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雜學大師

    說到了劉邦和項羽。我腦海出觀這樣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英雄武功蓋世的項羽,自刎烏江邊。 項羽重情重義!自古以來,凡是英雄,把自己的臉面尊嚴看的非常重!

    他可以為了尊嚴,拋頭顱灑熱血。這是英雄根深的性格,也是光明磊落的心和性格使然。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確實不假。有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什麼樣的命運。正因為項羽這種性格,也就造就了他的命運,多次可以滅殺劉邦而下不了決心,放走了劉邦。

    而劉邦呢?是一代梟雄,做事不擇手段,最善於借勢,性格堅毅不拔。 非常善於籠絡人才。知人善用,為達到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人做事能屈能伸,可以說絲毫不在乎別人對他個人的看法。沒有那麼強的自尊心。

    有獎勵

    劉邦和項羽同爭天下,為什麼最終劉邦贏得了天下?

    劉邦和實力相當的項羽同時爭取天下霸主的地位,為什麼劉邦最後贏得了天下,而不是項羽?

    我來答有獎勵

    我是瓜子的瓜子

    聊聊關注成為第2位粉絲

    說到了劉邦和項羽。我腦海出觀這樣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代英雄武功蓋世的項羽,自刎烏江邊。 項羽重情重義!自古以來,凡是英雄,把自己的臉面尊嚴看的非常重!

    他可以為了尊嚴,拋頭顱灑熱血。這是英雄根深的性格,也是光明磊落的心和性格使然。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確實不假。有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什麼樣的命運。正因為項羽這種性格,也就造就了他的命運,多次可以滅殺劉邦而下不了決心,放走了劉邦。

    而劉邦呢?是一代梟雄,做事不擇手段,最善於借勢,性格堅毅不拔。 非常善於籠絡人才。知人善用,為達到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人做事能屈能伸,可以說絲毫不在乎別人對他個人的看法。沒有那麼強的自尊心。

    劉邦的謀略,棋高項羽不知多少倍。

    你不是能打仗?我請一個比你更能打仗的人對付你,韓信。

    你不是有上輩謀略叔父幫你嗎?我請更厲害謀士張良對付你。

    劉邦為了達到爭得天下的目的。無論什麼樣的人才,他都會籠絡到自己的身邊,重用這些人,讓這些人死心塌地的幫助自己。

    劉邦的智慧、度量,知人善用,使他身邊聚集大量的人才。 打天下是要靠人才,守天下更要靠人才。

    這一點、項羽無法與劉邦相比。有這麼一幫有本事的人幫助你,何愁得不到天下。 劉邦是帶將的人,而韓信是帶兵的人,項羽兵將都帶不好, 拿什麼與劉邦爭天下!

  • 2 # 歷史小V

    什麼是"小混混"?無非就是好吃懶做、為非作歹、不務正業。

      但在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皇帝,本身是混混出身,靠著自己身上的一種獨有的特質,最終君臨天下,開創千秋大業。那麼,這位皇帝是誰?又有怎樣的特質?

      漢太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前209)不久,劉邦就集合了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人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至此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命令部隊堅決不擾民。

      劉邦在西楚霸王項羽所設的鴻門宴後大難不死,被委任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帶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劉邦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充分發揮其部下的才能,又主動聯合各地諸侯反對項羽的力量,最終在大將軍韓信的鼎力相助下反敗為勝。

      擊敗項羽後,劉邦正式統一天下。

      漢高帝元年(前202)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起義之初,劉邦帶領的兵將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但誰都沒想到,劉邦最後成功的覆滅了秦朝,連一代梟雄項羽都敗在了劉邦手下。有志者,事竟成,莫過於此。

      楚漢爭霸中,項羽曾有多次機會滅掉劉邦。但過於心軟,疑心太重,不聽身邊人的勸解,成功被劉邦用離間計挑撥了和軍師範增之間的關係,最後自刎於烏江邊上。其實項羽完全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但他自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毅然選擇拔劍自刎。

      劉邵曾說過:如果一個人的身上有勇有謀,則可以成就偉業。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都是這樣的人,但謀略要大於勇,不能比勇少一點,如果少了的話,則無法來謀劃。項羽是英勇的,但卻不會採取他人意見,取長補短,有范增給他出謀劃策不用,導致最後敗給劉邦。

