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Jack

    一、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重騎兵叫“甲騎具裝”,源於魏晉南北朝。甲騎具裝只是大分裂時期曇花一現的產物,南北朝時發展到頂峰,隋唐即逐步消亡,儀仗的作用大於作戰。

    漢朝的重騎兵身披鐵鎧,身上裝備長矛鋼刀以及強弓勁弩,這樣的騎兵西方直到拜占庭的查士丁尼一世才發展出類似的重騎兵,這樣的騎兵被西方稱為“雙重功效騎兵”,這樣的騎兵也迅速成為當時最為強悍的騎兵。

    漢朝重灌騎兵的兵器配備主要有環柄長鐵刀、馬戟等,可以在馬上進行劈砍,增強了騎兵的格殺能力。(典型西漢帝國軍隊的騎兵長鐵戟,學名‘馬戟’,戟長約37釐米,裝上必之後長2米多。騎兵用戟一般長2米多,步兵的可以達到3米。)

    隋煬帝征討高麗時,一次就動用了十二萬多甲騎具裝的騎兵,這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絕後的規模。

    唐代遠征高麗,白巖城一戰,猛將契苾何力以800重騎突擊萬餘高麗軍,高麗軍以長矛對陣,結果是高麗軍大潰,唐軍追殺十餘里,斬首千餘級而還。

    中國馬在重量級上比不上歐洲馬,這確實是甲騎具裝不能推廣延續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均規定重騎兵在行軍時要下馬步行,作戰是才準上馬。

    漢朝時期開始出現的的鐵甲一般分兩種,從陝西咸陽楊家灣出土的披甲武士俑中,可以看到兩種鎧甲的樣式,一種為札甲,採用長方形甲片,胸背兩甲在肩部用帶系連,有的還加披膊,為漢代鎧甲的主要形式。另一種甲採用魚鱗甲片(在腰部、肩部等活動部位,仍用札甲形式)。

    札甲一般由超過600片的鐵片穿綴而成,重量超過十公斤,而魚鱗甲則由2000至3000片鐵片穿綴而成,重量超過十六公斤。我們目前出土的漢代鐵甲中,最重的一領鐵甲是安徽阜陽發掘出的一套鐵甲,全身由三千零八片鐵甲組成,全重為二十多公斤。在北燕馮素弗墓中發掘出的馬甲達到了四十多公斤。

    東漢後出現了百鍊鋼技術製造鎧甲,陳琳 《 武庫賦 》 中記:“銷則東胡闕鞏,百鍊精剛,函師震旅,韋人制縫.元羽縹甲,灼檎流光”即是對這種鎧甲的描述。

    中國對於馬匹的防護歷史源遠流長,最初的起源是在戰車時代對戰馬的防護,後來開始有皮製的“當胸”對馬匹進行防護,到了漢末就已經有發展的比較完善的鐵製全身式馬甲,中國稱之為具裝。

    漢末到三國的這段時間是中國鎧甲的大發展時期,中國鎧甲的主要型別基本均在此時期產生,例如筒袖鎧,明光鎧,鎖子甲,兩當鎧等等。而中國的重騎兵也因此在隨後的南北朝大亂世中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代。

    明光鎧是最為重要的鎧甲,這種鎧甲因為胸前和背後各有兩面大型金屬圓護,很象鏡子,反照太Sunny即發明光,正如漢代鏡銘所謂“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稱為“明光鎧”。明光鎧一般頸有盆領,肩覆披膊,腰上束帶,個別的還帶有腿裙;其在北朝晚期日益流行,表現出取代兩當鎧的趨勢。

    明光愷有兩種型別,一種胸背各有兩面大型圓護,頸設盆領,肩有披膊,腰部束帶;另一種形制略有變化,胸甲分成左右兩片,居中縱束甲絆,左右各有一面圓護,或作凸起的圓弧形花紋;兩肩覆蓋披膊,背上套有臂護;腰間紮帶,腰帶之下有兩片膝裙護住大腿,小腿上則多裹縛“吊腿”。此種盔甲形式已經向著歐洲重騎兵的最終形態——全身式板甲發展。

    重騎兵的大發展,騎兵手中所持的鋼刀已經很難完成破開敵人鎧甲殺傷敵人本體的任務,於是慢慢地騎兵手中的武器從鋼刀之類的銳利型武器演變成鞭鐧錘之類的鈍器,靠兵器的重量直接殺傷敵人在盔甲內的本體。

    騎兵鎧甲的製造愈加精良,當然重量也繼續穩步提高,以至於負擔如此沉重的甲冑作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當時對士兵的選拔都要求“勝舉衣甲”,而馬甲也是如此。(就是挑選出計程車兵和戰馬能夠著重甲騎戰)

    二、宋代的重騎兵

    宋朝鐵甲的發展又有了變化,整體形制的明光鎧漸漸被淘汰,整體形札甲和山文甲再次成為主流,而鐵甲的重量則進一步加重,鐵甲往往會超過二十五公斤,因為太重,朝廷不得不下令將鎧甲的重量限制在二十公斤到二十五公斤之間。

    宋代騎兵稀少,因此大多披馬甲,這使得宋代軍隊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從上到下均為重灌。在盔甲的製造技術方面利用了冷鍛技術,使得鎧甲經久耐用,更為堅固。

    為了與西夏、遼,金的重甲騎兵抗衡,宋軍除製作了祥符鋼鐵鎖子甲和黑漆吸水山字鐵甲外,還推廣重甲的使用。重騎兵的馬甲,也進行了大全裝和小全裝的劃分。

    大全裝:馬頭的面簾,頸部的雞項,馬身上的甲身,胸前的蕩胸,馬屁股的搭後連成一片,密不透風,一點都不比西方重甲騎兵遜色。

      小全裝:包括甲身,搭尾、了項,雞項、面子、秋?(左鐵右或)六個部分。

      在實戰中總結出,小全裝比大全裝更適用。

      馬上重騎兵,全裝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葉一千八百二十五片。《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載,南宋初年,一領鐵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約26.86—29.84公斤)。可見戰馬馱載的人甲和馬具裝的重量至少有60—80公斤,最重者可達130公斤。重鎧增加了戰馬的負擔,使其難以持久戰鬥,只有高大健壯而又穩重的馬匹才能充當甲騎具裝的坐騎,即使是這樣的高頭大馬也只能以小跑、慢跑衝鋒。

  • 2 # 洛侖茲力

    不算頭盔的話,一般從十幾斤到二三十斤重不等。加上武器和人體重,戰馬負重一般在兩百斤到三百斤不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洋戰爭,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