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超長舌:為“蟻”而生 穿山甲主要以白蟻和螞蟻等為食。它的頭為圓錐狀,上面長著一對小眼睛,一對瓣狀而下垂的小耳朵和一個像筆管一樣尖尖的、張不大的嘴巴,但舌頭的長度可達30多釐米,超過身體長度的一半,能伸出來的部分也有10餘釐米,前扁後圓,柔軟而能靈活地伸縮,非常適合舔食螞蟻。在它的舌頭上還分泌pH值為9—10的鹼性粘液,可以中和食物中的蟻酸和適應棲息地的酸性土壤。 穿山甲的舌之所以能夠如此靈活而適用,是因為它還有更為精妙的內部結構來支撐。原來,它的舌是附著在其下腹部上的,也就是說,它最後面的一對肋軟骨的上端與背骨分離,成為胸骨的延長,並透過腹面後方到達腹部的後端附近,其後端還附著有活動舌頭的肌肉。 汪星人的舌頭:被誤解的狼吞虎嚥 並非所有哺乳類的舌頭都像人類一樣,對味覺那樣敏感。事實上,狗狗的味覺極差,雖然可以感覺酸、甜、苦、辣等,但幾乎品不出食物的味道。吃東西時很少咀嚼,幾乎是“囫圇吞棗”,所以人們見到狗狗狼吞虎嚥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那是因為食物的味道好,而是由於食物散發出的鮮美的氣味的緣故。汪星人並不是透過細嚼慢嚥來品嚐食物的味道,而主要是靠嗅覺和味覺的雙重作用來鑑別食物的種類、新鮮或腐敗。 在炎熱的夏季或劇烈奔跑以後,狗狗往往把長長的舌頭伸出口外,氣喘吁吁。原來,狗皮很厚,毛又密,而且沒有汗腺,只能靠呼吸排出體內多餘的熱量。由於它的舌頭上血液迴圈特別旺盛,是一種高效率的散熱器,利用舌頭上水分的蒸發,散發體內的熱量,就可以起到“降溫”的妙用。 狗狗們常在Sunny下用舌頭舔身上的毛,並不僅僅是在清除身上的齷齪,也是在給自己補充維生素D。有的時候,它們也會用舌頭舔身上的傷口,因為唾液中有促進傷口癒合的物質。 啄木鳥的舌:森林醫生的長鉤子 被譽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而且,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 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而後就伸出特別細長的舌,用前端逆鉤將隱藏很深的害蟲一隻只的鉤出來,美餐一頓。即使是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害蟲徹底消滅光,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把害蟲統統清除為止。 鸚鵡學舌:巧舌功不可沒 有一些鳥類能模仿人語,特別是鸚鵡。這種模仿行為也與它的舌的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鸚鵡不僅發聲器官——鳴管比較發達和完善,有四五對鳴肌,在神經系統控制下,能使鳴管中的半月膜收縮或鬆弛,迴旋振動發出鳴聲,而且它的舌根非常發達,舌頭富於肉質,特別圓滑,肥厚柔軟,前端細長呈月形,猶如人舌,轉動靈活。這些優越的生理條件,使得鸚鵡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語,發出一些簡單、準確、清晰的音節,有的甚至可以說出較為複雜的語言。 不過,“鸚鵡學舌”都是人們對它們進行專門馴練的結果,或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所學到的。但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並不能理解語言的含義,有時甚至不分場合,亂說一氣,令人哭笑不得。由此可見,鸚鵡學說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只能學會一些有限的詞彙。 蛇的舌:分叉的氣味探測器 蛇的舌頭細小而長,尖端呈深叉裂狀,俗稱信子。伸出口外時,看上去就像有兩根舌頭一樣。在舌的基部有個舌鞘,平時能把整個舌頭縮排鞘內。當舌肌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舌鞘內伸出。