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原文與翻譯
【原文】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①。汝南內史王湛守孝期滿,脫下孝服後,便留在墓地結廬居住。
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②。他哥哥王渾的兒子王濟每次來掃墓,大都不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來。
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後來姑且試著問問近來的事,答時起來言語辭致都很不錯,出乎王濟意料之外,王濟非常驚愕;
仍與語,轉造精微。繼續和他談論,愈談倒愈進入了精深的境界。
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懼肅④。王濟原先對叔叔幾乎沒有一點晚輩的敬意,聽了叔叔的談論後,不覺肅然起敬,神情舉止都變得嚴肅恭謹了。
遂留共語,彌日累夜。便留下來和叔叔談論,一連多日,沒日沒夜地談。
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唱然嘆曰⑤:“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情豪爽,卻也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於是感慨地嘆息說:“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來一直不知道!”
濟去,叔送至門。王濟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門口。
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⑥。王濟的隨從中有一匹烈馬,非常難駕馭,很少有人能騎它。
濟聊問叔:“好騎乘不?”王濟姑且問他叔:“喜歡騎馬嗎?”
曰:“亦好爾。”他叔叔說:“也喜歡呀。”
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索,名騎無以過之⑦。王濟又讓叔叔騎那匹難駕馭的烈馬,他叔父不但騎馬的姿勢美妙,而且甩動起鞭子來就像條帶子似的迴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騎手也沒法超過他。
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
王濟更加讚歎叔叔難以估世,他的長處絕不只一種。
鄧粲晉紀曰:鄧粲晉紀中記載道:
王湛字處衝,太原人。王湛,字處衝,山西太原人。
隱德,人莫之知,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痴,唯父昶異焉。隱居有德行,沒有人瞭解(他的德行),即使是兄弟和宗族的人也認為他是痴傻的,只有他的父親王昶認為他有特別的才幹。
昶喪,居墓次。王昶逝世後,王湛在墳墓旁邊結廬居住。
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他兄長的兒子王濟前去拜訪王湛,看見他的床頭放有周易一書,對王湛說:“叔父用這本書來做什麼呢?略曾看過不?”
湛笑曰:“體中佳時,脫復看耳。今日當與汝言。”王湛笑著說:“身體好時,偶爾又看一下罷了。今天應當和你談論。”
因共談易。就一起談論易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濟所未聞,嘆不能測。分析得十分精細,言語奇妙而有趣。王濟從來沒有聽到過,感嘆不能瞭解他的知識有多深。
濟性好馬,而所乘馬駿駛,意甚愛之。王濟天生就喜歡馬,所以他騎的的駿馬跑得很快,心裡非常喜歡它。
湛曰:“此雖小駛,然力薄不堪苦。近見督郵馬,當勝此,但養不至耳。”王湛說:“這匹馬雖然跑得有點快,然而力小,不能承受勞累之苦。近段時間看見督郵的一匹馬,應當超過這匹巴,只是營養沒有跟上罷了。
濟取督郵馬穀食十數日,與湛試之。王濟索取督郵的差馬餵了十多天穀食,和王湛比試。
湛未嘗乘馬,卒然便馳騁,步驟不異於濟,而馬不相勝。王湛沒有試著騎一下馬,倉猝的就放馬賓士,步伐和節奏和王濟沒有差異,而馬不相上下。
湛曰:“今直行車路,何以別馬勝不?唯當就蟻封耳!”於是就蟻封盤馬,果倒踣,其俊識天才乃爾。
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王濟回家後,他父親王渾問他:“為什麼短時間外出卻去了好幾天?”
濟曰:“始得一叔。”王濟說:“我剛剛找到一個叔叔。”
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王渾問是什麼意思,王濟就一五一十地邊讚歎邊述說以上情況。
渾曰:“何如我?”王渾問:“和我相比怎麼樣?”
濟:“濟以上人。”王濟說:“是在我之上的人。”
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痴叔死未?”以前晉武帝每逢見到王濟,總是拿王湛來跟他開玩笑,說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沒有?”
濟常無以答。王濟常常沒話回答。
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痴。”既而發現了這個叔叔,後來晉武帝又像以前那樣問他,王濟就說:“我叔叔不傻。”
稱其實美。並且稱讚叔叔美好的素質。
帝曰:“誰比?”武帝問道:“可以和誰相比?”
