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如風花雪月月舒

    秦以前,是鬆散的聯邦制,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生產技術和工具的革新,生產力提升,單位勞動力可以在更多的農業土地生產,所有人對可耕作土地面積的需求提升,諸侯國於是相互吞併,中國大地上戰爭成了主題。為了更好更高效的管理國家社會,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各種學說思想紛紛誕生,“百家爭鳴”。為了鞏固諸候國內部的統治,爭取“民心”,奴隸制逐漸退出中國歷史舞臺,以自耕農為主的封建制正式登臺。秦帝國以法家思想改革,取得了成功,並且利用法家制度創造了大一統中國,為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文明打下了重要基礎,然而在秦始皇突然病死後由於嚴苛的統治導致了底層奴隸和失地農民的反抗,而統治階層過早腐朽並且缺乏英明的領導人及時應變,最終迅速被漢帝國取代,漢帝國吸取了秦帝國重法度而輕民心的教訓,採取了穩固統治中下層民心的策略,最終採用了孔子的儒家學說,事實證明,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該思想能夠很好的穩固政權,建立了穩定的社會秧序,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最好的一點,儒家思想為了上位在漢代改進,完全是為了統治者量身打造的,沒有“革命造反理論”,沒有煽動人民推翻政權奮起反抗的內容,而其它所謂的“諸子百家”沒有誕生適應時代需求大膽革新的傑出人才,在秦帝國崛起“焚書坑儒”後逐漸沒落失傳,倖存的也因漢帝國崛起採用儒家思想治國後失去了“應用價值”而“無人問津”。漢帝國統治數百年且無比強大,給所有後來的中國統治者留下了渾刻印象,其應用儒家治國的有益歷史經驗也被後來的統治者所接受。事實上在漢獨尊儒術以後,幾乎凡是接受教育的人才學習的均是儒家思想理論指導下的知識文化,其它思想也早已“失傳”。這也造成了後來的統治者只有“儒家人才”可用。儒家思想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歷朝歷代的長治久安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實質上,在國家社會秩序治理上,仍然採用的是秦帝國時為主的“法家思想”,在軍事戰爭上,仍然以“兵家思想理論”為作戰指導原則。在國家發展戰略思維上,甚至有“老子”道家思想學說的身影。儒家並不是萬能的。延續兩千餘年,是統治者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在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甚至於退化。不能及時變革,採用其思想治國的明清帝國已逐漸被西方超越,最終造成了中華民族的百年之痛。而儒家,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西方外來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進入中國,“儒家”在中國政治歷史舞臺黯然謝幕。但是,其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仍然在深刻影響著華人的一言一行,對於普通華人的為人處世學習仍具有積極教育指導價值。儒家思想的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思想理論想要生存發展延續,必須符合人民的需求,符合時代的發展,必須要勇於學習借籤,敢於革新改進。儒家,孔子,是輝煌的中華思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人物,卻不是全部。很明顯,在現代,古老的中華文明仍舊具有深刻影響力和活力,因為華人勤勞,聰明,謙虛,禮貌,善於學習,勇於變革,不斷地在為中華文明增添養分與內容。而這些人的本質,與兩千年的儒家思想薰陶亦不無關係。儒家也許退出了政治舞臺。但是在華人教育領域仍具權威價值。這就是所謂的“教化”之功吧。儒家思想只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作出改進,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願中華民族文明永存!

  • 2 # 看透古今

    儒學四書,講的就是官(君子)民(小人)有別,等級分明,官民分治,井然有序的治國之術。孔子治國的目的是,達到官貴不勞而活,怡樂無際(君子坦蕩蕩),百姓俯首貼耳,勞苦若疾,病容長駐(小人長慼慼)。為達此目的,孔子推行素服而治,分而治之。依照君子與百姓各自的社會地位和利益訴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準則,標準,和策略。如:官民有別的思維準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官民有別的言論準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官民有別的操守準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官民有別的法禮標準(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彈壓民意的治國策略(在下位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貰官抑民的刑罰制度(獵較猶可,而況受賜)。愚民奴役百姓的馭民之道(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等。漢武帝是個聰明人!他看懂了孔子儒術對維護官貴統治者的利益,壓制並馴服小人百姓是十分有利的。所以,他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3 # 知足就好mm

    因為儒學把統治階級的意願變成了聖人的教義,底層百姓對統治階級有怨言也由孔老夫子背鍋,就是當奴僕也是上天的安排。

  • 4 # 泓池5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尊儒”的思想,深得漢武帝的讚許。為什麼呢,尊儒,對政治穩定、建立統一的價值觀,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信仰的“太學”制度,傳授儒家經典。培養了一大批尊儒的文人集團,這些人透過讀書走上了官場,他們以儒家思想為價值觀。在繼承了秦封建社會統一集權的當時社會背景之下,這種儒家思想對於文官執政影響巨大。而這種文官執政,相對於武官掌權容易出現的藩鎮割據,外戚、宦官掌權的政治黑暗,更顯示出政治清明的絕對優勢。這種用太學和官場佔領意識形態、把儒家的價值觀深入到學校和官員文官內心深處的政治制度,一下把儒家思想推向了統治地位,諸子百家隨即逐漸走向了被“罷黜”的地位。這種“獨尊儒術”對集團的政權穩定,政治的清明,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自然就成為了“國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吵架的情侶,到最後還是能和好,是喜還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