      劉邦之所以能當上皇帝,是因為他善於聽取意見,知錯能改,同時還有很多超常的能力。

      其一是能夠識人、用人、籠絡各類人才。

      其二則能夠從多個建議中辨別優劣與正確性,所謂奇謀善斷。

      最厲害是在緊要關頭出奇招,甚至手下高參們都想不到,這些其實都是劉邦能夠君臨天下的特質。

      劉邦決定起義之後,不時就檢討自己身上的問題。

      有一次,他正在洗腳,儒家一位年邁老者求見,專門來投奔他。但當時劉邦看見來人穿著樸素年紀又大,便覺得此人並沒什麼過人之處,就讓此人一直跪在地上沒有起來。

      這時,老者問劉邦:"你是想幫助秦朝繼續發展,還是想帶領有著各自領地的諸侯去討伐秦朝。"這句話戳到了劉邦的心底,把劉邦徹底激怒,對其大聲質問到:"天下百姓每個人都知道秦朝的暴政,誰還想在這種暴政下生活?你為什麼說我要幫助秦朝?"

      老者回答道:"既然是帶領著眾諸侯去討伐秦,那你為什麼用如此高傲的態度來對待一個真心來投奔你的老者?"劉邦聽到這句話後,立馬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向老者道歉,並設下宴席好好地招待了這位老者。宴席之間,他們互相暢談各自的想法,劉邦在見識到了他的知識淵博之後,便對其更加恭敬。

      隨後,劉邦談及到了如何奪取天下?

      老者就給劉邦分析了當今的天下局勢,並提出了一些針對當今局勢的意見,劉邦見他分析得很有道理,便採用了他的計策。

      在這之後,老者又提出了很多謀略,全被劉邦採用。結果證明,這些計策和謀略讓劉邦不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站穩了腳跟,還讓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假如一開始劉邦見到老者沒有改掉高傲的態度,老者還會繼續給劉邦獻上自己的計策嗎?

      老者發現了劉邦知錯就改的態度,才願意傾囊相授,追隨於他。這位老者便是後來為劉邦履獻奇策的酈食其,他曾用一張嘴為劉邦從齊國手中拿下70多座城池。

      正因為劉邦尊重人才的態度,所以很多賢士也願意跟隨他。韓信,張良,蕭何哪一個不是如此?

  • 3 # 趣翰林

    項羽必須敗給劉邦!從四個方面可以得出項羽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者的結論。

    第一,項羽在戰場上過於刻薄寡恩和殘暴,愛殺放下武器的降卒,甚至牽連無辜百姓,這種喪失民心的行為被廣而告之後,面的他的就是無窮盡的死命抵抗和反叛,會消耗他的優勢和有生力量,在時間上產生累加值後,玩不起的項羽只會滑向失敗的深淵。

    君不見項羽在關中的“三光”表演,齊地反叛時就把佔領關中的天時地利人和拱手送給劉邦,劉邦不矯情,流著口水笑呵呵就把關中笑納之,關中後來成了劉邦最穩固的根據地。

    第二,攻而不取這種無腦行為把項羽弄成了一個在戰爭市場只付出無收穫的人,早晚連褲衩都虧光!他只流行一種手法,那就是打完就走,不是征服一個地方經營一個地方,穩打穩紮鞏固佔領地,將之轉化為自己的地盤。

    除了他自己給自己建立的地盤,他光顧過的地方反叛只能用句話來形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齊地、樑地總在背後把他菊花弄得紅彤彤!

    項羽後期就陷入了兵源、糧草供給不足的尷尬境地。

    第三,選址不利,項羽的地盤其實是個四戰之地,這種格局造成後方不穩,容易被牽制,力量很難集中於一點,項羽征服齊地或樑地的時候,劉邦在背後磨刀霍霍;對付劉邦的時候,齊樑樑地專業捅菊花的動作把他弄得恨比天高。

    這樣的地方不利發展,也讓人無法安心發展。

    第四、還是第一條說的刻薄寡恩!這個刻薄寡恩是對自己人也有無情無義的時候,項羽不是論功行賞,而是親疏有別,這個很容易被利用,陳平揮灑自如的離間計把項羽的高層搞出腦震盪,范增離去後,項羽集團成了無牙的老虎。