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
於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於是王湛的名聲就傳揚開來,在二十八歲那年才做官。
【註釋】
①王汝南:王湛,字處衝,是司徒王渾的弟弟,出任汝南內史。文末說他“年二十八始宦”,疑有誤,文中王齊嘆三十年不知家有名土,顯然與此矛盾。除所生服:父母死後,守孝期滿,脫去孝服。所生,父母,這裡指父親。
②過:過訪;探望。按:王湛青少年時,少言語,大家以為他是痴呆,王濟也瞧不起他,不把他當叔父看待。
④懍然:嚴肅不荀的樣子。肅:恭敬、莊重
⑤缺然:不足。喟(kui)然:長嘆的樣子。
⑥從騎:騎馬的隨從⑦策:馬鞭子,縈:圍繞盤旋。
《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原文與翻譯
【原文】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①。汝南內史王湛守孝期滿,脫下孝服後,便留在墓地結廬居住。
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②。他哥哥王渾的兒子王濟每次來掃墓,大都不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來。
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後來姑且試著問問近來的事,答時起來言語辭致都很不錯,出乎王濟意料之外,王濟非常驚愕;
仍與語,轉造精微。繼續和他談論,愈談倒愈進入了精深的境界。
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懼肅④。王濟原先對叔叔幾乎沒有一點晚輩的敬意,聽了叔叔的談論後,不覺肅然起敬,神情舉止都變得嚴肅恭謹了。
遂留共語,彌日累夜。便留下來和叔叔談論,一連多日,沒日沒夜地談。
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唱然嘆曰⑤:“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情豪爽,卻也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於是感慨地嘆息說:“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來一直不知道!”
濟去,叔送至門。王濟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門口。
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⑥。王濟的隨從中有一匹烈馬,非常難駕馭,很少有人能騎它。
濟聊問叔:“好騎乘不?”王濟姑且問他叔:“喜歡騎馬嗎?”
曰:“亦好爾。”他叔叔說:“也喜歡呀。”
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索,名騎無以過之⑦。王濟又讓叔叔騎那匹難駕馭的烈馬,他叔父不但騎馬的姿勢美妙,而且甩動起鞭子來就像條帶子似的迴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騎手也沒法超過他。
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
王濟更加讚歎叔叔難以估世,他的長處絕不只一種。
鄧粲晉紀曰:鄧粲晉紀中記載道:
王湛字處衝,太原人。王湛,字處衝,山西太原人。
隱德,人莫之知,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痴,唯父昶異焉。隱居有德行,沒有人瞭解(他的德行),即使是兄弟和宗族的人也認為他是痴傻的,只有他的父親王昶認為他有特別的才幹。
昶喪,居墓次。王昶逝世後,王湛在墳墓旁邊結廬居住。
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他兄長的兒子王濟前去拜訪王湛,看見他的床頭放有周易一書,對王湛說:“叔父用這本書來做什麼呢?略曾看過不?”
湛笑曰:“體中佳時,脫復看耳。今日當與汝言。”王湛笑著說:“身體好時,偶爾又看一下罷了。今天應當和你談論。”
因共談易。就一起談論易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濟所未聞,嘆不能測。分析得十分精細,言語奇妙而有趣。王濟從來沒有聽到過,感嘆不能瞭解他的知識有多深。
濟性好馬,而所乘馬駿駛,意甚愛之。王濟天生就喜歡馬,所以他騎的的駿馬跑得很快,心裡非常喜歡它。
湛曰:“此雖小駛,然力薄不堪苦。近見督郵馬,當勝此,但養不至耳。”王湛說:“這匹馬雖然跑得有點快,然而力小,不能承受勞累之苦。近段時間看見督郵的一匹馬,應當超過這匹巴,只是營養沒有跟上罷了。
濟取督郵馬穀食十數日,與湛試之。王濟索取督郵的差馬餵了十多天穀食,和王湛比試。
湛未嘗乘馬,卒然便馳騁,步驟不異於濟,而馬不相勝。王湛沒有試著騎一下馬,倉猝的就放馬賓士,步伐和節奏和王濟沒有差異,而馬不相上下。
湛曰:“今直行車路,何以別馬勝不?唯當就蟻封耳!”於是就蟻封盤馬,果倒踣,其俊識天才乃爾。
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王濟回家後,他父親王渾問他:“為什麼短時間外出卻去了好幾天?”
濟曰:“始得一叔。”王濟說:“我剛剛找到一個叔叔。”
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王渾問是什麼意思,王濟就一五一十地邊讚歎邊述說以上情況。
渾曰:“何如我?”王渾問:“和我相比怎麼樣?”
濟:“濟以上人。”王濟說:“是在我之上的人。”
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痴叔死未?”以前晉武帝每逢見到王濟,總是拿王湛來跟他開玩笑,說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沒有?”
濟常無以答。王濟常常沒話回答。
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痴。”既而發現了這個叔叔,後來晉武帝又像以前那樣問他,王濟就說:“我叔叔不傻。”
稱其實美。並且稱讚叔叔美好的素質。
帝曰:“誰比?”武帝問道:“可以和誰相比?”
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
於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於是王湛的名聲就傳揚開來,在二十八歲那年才做官。
【註釋】
①王汝南:王湛,字處衝,是司徒王渾的弟弟,出任汝南內史。文末說他“年二十八始宦”,疑有誤,文中王齊嘆三十年不知家有名土,顯然與此矛盾。除所生服:父母死後,守孝期滿,脫去孝服。所生,父母,這裡指父親。
②過:過訪;探望。按:王湛青少年時,少言語,大家以為他是痴呆,王濟也瞧不起他,不把他當叔父看待。
④懍然:嚴肅不荀的樣子。肅:恭敬、莊重
⑤缺然:不足。喟(kui)然:長嘆的樣子。
⑥從騎:騎馬的隨從⑦策:馬鞭子,縈:圍繞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