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林擷英

    五十塊錢一天

    於心亮

    父親跟著街坊去幹活。街坊說了,五十塊錢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親說五十塊就五十塊,不就是收莊稼嗎?簡單。該刨的用鋤頭刨,該割的用鐮刀割,該捆的用繩子捆,半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無非出上點力氣。

    不過,父親還是問了句:“晌午,管飯嗎?”

    街坊說:“沒說,要不……身上帶點錢吧,萬一不管飯呢?”

    父親想了想,就在身上裝了五十塊錢,綠色的一張,雖說有點舊,可看著稀罕人,就像莊稼一樣。幹活的地方不遠也不近。街坊說:“坐我的三輪車吧,跑得快!”

    於是父親就坐著三輪車,嘣嘣嘣……一路冒著黑煙走了。

    父親幹得飛快,就像在自家地裡一樣。街坊說:“幹這麼快做什麼?反正五十塊錢一天,還指望僱戶多給你幾個啊?”

    父親“哦”了一聲,速度就慢了下來。可一會兒,父親又嗖嗖地幹到了前面。

    街坊還是忍不住數落:“一天五十塊錢,用不著那麼仔細,湊合著幹就行了。”

    父親嘴裡答應著,手裡的活兒還是該怎麼幹就怎麼幹。

    父親對自己說:說好五十塊錢一天,就要對得起五十塊錢一天,哪好熊誆人呢?

    也沒覺得累,天就晌午了。僱戶就送來了晌午飯:饅頭、炒菜、稀飯……父親搓著手,挺過意不去:“簡單弄點,能吃飽就行了,真是給您添麻煩了啊!”

    父親啃了饅頭,吃了炒菜,喝了稀飯,肚子就飽了。街坊說:“吃、使勁吃,不吃白不吃!”父親笑笑,找個半陽的草坡趄下,心說吃飽就行了,吃撐了,下晌幹活不舒服啊。

    父親趄著身子打了個盹兒,精神頭兒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緊緊褲腰,倒倒鞋洞的沙,走進地裡又埋頭幹了起來,當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說:“在過去,咱們這就是給地主幹活啊!”

    父親說:“那不一樣啊,過去給地主幹活,那是在剝削勞動力,現在人家五十塊錢一天,是請咱們幫他幹活,而咱們能來幹活,那也是在照顧他面子,性質不一樣,你說是不是?”

    不知不覺一天的活兒就幹完了,太陽也靠了西山。僱戶很滿意,掏出五十塊錢給街坊,再掏,就掏出張一百塊錢的。僱戶繼續翻找錢包,父親想起身上裝的五十塊錢,就掏出來說:“你給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結了?”

    賺了錢,自然就美。街坊說:“走,上三輪!回頭,咱倆喝兩盅!”

    父親沒上街坊的三輪,他說要去山崗的地裡看看,自家那塊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開著三輪車一路冒著黑煙走了。父親沒去山崗地,那塊山崗地裡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親收割過了。父親這麼說,就是不想喝上兩盅。

    回到家的父親,就不勤快了,他想燒飯,可又懶怠弄。晃晃暖壺,捏起壺塞,把手掌貼上去,感覺有溫氣兒。父親就取過個碗,掰進塊餅子,想想,又挖上塊豬大油,挑進筷子鹹菜,然後倒上水,攪一攪,拌一拌,就呼嚕呼嚕地吃了起來!填飽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親愜意地掏出那一百塊錢,紅色的一張,雖說有點舊,但透著一股子喜慶勁兒,看著真稀罕人,父親想,僱戶晌午管了飯,自己帶的五十塊錢沒花,因此飯錢省了,活兒幹完了沒湊著去喝酒,所以賺的錢也省了,如此裡外一算,咱等於一天賺了一百塊錢哪!

    父親這樣想著,就又快樂起來了。他開啟電視看電視。

    電視響了。父親的呼嚕也響了。

    (選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刪改)

    【小題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重視在細節中塑造人物,如寫父親“撒了泡尿,緊緊褲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隨意的動作實際是在寫父親幹活前的認真準備狀態。

    B.針對街坊“咱們這就是給地主幹活”的觀點,父親對自己勞動的性質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體現了他樸素的平等意識。

    C.結尾用電視的聲響和父親的呼嚕相呼應,營造出一種嘈雜躁動的氛圍,目的是烘托父親經過一天勞作後疲憊乏困的狀態。

    D.文章的語言通俗易懂,如話家常,像“稀罕人”“熊誆人”“趄著身子”“拉呱”等詞語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讀來真實親切。

    【小題2】下列對小說寫“父親臨去幹活時裝了五十塊錢”這一情節在結構作用上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擔心僱主晌午時分不管午飯,所以裝了五十塊錢。

    B.父親擔心收工後,街坊說:“走,上三輪!咱倆喝兩盅!”時,自己掙的錢少,街坊瞧不起。

    C.引出後文給僱戶找錢的情節。

    D.前面是綠色的錢,後面是紅色的錢,色彩形成對應關係,暗示父親勞有所得後內心的喜悅。

    【小題3】小說在塑造父親形象時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

    小題1 C

    小題2 B

    小題3 (1)父親與街坊的對比:用街坊的湊合乾和父親的賣力幹做對比,突出父親的厚道和老實和敬業精神;(2)父親前後表現的對比:父親給別人乾的勤快和回家後的不勤快做對比,實際是以父親的疲憊來表現父親幹活時得賣力氣;(3)悉勞生活和滿足心態的對比:父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從事的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卻毫無怨言,體現的是父親知足常樂的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被愛人冷落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