    所以說項羽輸給劉邦是必然的。

  • 4 # 古今烽火臺

    楚漢的競爭,以西楚的失敗而告終,這教訓已經總結兩千年了,結論一大堆。

    例如,劉邦認為項羽敗於不會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這樣的老謀深算之輩,卻最終被邊緣化,甚至退出。

    我們應該注意到,項羽在垓下之圍前,還是勝利的一方,劉邦撕毀合約進攻項羽,結果被楚軍打得抱頭亂竄,躲進固陵。這時候,起決定作用的不在項、劉雙方,打破這個天平的是韓信、彭越和英布,他們及時趕到滅了項羽。

    劉邦有幫手,項羽沒有幫手,就在於劉邦有分公司,項羽沒有分公司。劉邦雖然當面打不過項羽,但是他注意培養分公司。韓信當初不過是他手下一員工,但是劉邦放手讓韓信出去發展。韓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有和項羽發生衝突,而是滅齊滅趙,在外圍發展,一步步發展自己。劉邦的這種壯大分公司的思維也有記載,他曾經說:我要把長安以東全部分封給有功勞的將士。這就是發展壯大分公司的思維。

    所以,劉邦的主公司雖然看上去似乎一直在捱打,經常要靠蕭何補給,但他的分公司——韓信,卻越來越強大。韓信強大,就是劉邦強大。同時,劉邦也注意爭取項羽的分公司,他派隨何策反英布,英布倒向劉邦,楚漢雙方力量隨即改變。劉邦有分公司,因此總也打不死,總能恢復並強大;項羽沒有分公司,因此越打越疲,力量日漸削弱,終於有撐不住的一天。

  • 5 # 達達令觀史

    楚漢四年爭鬥,最後的結果是平民劉邦戰勝了貴族項羽,垓下之戰項羽自刎身亡,劉邦一朝稱帝,有無數人為項羽扼腕嘆息,但事實就是這樣殘酷,至於項羽為什麼會輸給劉邦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劉邦從反抗暴秦之日起,一路下來多行仁義之師,賢德之名傳遍天下,在領軍佔領關中之後,聽取了樊噲張良的建議沒有馬上入主秦宮,而是帶兵駐紮灞上,“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民秋毫無犯,還和百姓們約法三章。關中百姓遭受暴秦欺凌已久,而此時劉邦的寬厚之舉為他贏得了好感。在抓到秦王子嬰後,並沒有聽從將領們的勸說殺掉子嬰,這就又給關中百姓吃了一劑定心丸,劉邦不是一個殘酷嗜殺的人。

    而反觀項羽,行事風格和劉邦形成鮮明對比,鉅鹿之戰後,坑殺二十萬投降的秦兵。向西行進,一路屠殺,到達關中後,火燒秦宮,殺死子嬰,搶劫財物,擄走美女,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毀滅的。對這樣一個殘暴的領袖來說,關中百姓對項羽很是失望。

    在經過秦朝的高壓統治後,百姓們亟需一位賢德寬厚之君改變當前的境遇,而劉邦項羽的做法一對比,水平立現高下,劉邦在百姓心中獲得了支援。

    劉邦稱帝后自己總結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是依靠張良、蕭何、韓信等一批謀臣良將,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得不到重用,屢屢聽不進他的建議,在陳平用反間計後負氣出走後,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劉邦的智慧還在於他能聽得進去意見,在蕭何再三推薦韓信之後,他能夠封壇拜將給韓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劉邦的智囊韓信、陳平都是在項羽陣營中得不到重用才轉投劉邦,可見項羽並沒有識人之能,過於自負,才招致最終的失敗。

    滎陽大戰時,楚漢雙方對峙了很長時間,難分勝負,最後劉邦實在僵持不下,和項羽約定平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地,鴻溝以東歸楚地。項羽遵守了約定,送回了被扣押的劉邦的家屬,罷兵東歸。

    而劉邦採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趁楚軍兵疲糧盡追擊項羽,並匯合了諸侯軍在垓下圍攻項羽,致使項羽兵敗自刎。

    以上兩個例子都說明劉邦有極大的野心,志在天下。而項羽只想偏安一隅,安逸的做他的西楚霸王,這就是政治家和勇夫的區別。

    總結

    綜上所述,項羽之所以會輸給劉邦有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用人策略上的失誤,還有心態的問題。政治的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充滿權謀算計。而項羽也許能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將領,可一個沒有政治頭腦的將領終究會在政治遊戲中輸得一敗塗地。

