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1.統一六國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透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統一戰爭的順序: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韓與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與秦漢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與秦溫(在今河南溫縣一帶)。 前273年魏與秦南陽(今河南濟源至獲嘉一帶)。 〔提示〕從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統一中國的前六七十年間,其軍事勢力已擴充套件到中原地帶。 ②秦滅六國的時間表: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趙、滅燕;前221年滅齊。 ③戰國末期六國抗秦大事記: 前269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趙,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於河外。 前233秦攻赤麗、宜安,被李牧擊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 由此可見“六國論”中“六國互喪”、“(齊)終繼五國遷滅”、“燕雖小國而後亡”等語,都是以上述史實為依據的。 2.專制集權統治的建立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中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 防禦匈奴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發族,原先分佈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佔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于”。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越族地區的開發 溝通水系 越族是中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佈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定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線起來。 6.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現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過: 1. 徵斂無度,賦稅奇重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 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 箝制思想,焚書坑儒 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佈禁書令,大肆收繳焚燬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綜合點評: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論的:“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但秦僅二世而亡,其中的歷史教訓足以警世後人,引以為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1.統一六國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透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統一戰爭的順序: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韓與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與秦漢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與秦溫(在今河南溫縣一帶)。 前273年魏與秦南陽(今河南濟源至獲嘉一帶)。 〔提示〕從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統一中國的前六七十年間,其軍事勢力已擴充套件到中原地帶。 ②秦滅六國的時間表: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趙、滅燕;前221年滅齊。 ③戰國末期六國抗秦大事記: 前269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趙,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於河外。 前233秦攻赤麗、宜安,被李牧擊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 由此可見“六國論”中“六國互喪”、“(齊)終繼五國遷滅”、“燕雖小國而後亡”等語,都是以上述史實為依據的。 2.專制集權統治的建立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中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 防禦匈奴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發族,原先分佈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佔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于”。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越族地區的開發 溝通水系 越族是中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佈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定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線起來。 6.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現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過: 1. 徵斂無度,賦稅奇重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 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 箝制思想,焚書坑儒 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佈禁書令,大肆收繳焚燬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綜合點評: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論的:“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但秦僅二世而亡,其中的歷史教訓足以警世後人,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