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特大的懶蟲

    小時候,哈,濃濃的年味,臘雞臘肉,搡年糕,包粽子,瓜子花生,糖。看春晚,放煙花,走親戚,猜燈謎,觀花燈。5塊錢的壓歲錢,5塊錢的拜歲錢,雖然只是過了下手還是會開心的忘乎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一,老爸總是讓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吃著年糕粽子加慈菇,趁早去給爺爺上墳拜墳歲,回來就去看奶奶,又是5塊錢的壓歲錢到手滿滿的年味,滿滿的幸福!

    現在,哈,吃的喝的都靠買,煙花沒了,燈會沒了,春晚還是原先的春晚嗎?給孩子分壓歲錢和拜歲錢了,父親也走了,有了房子,有了車子,可是不知道幸福,快樂是什麼了,年味越來越沒了!

  • 2 # 使用者6369663116

    小時候天天盼過年,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過年了才有的新衣服穿,有豬腳吃,有零食吃,總之過年期間把一年在村裡看到的想吃的都吃到了,不至於大快朵頤,也算是大有口福了。最重要的是有紅包,一年的零花錢就指望著過年的小紅包,現在想想那時的味道,在外面怎麼吃都吃不出的那種感覺。

    現在長大了,在過年放假期間感覺時間不夠用,回到家裡開開心心過個年,和家人歡聚一堂,走走親戚,很快就把假期用完了。

    小時候過年,吃的,玩的都是無憂無慮中度過,和鄰居家一起長大的朋友出去玩,一起去拜年。現在的過年回家來來去去都是匆匆忙忙,或許人生都是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認識吧。

  • 3 # 蔠嚸〢

    長大後一直出門在外,只有過年了才有時間回去和家人團聚,都是匆匆忙忙的,有時候親朋好友家都來不及拜訪,農村裡人越來越少,已經沒有當年的年味了。

  • 4 # 擺渡人0730

    小時候對過年總是充滿著期待:進入臘月,吃完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收拾房間打掃庭院,趕大集置辦年貨,準備過年的新衣新帽,瓜子小糖和鞭炮。一天到晚興奮的不得了,年三十守歲過完十二點才睡,初一四點鐘就能起床穿新衣戴新帽口袋裡還有壓歲包,早飯結束就隨父親一起給長輩拜年,又有壓歲錢,甭提多高興了!

    現在出門在外每到過年都是在挑戰極限呀!拼搏了一年身心疲憊,父母不習慣城裡的居住環境,無奈春運高峰不是堵在路上就是在路上被堵!好不容易趕回家!一年沒住的房間收拾起來又是個大工程。一過完年又得著急慌忙的返城,孩子要讀書,自個兒要工作養家!過年的氛圍變質了!無奈呀!

  • 5 # 豫見小康夢

    小時候最盼著過春節,不僅能穿上新衣服吃上餃子,走親串門還能拿到可觀的壓(帶)歲錢(豫東方言;寓意快點健康長大)。最好過的一天是正月初一,天不亮同齡人就起床比比誰的衣服花,然後放鞭炮,下餃子先端一碗放上筷子象徵性祭祀祖先。這時候誰家要是七八點鐘還沒起床會被笑話,俗話說,起得早過得好;人勤春早。起床太晚的再端著餃子互送鄰居一定被長輩笑罵——一懶懶一年不會過日子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吃穿住行卻不愁。反而怕過年了。一年四季有三百三十天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去打工的路上,一路上的好景色來不及細琢磨。不僅不能照顧年邁的父母,還需父母照顧孩子,就怕冷不丁接到家裡的電話……

    過去是“一行書信千行淚”,如今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住的城市

  • 6 # 狂奔得犀牛

    作為一個80後小時候家裡條件很差但是過年感覺年味很濃,氣氛也特別好,身邊的小朋友也都是這樣都是盼著過年。對於農村的小孩兒來說過年就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吃,像油炸類的 糖球啊、麻花啊、麵筋啊,甚至還會炸好多油條(現在好多人可能無法理解)。

    男生們還有各種鞭炮玩兒,像摔炮兒(一種靠外力衝擊引爆的炮)、擦炮兒(一種在類似火柴盒子裡面裝的,使用時拿出來在盒子有磷的一面摩擦有火花後扔出去即可)、起火兒(一種帶木頭把兒點燃後可以飛出去然後在引爆的)等等,所以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還有我們平時穿不到的新衣服,所以自然感覺很有趣、很開心。所以小朋友都是盼著過年(也沒考慮過大人們是怎麼想的)。

    現在長大了就不一樣了,首先現在過年期間為了環保都不讓燃放煙花爆竹了少了很多節日氣氛,其次,現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吃的、穿的平時都是想買就買,想換就換了。所以,不需要翹首以盼等待過年時吃好吃的和穿新衣服了。最後,人長大了為人父為人母了,除了上班工作,僅有的7天年假,還需要在過年期間為孩子們準備一些過年用的東西了,所以也是挺忙碌的。加之,過一年老一歲,眼看自己越來越老了,不願意啊、不甘心啊。所以總體感覺越來越不想過年,甚至討厭過年,但是,這事兒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三中滅霸可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