  • 6 # 一眼萬年看歷史

    1從歷史巨集觀的角度來講,人一定要順應時代發展規律,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為大一統創造了範例。大一統的國家是當時的時代潮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項羽想建立的是一個春秋時期那樣稱霸的政權,項羽像做齊桓公,做一方霸主,而不是統一的皇帝,而劉邦想建立的是一箇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這一核心差異,導致項羽很多地方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比如把國都遷到自己的家鄉,給了諸侯王很多的兵和土地,當諸侯王后來反他配合劉邦的可能。同時經歷春秋戰國之亂,百姓渴望統一和安定,項羽的模式註定會導致諸侯之間的爭端,不得民心。

     

    2從個人角度,項羽出身貴族,尚武而自大,從小是別人捧著長大的,極為自負,對於手下人才不能盡用;一個范增還不能盡信,識韓信之才,確因自大而不用。劉邦,出身基層,從小和最底層各行各業人大交道,所以知道自己的不足,需要人才才能成事,文有張良,蕭何,武有樊噲,韓信,用人並能讓他們彼此互相牽制,非常具有領導的才能。

     

    3 最後戰略戰術上,項羽的模式是覺得誰反我,我打誰。實際也看出了,項羽的胸襟眼界狹隘,不懂得縱橫之術。導致原先效忠他的人人人自危,擔心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加上劉邦從中斡旋,後來彭越、季布、龍且接連離他而去,最後劉邦實現了團結眾人,對項羽的戰略合圍,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四面楚歌之境地啊。

  • 7 # 千秋百合

    項羽的性格弱點貫穿了一生的始終,他似乎並無意加以改變,這對一個有著遠大抱負和理想的英雄來說,是他的致命傷。他的成長過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長史,卻忽略了對更高層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敗,不過是一名強悍的勇士而已。

    在楚漢之爭中,項羽與劉邦之間可謂進行了諸多較量,從項羽與劉邦舉兵攻秦,到鴻門宴,再到垓下之戰,項羽為什麼從兵十倍於劉邦而最終寡不敵眾,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垓下之悲呢?

    我們並不陌生,在鴻門宴中,亞父范增為項羽獻策,擺了一場鴻門宴,目的在劉邦和項羽坐定後乘機殺了劉邦,項羽堅定地答應了,但在劉邦到來之前,卻聽了項伯所言,殺劉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劉邦到後,更加顯得猶豫不決,這時又加上劉邦的手下樊噲的一席話,使項羽信以為真,白白放走了劉邦,失去了殺劉邦的最好機會。

    其二:有勇無謀

    在於劉邦的諸多較量中,項羽可謂是空有一身武力卻沒有頭腦。從鴻門宴中便可觀之,輕易聽信他人的話,卻把叛變劉邦,給項羽通風報信的曹無傷說與了劉邦:“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這充分體現了項羽旁聽他人,有勇無謀,白白斷送了對自己一片忠心的曹無傷的性命。

    項羽的迷信心理是項羽失敗乃至斷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項羽在霸王別姬後,逃至烏江,有一種說法是項羽本想逃走,卻見烏江岸邊由成群的螞蟻圍成了幾個字“項王亡於此”,項羽看後,便認為這是天意,即發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隨後本有機會逃走的項羽選擇了烏江自刎,而那些圍成字的螞蟻,真的是天意嗎?其實,劉邦知道項羽的性格心理,便讓人在烏江岸邊用糖水寫下那幾個字,螞蟻見到糖水後必然成群結隊圍上去,而項羽卻認為是天意,這不太可笑了?

    項羽被困烏江後,一是認為戰敗乃天意,遂自刎,還有一點,那就是死要面子。據《史記》記載:項羽面對烏江亭長,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遂與漢軍決戰,最終自刎身亡。胡曾有詩曰;“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體現了項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詩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假如項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東發展,最終誰的天下還不一定呢。

    殘暴不仁是項羽失敗最重要的一點,早年久攻襄城不下,進城後,項羽就對手無寸鐵的百姓大加屠殺,剩下的被活埋,進軍咸陽時,項羽下令將20萬投降的秦軍全部坑殺,在打敗秦國後,又殺死了秦國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嬰。並且項羽的虛榮心極強,據《史記》記載:項王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樣的殘暴與虛偽,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嗎?他的這種性格最終使他眾叛親離,走向滅亡。

  • 8 # 吐糟生活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一代霸王就此落幕。僅僅四年前,項羽還是滅秦的第一功臣,天下諸侯的共主,劉邦僅僅是項羽分封的漢中王,實力不可同日而語,那為什四年楚漢之爭項羽會成為失敗的一方呢?