蛇的下顎前端正中有一缺口,所以閉口時也能將舌頭自由伸出,並能在口外左右前後活動。蛇的舌尖上常有豐富的黏液和許多感覺的小體,起觸覺及味覺的作用,識別天敵和尋找食物的感覺也主要是靠舌頭來傳遞。 蛇的舌也能不停地吞吐粘附空氣中的氣味分子,感受周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刺激。無論是在靜臥或爬行的時候,它總是將舌頭不時地探出,縮回口中的時候舌尖立刻伸入口腔壁上的兩個小孔——即鋤鼻器的開口中。鋤鼻器呈彎曲的小管狀,在顎骨前方的深凹處,開口在口腔頂部的前方,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表面分佈著嗅覺上皮細胞,透過嗅神經與腦相連。鋤鼻器與外界不直接接觸,而是透過伸出口外的舌頭蒐集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粘附或溶解在舌頭的溼潤表面上,送到鋤鼻器,反應靈敏的鋤鼻器再將各種資訊傳達到大腦,然後迅速做出判斷。 青蛙的舌頭:快如閃電的“後空翻” 水塘邊上的青蛙,常常是一動不動,凝視著遠方,一副神態自如的樣子。但是,如果有飛蟲掠過,它就會驟然躍起,伸出舌頭,迅速把昆蟲粘住,捲入口中。 青蛙為什麼能這樣閃電般捕食呢?因為它的舌頭與眾不同。一般動物的舌根都長在口的後端,而青蛙的舌頭根部卻長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平時它將舌頭捲曲在口內,又長又寬,分叉的前端伸向喉部。當見到昆蟲飛臨時,舌頭就像子彈一樣彈射而出,突然向外翻伸,舌面上分泌有黏液,飛蟲一碰上,就被粘住。然後,它將舌頭快速翻轉,飛蟲也就進肚了。 從前,人們認為青蛙是依靠顎骨的推力翻動舌頭的,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說法。原來,蛙舌的移動是靠舌肌的彈力作用,因為那兒有很多強硬的纖維組織,彈性很大,形成了青蛙捕食的絕招。
穿山甲的超長舌:為“蟻”而生 穿山甲主要以白蟻和螞蟻等為食。它的頭為圓錐狀,上面長著一對小眼睛,一對瓣狀而下垂的小耳朵和一個像筆管一樣尖尖的、張不大的嘴巴,但舌頭的長度可達30多釐米,超過身體長度的一半,能伸出來的部分也有10餘釐米,前扁後圓,柔軟而能靈活地伸縮,非常適合舔食螞蟻。在它的舌頭上還分泌pH值為9—10的鹼性粘液,可以中和食物中的蟻酸和適應棲息地的酸性土壤。 穿山甲的舌之所以能夠如此靈活而適用,是因為它還有更為精妙的內部結構來支撐。原來,它的舌是附著在其下腹部上的,也就是說,它最後面的一對肋軟骨的上端與背骨分離,成為胸骨的延長,並透過腹面後方到達腹部的後端附近,其後端還附著有活動舌頭的肌肉。 汪星人的舌頭:被誤解的狼吞虎嚥 並非所有哺乳類的舌頭都像人類一樣,對味覺那樣敏感。事實上,狗狗的味覺極差,雖然可以感覺酸、甜、苦、辣等,但幾乎品不出食物的味道。吃東西時很少咀嚼,幾乎是“囫圇吞棗”,所以人們見到狗狗狼吞虎嚥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那是因為食物的味道好,而是由於食物散發出的鮮美的氣味的緣故。汪星人並不是透過細嚼慢嚥來品嚐食物的味道,而主要是靠嗅覺和味覺的雙重作用來鑑別食物的種類、新鮮或腐敗。 在炎熱的夏季或劇烈奔跑以後,狗狗往往把長長的舌頭伸出口外,氣喘吁吁。原來,狗皮很厚,毛又密,而且沒有汗腺,只能靠呼吸排出體內多餘的熱量。由於它的舌頭上血液迴圈特別旺盛,是一種高效率的散熱器,利用舌頭上水分的蒸發,散發體內的熱量,就可以起到“降溫”的妙用。 狗狗們常在Sunny下用舌頭舔身上的毛,並不僅僅是在清除身上的齷齪,也是在給自己補充維生素D。有的時候,它們也會用舌頭舔身上的傷口,因為唾液中有促進傷口癒合的物質。 啄木鳥的舌:森林醫生的長鉤子 被譽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而且,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 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而後就伸出特別細長的舌,用前端逆鉤將隱藏很深的害蟲一隻只的鉤出來,美餐一頓。