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思巧樂

    我認為人格是指人的潛意識性格。

    榮格認為:心靈有兩個部分組成,人出生時這兩個部分就分離了,這兩部分一部分是個體的元素(意識),一部分是個人與宇宙相通的元素(潛意識)

    人的行為其實95%由潛意識控制,潛意識也接近於“靈魂”,平日的生活看似是我們自己在控制,實質大多行為都被潛意識控制,而潛意識與意識相通,共享肉體共享記憶等。在這個邏輯下:精神病人指潛意識完全接管意識的人。而人格分裂我認為是人類意識與潛意識受到傷害(巨大打擊,導致思維邏輯混亂),潛意識分裂成多個不同性格,在面對不同的場景分別接管身體與記憶,在不同場景使用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思維邏輯。

    希望這個這麼“玄”的說法可以幫到你。

  • 2 # 小幽

    人格指的是一個人表現出的心理活動的總和。

    分為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動態的心理傾向。

    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心理傾向包括需要和動機,興趣與愛好,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人格如果按意識來劃分也有四層次

    集體意識,個人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人格分裂指一個人有了不同的人格,其實我認為也就是個人意識和個人無意識根據契機來回切換。表現出來時在個人意識,而隱去了就又沉到了個人無意識

  • 3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心理學中的人格包含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人遵從社會文化而做出的反應。二是指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而不願意展現的人格成分,即真實的自我,這是人格的內在特徵。

    人格的定義

    在心理學中,人格的探討完整人格與個體差異的領域。因為心理學家的研究取向不同,所以對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異,綜合各家看法,可將人格的概念界定為: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綜合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

    人格的特點

    1. 獨特性

    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長,環境和教育等先後天互動的因素下形成各自獨特的心理特點。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人格特點在不同的環境下有其特定的含義,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含義。

    2.穩定性

    人格具有穩定性。在行為中偶然發生的,一時性的心理特徵。不能稱為人格。但是,強調人格的穩定性,並不意味著它在人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改變,人格也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

    3.綜合性

    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控制。人格的綜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4.功能性

    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人格的成因

    1. 生物遺傳因素

    遺傳對人格的作用,是一個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複雜問題。目前還難以得出明確的結論。根據現有的研究,我們對遺傳作用有一下的看法。

    (1)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

    (2)遺傳因素隨人格的作用程度隨人格的不同而異。在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質上,作用較大。

    (3)人格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兩種因素互動作用的結果。

    2.社會文化因素

    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極為重要。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質。使其人格成員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展。這種相似性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

    社會文化對人格的影響因文化而異,社會對順應的要求越嚴格,影響力就越大。影響力的強弱也要看行為的社會意義對社會的影響大小。社會文化對人格有塑造功能。

    3.家庭環境因素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逐漸形成某些人格特質。一般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為三種:一是權威型教育方式,二是放縱型教育方式,三是民主型教育方式。

    4.早期童年經驗

    人格發展受童年經驗的影響,但是不能單獨對人格起到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決定著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5.自然物理因素

    不同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等自然環境,會對人格產生影響,但是不起決定性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人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

    人格是研究個體心理差異的領域有異常複雜的心理結構。每一種人格理論都是一個用來解釋人格的概念,假設,觀點和原則的系統。這些理論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特質理論,

    第二類是精神動力學理論,

    第三類是行為主義理論,

    第四類是人本主義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195四年精彩語句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