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莓愛音樂
-
2 # 至始至終947
多爾袞作為政壇人物讓人痴迷,是因為他有人格魅力。政壇人物對權力的態度大多一樣,多爾袞又何嘗不想當皇帝。他一定想當!為何這麼說?其實能從側面看出來。多爾袞的生母是阿巴亥,這個女人極有可能是受到皇太極的威脅,才給努爾哈赤陪葬。這些人怕,就怕在她的兒子多爾袞想當皇帝。如果多爾袞沒有當皇帝的可能,這些人為何要怕呢?
事實證明,皇太極駕鶴西去後,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為了皇位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為了解決當時的局面,才找了福臨先坐到皇帝的寶座上。而多爾袞對自己的能力及其有自信,架空順治帝,戰勝濟爾哈朗,如此舉動帶雷帶電,怎麼可能不是為了皇位。他文治武功,拿下了關內,選擇定都中原這個四通八達的地方,都在彰顯帝王風範。而且當時的農民軍剩下的“餘孽”也盡數被多爾袞除滅,還包括棘手的南明。不論哪一件都在預示著,多爾袞有帝王之功績。
多爾袞似乎也故意要把自己的心意和威望昭告天下。他拔高了正白和鑲白的地位,使之成為八旗之中的上三旗,朝中的大臣無不依靠他的實力。況且被他架空的順治軟弱無能,如果多爾袞要取而代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多爾袞始終沒有當上皇帝,是在等時機嗎?他為何不敢廢順治?是不敢還是不能?實在太讓人覺得奇怪。
要說到順治帝,就不得不提到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后。孝莊在歷史上大名鼎鼎,雖然是一介女流之輩,但她的存在,無疑成為多爾袞的阻礙。況且在歷史上的說法也叫人值得關注,那就是孝莊嫁給了多爾袞。儘管是歷史上的一種說法,但是這種說法絕不是空穴來風。多爾袞和孝莊必然有一層不可思議的牽連。為何順治孱弱能在穩坐皇位?其實都靠這位偉大的母親。孝莊極有智慧,政治手腕溫和有力,就是在整個歷史上也找不到幾個有如此政治才能女性。有如此高超政治手段的孝莊在,多爾袞不敢亂來。從她和多爾袞的關係上來揣測,孝莊必定用了什麼手腕牽制住了多爾袞。
更何況限制多爾袞的還不只是孝莊,當時的八旗制度對多爾袞十分不利。八旗制度的本質就是分權,大清朝的權力被八旗一分散,就不會那麼容易集中於一人手中。多爾袞當時受到了來自鰲拜和索尼這兩大旗的牽制,最終沒能成功。即便他當了攝政王,手裡也只是有正白旗和鑲白旗而已,對權力的掌控還是太少了。更何況對手是鰲拜,一旦徹底決裂,製造更大的混亂,滿清政權很有可能瓦解,那樣別說多爾袞要當皇帝,到時候誰贏了誰當皇帝。新的政權不一定是大清,那樣更加難以控制。反而還離皇位越來越遠了,多爾袞不傻,他不會輕易冒險。
這是客觀層面的原因。其實也要從多爾袞本身來說。多爾袞此人的作風很柔和,並不是很剛烈的人。這有點不可思議,為何這麼說他呢?先說他的隱忍。他的親生母親阿巴亥,被迫要給努爾哈赤殉葬!殉葬制度在古代是十分殘忍的制度,面對非人道的制度和非人道的做法,多爾袞所表現得十分沉穩,並沒有鬧脾氣,甚至沒有表現要給母親報仇的仇視心理。這一點使得皇太極對他很放心。其實這並不說明多爾袞很冷血,其實是他隱忍過人,有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質。首先他的性格就不能浮躁,甚至是冷靜,才會有隱忍的可能。為何說多爾袞比較柔和呢?因為他並不是鋒芒畢露的人。
當初有一個皇位交替的機會,那就是鰲拜擁立了皇太極的後代當皇帝的時候,多爾袞面對這個局面居然沒有顯露鋒芒,而是選擇退一步。說明多爾袞有時候懂得緩和矛盾,這是一種很高的政治智慧,這和孝莊皇后還有點相似。相比鰲拜實在要好太多。鰲拜政治手段強硬的人,隨後走向了滅亡的地步。有些事不能操之過急,如果一切慢慢地佔盡優勢,慢慢蠶食政權,這樣又穩又保險,何樂而不為呢?實際證明了多爾袞有這樣的想法。很多時候釋出命令,多爾袞漸漸不透過順治帝,慢慢地減少順治的職能。為了提高地位,在稱呼方面,一點一點改變。之前多爾袞叫“九王爺”,後來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再由“皇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把“叔”字去掉了,這樣的野心昭然若揭,但是十分緩慢而有步驟。不光名字在慢慢發生變化,在多爾袞出行的排場,使用音樂的規模,身邊跟隨的侍從人數,都在不斷地超過他應有的地位和待遇,往皇權的登基靠近。這是多爾袞十分精明老練的地方。
即便如此,也有遇到權力瓶頸的時候。歸根到底,朝野上下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多爾袞。當時皇太極駕崩,呼聲最高的人並不是多爾袞,而是豪格。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大兒子,更何況支援支援豪格的人也多,相比之下,支援多爾袞的人也少一些。可是為何不是豪格成功呢?如果豪格一旦成功,多爾袞也就別想了。這是因為豪格唯一的競爭籌碼就是血統,而多爾袞不一樣,他功勞大,所以威望大。這是實際,也是實力,所以在這一點上,豪格最終也沒能成功。如果多爾袞一旦強行登基,雙方難免會有戰爭,那時候八旗又分散了勢力,可以用牽一髮而動全身來形容。不能不爭,也不能爭得太過於激烈,這是最關鍵的因素,導致了多爾袞沒敢冒進。更何況還有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多爾袞的壽命不長。1612年出生,可惜在1650年就去世了,任憑他權傾一時,只活了38歲。
回覆列表
因為皇太極去世之後,雖然離汗位最近的是多爾袞,但不代表其他人沒機會。皇太極手下有8員大將,多爾袞只是其中之一,他當大汗必然有人不服,很可能導致大清的分裂。所以大家協商,共同輔佐皇太極的後代愛新覺羅福臨,即為順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