即使是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害蟲徹底消滅光,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把害蟲統統清除為止。 鸚鵡學舌:巧舌功不可沒 有一些鳥類能模仿人語,特別是鸚鵡。這種模仿行為也與它的舌的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鸚鵡不僅發聲器官——鳴管比較發達和完善,有四五對鳴肌,在神經系統控制下,能使鳴管中的半月膜收縮或鬆弛,迴旋振動發出鳴聲,而且它的舌根非常發達,舌頭富於肉質,特別圓滑,肥厚柔軟,前端細長呈月形,猶如人舌,轉動靈活。這些優越的生理條件,使得鸚鵡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語,發出一些簡單、準確、清晰的音節,有的甚至可以說出較為複雜的語言。 不過,“鸚鵡學舌”都是人們對它們進行專門馴練的結果,或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所學到的。但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並不能理解語言的含義,有時甚至不分場合,亂說一氣,令人哭笑不得。由此可見,鸚鵡學說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且只能學會一些有限的詞彙。 蛇的舌:分叉的氣味探測器 蛇的舌頭細小而長,尖端呈深叉裂狀,俗稱信子。伸出口外時,看上去就像有兩根舌頭一樣。在舌的基部有個舌鞘,平時能把整個舌頭縮排鞘內。當舌肌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舌鞘內伸出。蛇的下顎前端正中有一缺口,所以閉口時也能將舌頭自由伸出,並能在口外左右前後活動。蛇的舌尖上常有豐富的黏液和許多感覺的小體,起觸覺及味覺的作用,識別天敵和尋找食物的感覺也主要是靠舌頭來傳遞。 蛇的舌也能不停地吞吐粘附空氣中的氣味分子,感受周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刺激。無論是在靜臥或爬行的時候,它總是將舌頭不時地探出,縮回口中的時候舌尖立刻伸入口腔壁上的兩個小孔——即鋤鼻器的開口中。鋤鼻器呈彎曲的小管狀,在顎骨前方的深凹處,開口在口腔頂部的前方,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表面分佈著嗅覺上皮細胞,透過嗅神經與腦相連。鋤鼻器與外界不直接接觸,而是透過伸出口外的舌頭蒐集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粘附或溶解在舌頭的溼潤表面上,送到鋤鼻器,反應靈敏的鋤鼻器再將各種資訊傳達到大腦,然後迅速做出判斷。 青蛙的舌頭:快如閃電的“後空翻” 水塘邊上的青蛙,常常是一動不動,凝視著遠方,一副神態自如的樣子。但是,如果有飛蟲掠過,它就會驟然躍起,伸出舌頭,迅速把昆蟲粘住,捲入口中。 青蛙為什麼能這樣閃電般捕食呢?因為它的舌頭與眾不同。一般動物的舌根都長在口的後端,而青蛙的舌頭根部卻長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平時它將舌頭捲曲在口內,又長又寬,分叉的前端伸向喉部。當見到昆蟲飛臨時,舌頭就像子彈一樣彈射而出,突然向外翻伸,舌面上分泌有黏液,飛蟲一碰上,就被粘住。然後,它將舌頭快速翻轉,飛蟲也就進肚了。 從前,人們認為青蛙是依靠顎骨的推力翻動舌頭的,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說法。原來,蛙舌的移動是靠舌肌的彈力作用,因為那兒有很多強硬的纖維組織,彈性很大,形成了青蛙捕食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