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浚川
-
2 # 來看世界呀
雖然只有熊貓吃竹子,但是其它種類的熊多多少少也會吃果子、樹皮等食物,熊多數都是雜食性的動物。這當然是由於它們的進化歷程決定的,而進化最終影響到基因。
大熊貓是唯一一種主要以竹子這種植物為食物的熊類,熊貓自身仍保持著食肉動物的短食道,因此對竹子的消化相當不完全,它們每天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吃竹子,每天最多吃掉40公斤的竹子,大多數成分都以原樣排出,少數營養被熊貓吸收成為生長髮育繁殖的關鍵。好在熊貓生活的區域內竹子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熊貓基本上不缺食物來源,由於自身實力的強大,它們也可以坐在竹林裡吃竹子,而不比擔心受到其他動物的影響。熊貓的演化史可以追溯至至今800萬年左右的始熊貓,它們仍是純粹的食肉動物,但是由於環境的變遷,熊貓捕食的成功率降低,為了保證營養需求,它們增加了食用竹子,漸漸地適應了以竹子為主要食物,但是它們的牙齒、腸道等生理特徵仍是比較適應肉食,且它們在野外如果有機會也是會吃肉的,其它的熊雖然多是時候以肉食為主,但是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也會食用果子等植物食物。
(狗熊糞便,可以明顯地看出吃了很多果子)
熊雖然基本都是兇猛的動物,但是純粹的肉食熊可能只有北極熊等少數種類,因為它們生存的環境中本身就缺少植物。熊貓的演化歷程決定了熊貓都以竹子為食物,幾百萬年的進化歷史已經使它們適應了吃竹子維生。達爾文進化論強調生物的繁殖能力,對於一個生物種群來說,它們的繁殖能力是很強的,熊貓雖然自身繁殖能力較差,但是整個種群依然可以保證熊貓的數量,其中一些不能適應環境而死亡,於是適應吃竹子的熊貓基因就在種群中不斷擴散,最終相關的基因在種群中佔主流,熊貓就都以吃竹子為主。其實題主後邊一句話說的差不多是一個意思,進化論其實是人類總結的生物演化的規律,其背後是自然選擇這種對生物演化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作用的結果就是改變生物種群的基因頻率,使得生物種群基因庫中某些種類的基因佔優勢,使生物不斷地演化。
進化論只是科學家希望用來解釋生物演化規律的理論體系,並不是決定生物進化的因素,決定生物進化的因素是自然環境。理論和實際生物現象的區別就體現在此處,環境影響著生物內在和外在的所有行為,而進化論卻只能從某些方面解釋生物的演化規律,不過隨著人類對生命的理解的加深,最終能夠理解生命的真諦。
-
3 # zhenyam銘悅
我的回答首先從動物的區分:按照動物學專家的思維邏輯,原本是吃肉的動物,結果改為以吃竹子為主,一般會難於適應,並將退出生態。然而,大熊貓不但反其道而行之,並且選擇了一種最難消化的植物—高纖維的竹子—作為主食,非常怪異。因此我更加堅定我的認識認為:
進化論只是一個被收錄在教科書中的假設學說而已,它不是正確的,現在科學發現進化論與生殖隔離現象相違背,與近親結婚代代劣質相違背,可以說進化論是赤裸裸的偽科學!因此進化論是不能決定什麼的。
假如真有進化,看達爾文的著作,按其所說進化也是胡亂隨機產生的產物,一個胡亂產生的東西連它(進化論)都不知道它要進化成什麼樣子,有什麼目標目的?
它怎麼可能決定物種吃什麼喝什麼呢?因此熊貓吃不吃竹子與進化論或者說進化沒有任何關係!
那麼就是基因決定的嘍?
基因決定也可以說對、但是也不完全對,為什麼這麼說呢?
聽我跟你詳細說明:基因的作用不是單單決定物種吃不吃什麼的問題,它(基因)支援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效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資訊。環境和遺傳的互相依賴,演繹著生命的繁衍、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雙重屬性:物質性(存在方式)和資訊性(根本屬性)。看上面這段話可以知道物種吃什麼是它的習性使然,與基因有關,但是基因與物種吃什麼並沒有直接明確點隸屬關係,誰決定誰怎麼樣!
例如:大熊貓與狗的基因最相似,但是狗卻不吃竹子。
那麼問題出來了,到底決定熊貓吃竹子的是誰呢?
可以說是“道”、可以說是“大自然”、可以說是上帝、可以說是造物主!只有造它的才能決定它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決定它(熊貓)吃什麼的只能是造物主!
回覆列表
熊貓吃竹子的特性既是基因決定的也是環境決定的,兩者決一不可。熊貓體內基因的突變產生出一系列可以消化竹子的酶蛋白,在特定的竹林豐富環境中除了竹子其它食物很少,在環境選擇下逐步進化出專食竹子的熊貓。推而廣之任何生物的進化都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進化的內因是基因變異外因是環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