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43268996954

    張愛玲 簡歷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島成名。其小說擁有女性的細膩與古典的美感,對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驚異,而作者獨特的人生態度在當時亦是極為罕見。她家世顯赫,外曾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都是清末名臣。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猝死於洛杉磯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歲。

    張愛玲 - 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原籍河北豐潤,1920年(一說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型別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張愛玲 - 主要經歷

    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一說為1921年),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今靜安區康定東路87弄,臨近蘇州河,周邊是鴻章紡織染廠)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住宅中。

    她的父母給她取名叫做張煐。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務派領袖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父親張廷重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

    1922年,張愛玲2歲時,全家搬家到天津英租界。在那裡,張愛玲四歲進入私塾學習。同年,母親黃素瓊出國留學。1928年,張家又搬回了上海。

    1930年,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

    1931年~1940年

    1931年,張愛玲開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

    1932年,張愛玲在該校的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該校刊發表她的第一篇散文《遲暮》。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小說,並在這一年從中學畢業。

    1934年,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番在國際飯店舉行婚禮。1938年,張愛玲與繼母發生衝突後,離家出走。1939年,考入香港大學文學院。成績優異,連獲獎學金,並考取英國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激烈無法前往。   

    1939年考進香港大學專攻文學。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風》月刊三週年徵文揭曉,張愛玲的《天才夢》獲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 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從事文學創作為生,租住赫德路愛丁頓公寓65室(常德公寓),與姑母為鄰。回滬後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例如《婆媳之間》《鴉片戰爭》《秋歌》《烏雲蓋月》《萬紫千紅》《燕迎春》《借銀燈》等。也替德華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張愛玲發表幾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等。

    1943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並於1944年8月秘密結婚(婚禮上只有炎櫻和胡蘭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蘭成匿名逃亡。

    1947年,與胡蘭成離婚。

    1948年,發表《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

    1949年上海解放後,以梁京筆名在上海《亦報》上發表小說。

    1950年七月參加上海第一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1951年~1960年

    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遷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學申請復學獲准。赴港後到香港美國新聞處工作。

    1955年,張愛玲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離港赴美。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寫作獎金。同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並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時期。由於作品與當時中共的主流格調不合,被作為“毒草”而批判。在大陸文學界,張愛玲也因此長期被作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所改觀。

    1958年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情場如戰場》、《桃花運》、《人才兩得》等劇本。   

    1960年成為美國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張愛玲曾到臺灣,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訪臺灣。張愛玲先到臺北,由名畫家席德進帶她四處看訪,又在作家王禎和的陪同下到花蓮觀光。本世紀初,張愛玲一篇描寫臺灣遊記的《重訪邊城》中文手稿曝光,這是目前僅見的張愛玲唯一一篇描寫臺灣的文章。

    1967年,改編短篇小說《金鎖記》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同年,賴雅去世。這一年,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紐約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幼斌飾周世萬是哪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