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06176418391

    竹製的叫竹簡或簡稱簡,木製的叫木牘或簡稱牘,合稱簡牘。秦簡文字上承甲骨金文,下與楷書一脈相承,所以秦簡文字一般不難辨識,但簡文中亦有個別難以釋讀不見於後世隸楷的字,這些難字是學者們考索的主要物件。 返回「牽」字

    「牽」睡.日甲55「牽」睡.日甲52

    參考索引

    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頁.行:12.10

    秦簡牘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頁:26

    戰國古文字典:戰國古文聲系(中華書局)

  • 2 # 使用者9315291136889

    “牽”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牛,從玄(繩),從冂(表前引之象),會手拉韁繩向前引牛之意,玄兼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牽”。漢字簡化後寫作“牽”。

    《說文·牛部》:“牽,引前也。從牛,象引牛之縻也。玄聲。”(牽,牽引向前。從牛,冂像牽引牛的繩索。玄表聲。)

    “牽”的本義為拉引向前。如“牽一髮而動全身”。

  • 3 # 使用者8618283471269

    從現有的文獻材料看,“牽”字的出現不算很早,甲骨文、金文中都未發現。構形由牛、冂、玄三個部分組成。“牽”的主體物件是“牛”,文字構形自然就離不開“牛”,所以,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就將“牽”字歸到“牛部”。中間的“冂”像牽引牛的繩索(也有說像牛欄的),“玄”是表音的聲旁。

  • 4 # 手機使用者62488921074

    牽(簡體字是“牽”)。讀qi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牽,引前也。從牛,象引牛之縻也,玄聲。”這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引牛之縻,“縻”讀mí,本義就是“牛轡也”就是牛韁繩。

    戰國文字“牽”用於二十八宿星名“牽牛”,字形像一隻手用繩索拉著一隻兩隻眼睛很大的牛;小篆從牛,從玄(繩),從冂(表前引之象),會意是手拉韁繩向前引牛的意思。因為字形交錯不易書寫,漢朝隸變之後,上部僅保留了原字的輪廓,現在的簡化字“牽”,是由草書的寫法楷化形成的。《廣雅.釋言》稱:“牽,挽也。”所以,牽的本義就是拉引向前、挽。比如杜甫的《兵車行》有:“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發兵之前,親人不忍分離,有的挽著衣服不讓離開,有的在一旁頓足,有的攔在道路上哭,因為哭的人很多,聲音大到直衝雲霄。

    本義之外,“牽”還有很多意思,舉常用的說說:(1)指牛、羊、豕等牲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杜預注說:“牽謂牛、羊、豕。”孔穎達又補充:“牛、羊、豕可牽行,故云牽謂牛、羊、豕。”因為牛、羊、豬都可以牽著走,所以牽用來指代牛、羊、豬等牲畜。大意是:我們在這裡停的時間太久,糧食與牛、羊等物資全都要耗盡了。(2)牽連、涉及。《廣雅.釋詁四》:“牽,連也。”張衡的《西京賦》有:“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指人的憂樂、寬嚴、盛衰等牽涉陰陽天道。

    (3)牽制,制約。比如《楚辭.招魂》開篇:“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牽即受到牽制和制約的意思,“蕪”,此應通“無”。這句的大意是:我從小潔白又清廉,親身踐行道義而不曾斷絕,堅守美德不曾偏離,受塵俗的牽制卻沒有受到汙染。

    (4)強制,勉強。比如《禮記.學記》有:“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孔穎達疏稱:“牽謂牽逼。”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說服人的時候,講道理而不勉強人。再比如清代曾樸《孽海花》第11回說:“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牽強附會”裡的牽,也是強制,勉強的意思。後世的儒生們勉強把不相聯絡的事拉在一起,費盡了心思,不知道這些是古今學不分明的原因。後來,牽強附會發展成成語,意思就是把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強拉在一起,混為一談。

    (5)引發,引起。比如杜甫《花鴨》:“不覺群心妒,估牽眾眼驚。”杜甫借一隻特立獨行的花鴨說事理:花鴨啊,你沒覺到群心在忌妒麼?不要引起一眾鴨眼受驚。既讚賞花鴨,又替花鴨擔憂。(6)移動,推移。《世說新語.方正》有:“灑酣後,劉(惔)牽腳加桓公(溫)頸。”r喝酒喝得半醉以後,劉惔伸腿放在桓溫脖子上。這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現在劉惔完全不顧地位懸殊,這也是名士風格。

    此外,牽還是古地名,在現在的河南省浚縣境內;還是古水名,就是現在的江西省西部的袁河,是贛江的支流。

    牽還是姓,《千家姓》有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續航里程達400公里的踏板機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