    1.項羽殘暴,盡失人心

    項羽的殘暴並不是後世為了美化劉邦,醜化項羽而杜撰出來的,連項羽手下的楚國老將們都評價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當然,項羽殘暴的事實,我們也能列出一大堆。

    章邯投降後,在新安城南,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簡直可以和有“人屠”之稱的白起相提並論了。

    攻入咸陽後,掠奪了秦宮裡的所有珍寶和美女,大火焚燒了咸陽城和阿方宮,殺死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並派兵挖掘秦始皇陵。

    公元前206年,派人在江中殺害了義帝羋心,引起天下諸侯的不滿,劉邦興兵閥楚所列的項羽罪狀裡就有這一條。

    項羽在齊地平定田榮叛亂後,燒燬齊國房屋,將降卒全部坑殺,把擄掠的男女老幼全部遷往北海,死傷無數。

    ..........

    與項羽的殘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的仁慈,不管這是不是劉邦為了籠絡人心包裝出來的人設,但卻是劉邦仁義之師的美名傳遍天下。例如劉邦在進入關中時就與關中父老鄉親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抵罪,盜竊者判罪。深受關中父老擁戴,在四年楚漢之爭中,關中成為劉邦最主要的後方基地,源源不斷為前線輸送糧草兵員。

    反過來看項羽,一系列暴行,引起了諸侯王們的不滿和離心離德,相繼脫離項羽陣營,也引起了底層人民的普遍不滿,例如項羽在齊國的暴行,不但沒有震懾住齊中國人,齊中國人因此卻聚在一起反叛,田榮的侄子田橫也趁機收編齊兵數萬反攻城陽,項羽久攻不下。

    天下人心盡失,項羽焉能不敗!

    2.長於軍事,短於戰略

    說項羽是軍事上的巨人,應該沒有人反對。在鉅鹿,背水一戰,擊敗章邯主力,在彭城,僅用三萬騎兵,打敗劉邦六十萬諸侯聯軍,可謂戰神。但沒有長遠的政治眼光,全域性的戰略規劃,僅僅做一個軍事上的巨人,又怎麼能贏得全域性的勝利呢!

    三國時期,郭嘉評價項羽,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我們來看看滅秦後,項羽接連所做的兩件事,件件關乎國運,件件卻做的如此短視。

    滅秦後,項羽擁有的勢力最強,其它勢力都歸附於他,這時候是建立國家統一政權的絕好時機。秦國正是通過商鞅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才一步步滅掉六國的。所以統一是歷史大勢,建立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也是歷史大勢,但是項羽看不到這一點,他還是認為分封制好,一口氣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自己做霸王,但很快就對這些諸侯王失去了控制。項羽也最後滅於他所分封的諸侯王們。

    在定都的問題上,一個謀士力勸項羽定都關中,說關中地區四塞之地,易守難攻,秦國經營數百年,人口眾多,土地肥沃,天府之國。但項羽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人知之,硬是把國都定在了楚地彭城,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四戰之地,歷史上也從未有其它政權在此建都。國都是國家的根本,項羽卻如此兒戲,硬是將關中之地拱手讓給了劉邦。

    項羽所短,恰恰是劉邦所長,所以劉邦才能屢戰屢敗,屢敗卻還能屢戰,成為打不死的小強,最終消滅項羽。

    3.氣量太小,任人唯己

    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陳平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這都指向了項羽不能取天下人才為自己所用,妒賢嫉能,最後竟然連亞父范增都不能相容。甚至劉邦陣營的重要武將韓信,謀士陳平,原來都是項羽的手下,由於不能得到重用,紛紛棄楚投漢,在劉邦這裡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所以劉邦的人是越用越多,項羽反而漸漸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項羽的失敗,不是歷史的偶然,天下盡歸於漢,是歷史的必然。

