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47486145697

    在恐龍的時代地球的年平均氣溫超過14 ℃。

    白堊紀時期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革命前濃4—10倍,南北兩極沒有永久冰蓋,平均氣溫高達14℃。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數次氣溫“大跳水”的情況,波動時間基本都在一百萬年左右。

    在侏羅紀的植物群落中,氣溫比現在溫暖,植被以及氧氣更好,足以養活恐龍巨大的身軀,植物型別是以蕨類、裸子植物為主,裸子植物中的蘇鐵類,松柏類和銀杏類極其繁盛,蕨類植物中的木賊類、真蕨類和密集的松、柏與銀杏和喬木羊齒類共同組成茂盛的森林,草本羊齒類和其它草類則遍佈低處,覆掩地面。

    在比較乾燥的地帶,生長著蘇鐵類和羊齒類,形成廣闊常綠的原野。侏羅紀之前,地球上的植物分割槽比較明顯,由於遷移和演變,侏羅紀植物群的面貌在地球各區趨於近似,說明侏羅紀的氣候大體上是相近的。

    擴充套件資料:

    大約2.3億年前,恐龍出現在中生代(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在此期間,地球不像以前原始地球時那樣劇烈而惡劣的氣候環境。雖然這些時代地質氣候不穩定,但爬行動物的生存和繁衍相對穩定。

    在二三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 氣候十分乾旱惡劣,沒有冬季,屬於輕度亞熱帶季節性變化。森林主要由高度發達的裸子植物組成,隨著氣候變得半乾旱,恐龍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在約1.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氣候比三疊紀時期的氣候要溫和許多。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大部分的陸地被淺海包圍。被子植物首次出現,並與裸子植物一起並存,後來大量繁殖發展,當時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很高,所有植物和昆蟲異常的巨大。

    在大約1.35億年前的白堊紀期間,氣候最初是十分溫暖的,但後來變得更加寒冷,這使得冷血恐龍(也有理論認為恐龍是溫血動物)的生存更加困難,沼澤地消失,並且隨著氣候越來越冷和乾燥,作為草食動物的大部分恐龍的食物消失了,因此它們無法生存,大型恐龍也滅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媳婦下班給臉色,說我沒把飯菜做好,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