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個範兒
-
2 # 真正鱷魚不哭
那要看具體情況。
我們先來看三千營究竟是什麼:
《明史·兵志一》:京軍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曰神機。其制皆備於永樂時。已,得邊外降丁三千,立營分五司。一,掌執大駕龍旗、寶纛、勇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上直官軍。一,掌執左右二十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上直官軍。一,掌傳令營旗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上直官軍。一,掌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軍上直官軍。一,掌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禦回還官軍。提督內臣二,武臣二,掌號頭官二,坐司官五,見操把總三十四,上直把總十六,明甲把總四。此三千營之部分也。
三千營,最初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主要是蒙古騎兵)編成,實際當然不止三千。這支部隊曾是朱棣最精銳的騎兵突擊力量。
既然這是一隻騎兵,我們本來也應該找一支鴉片戰爭同期騎兵來作比較。但是做不到,鴉片戰爭時期並沒有成建制清軍騎兵出戰記錄,八里橋的僧格林沁馬隊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出場的。只好退居其次湊合一下了。
顯而易見,僧格林沁馬隊肯定不如三千營。二者都是以騎射為主的,但晚清蒙古馬隊已經丟掉了老祖宗近戰搏殺本領——老是打低端治安戰(鎮壓民變)廢掉了,當然遠不及全盛的三千營(朱棣時代這些人是敢出塞跟蒙古人打騎兵仗的)。
但即便是全盛的古典騎兵就能保證打贏1860年英法聯軍嗎?
當然不行。1626年沃爾霍夫戰役古斯塔夫二世就能打得不可一世的波蘭翼騎兵滿地找牙了,那時的火槍大炮多原始?
技術在進步,精神力量不可能勝過壓倒性物質優勢,不存在用精神加強的老辦法應對新問題的。
但是也不能說就沒有贏的機會。騎兵不來就不該跟嚴整步兵硬碰硬的,馬其頓方陣羅馬軍團早就說明了問題,哪怕是鐵浮屠最終也倒在麻札刀下嗎?騎兵的優勢在戰役機動性啊!應該是迂迴尋找敵軍側翼薄弱處,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不講究一城一地得失,偷襲的機會總是有的。
當年我軍騎兵不是還繳獲過坦克嗎?這考的不是蠻勇,而是高超戰術。
-
3 # 葉飄刀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什麼是三千營,三千營是一支純騎兵的部隊,由投降明軍的蒙古人組成的部隊,名為三千,但實際上的人數卻遠遠超過這個數量。最多的時候,有幾萬人之多,是明朝初期的主力部隊之一。
那麼把這樣的軍隊,放到幾百年後的1840年,能打贏鴉片戰爭不?
其實也是打不贏的,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幾個方面的原因:
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是乘坐的軍艦,沿海一路由南向北的,最終進入長江口而結束。縱觀鴉片戰爭的過程,英軍都是圍繞著軍艦而展開,並沒有離開過軍艦太遠作戰,隨時可以返回軍艦,在一路上很多時候也是針對比如炮臺一類的威脅軍艦的目標。
而這樣的戰鬥模式,就決定了明軍的三千營在這樣的戰場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在鴉片戰爭之中,英軍是依託戰艦作戰的,當時的清朝是沒有水師能夠迎戰當時的英國海軍,這樣的情況下,清軍主要是依託在炮臺與城池做方與作戰,這就是鴉片戰爭的作戰過程。
而三千營則是一支純騎兵的隊伍,騎兵利於進攻不利於防守,無論是防守城池還是駐守炮臺都不是騎兵的特長。而騎兵又拿軍艦上的英軍無可奈何,騎兵根本就無法進行水戰,而且整個鴉片戰爭的戰場都在南方。南方水系縱橫,本來就不利於騎兵的發揮。
實際上清朝當時也有騎兵部隊的,清朝的騎兵主力僧格林沁帶領的騎兵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才最終覆滅,為何第一次鴉片戰爭沒有出場,就因為戰場情況,根本不適合騎兵作戰,哪怕是換了三千營來了也是一樣。
-
4 # hc項羽
傻逼第一你那三千營還不如清軍,清軍火器佔有率鴉片戰爭時已經達到百分之六十了,明末軍隊最多達到百分之二十。
第二你以為清軍輸在武器麼?大傻,回家看看歷史軍事吧
回覆列表
我自己感覺。鴉片戰爭是不同時代的兩方對抗,不是清朝士兵不勇敢,也不是將領無能。是戰爭形式改變,而我們落後在制度。確實是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