  • 9 # 獨立雨舟

    個人認為楚漢戰爭項羽失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項羽是楚國的貴族,代表封建貴族利益,然而華夏文明的發展,已經逐漸朝著封建帝制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然而項羽缺還想回到春秋戰國那種社會,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第二,也就是違背歷史潮流的表現,鉅鹿之戰勝利後,項羽已經是實際上的統治者,然而他不是想著如何鞏固大一統的政權,而是分封了若干諸侯,自己做了西楚霸王,何為西楚霸王?不是像秦始皇那樣的皇帝,而是諸侯之中的老大、盟主,說白了只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主,大家名義上聽他的話。這樣一來,天下分崩離析的狀態沒有改變,依然天下動亂,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天下呼喚統一。

    第三,項羽過於殘暴,坑殺了二十萬秦國降卒,火燒咸陽,相比於劉邦的約法三章,項羽失去了民心,也增加的消耗,沒有人想向他投降,投降也是死。

    第四,項羽是貴族,是理想主義者,重感情、講義氣,但現實是殘酷的,大爭之世,像劉邦這樣的世俗之人更容易獲得勝利。

  • 10 # 影視剪輯尹先生

    給大家說一下我自己認為的原因,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當時的局勢,和項羽與劉邦軍隊的情況,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各路的諸侯商量下來,誰可以最先的攻入咸陽,誰就可以成為當時的皇帝,當時項羽一個人在鉅鹿殺死了秦國很多的軍隊,所以當時的秦國的國都是處在一個非常虛弱的地步的,而當時的劉邦並沒有去和秦國的軍隊火拼,而是帶著自己的軍隊,偷偷的到達了咸陽,還派人把項羽堵在了路上,所以他才第一個到達了咸陽。項羽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不能接受失敗的人,所有他並沒有遵循這個約定,而是帶領著大軍前去咸陽找劉邦算賬,我們都是知道劉邦的為人,他就是一個很厚臉皮的人,所以他並沒有和項羽決戰,而是選擇了退避,項羽自己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自己不殺沒有兵器的人,但是範曾和項梁都是不這麼認為的,他們一定要項羽殺死劉邦,所以才會有了鴻門宴這個傳奇故事的。當時的劉邦也是無可奈何的,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去了,而項羽卻是沒有殺死劉邦,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這個或許是項羽把劉邦不放在眼中,或許是劉邦的到來,讓項羽有了一絲的英雄同情的心理,所以他放走了劉邦,但是同時他也放走了已經在自己手中的天下,甚至到了最後,也只是西楚霸王,而不是當時的皇帝,最後還是劉邦建立了漢朝,這個流傳了很多年的王朝。項羽輸的原因在小編的認識之中,和項羽身邊的人也有很大的關係,在劉邦的身邊有蕭何、韓信、張良,這樣的優秀人才,但是在項羽的手下,本來很厲害的兩個謀士,卻是被他的驕傲活活的氣走了,像是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的事情,而範曾就非常的生氣,當時就對項羽說了一句豎子不足與謀,而在項羽認為,只要自己想要對付劉邦,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就是這種大意讓他錯失了殺死劉邦的最好時機。而在小編的認識之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對於這個戰局有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韓信這個人,大家想必也是聽說過這個人,作為劉邦手下最厲害的一個大將,在楚河爭霸的過程之中,對於劉邦的重用是非常巨大的,而剛開始的時候,他去投奔的卻是項羽,但是在經過了很長的時間之後都是沒有得到重用,為此他還親自去找過項羽,但是就是這種情況,項羽也是沒有使用韓信,於是這才到了劉邦的陣營之中。而韓信可以說給項羽的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所以說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而還有其他的原因,當然我們可以總結一個最重要的,小編認為那就是項羽的高傲,他的高傲讓他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收到很多的人前來幫助他,但是也是因為他的高傲,使他失去了自己幾個很重要的謀士和武將,所以說這個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就是由於他的高傲讓他西楚霸王的名號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讓他的名號也是流傳了好多年。對於小編的認為來說,項羽的失敗是他自己的原因,或許也是劉邦太賴皮了,但是項羽自己的高傲和自己的尊嚴讓他把已經處於自己掌心的江山,送給了劉邦,他自己這個西楚霸王的稱號也是流傳到了現在,他本來也是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他自己卻是放棄了這個機會,這也正是小編敬佩這個英雄的原因,西楚霸王雖然是失敗了,但是他又是沒有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跪孝時,親戚家的弟弟拿手機出來打遊戲,我把手機砸了,我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