多,外出十三年,只有他二人得以回還。張騫親身所到達的地方是: 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且,聽說這些國的旁邊還有大國五六個。所有這一切,張騫都對武帝作了彙報。說: “大宛國在匈奴的西南面,在漢的正西面,離漢可能有萬里。他的習俗是務農的,百姓種田,田中種稻子和麥子。產葡萄酒,多良馬,馬出的汗是血色,這馬的先祖是天馬子。國中有城郭房屋。他所屬的城邑,大大小小有七十多座。民眾可能有幾十萬。他的兵器是弓箭、長矛,士兵是騎馬射擊。他的北面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則是大夏,東北則是烏孫國,東面是扞罕和于闐。于闐西面的水流都向西流入西海; 他東面的水流就流入鹽澤湖,鹽澤湖水在地下潛流。鹽澤湖的南面,就是黃河的源頭出處了,那裡多玉石,黃河流入中國。而且Murano和姑師城就有城郭臨近鹽澤湖。鹽澤湖離長安城可能有五千裡。匈奴的右方就位於鹽澤湖以東,一直到隴西的長城的南邊,與羌相接,阻隔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