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由拍案驚奇

    我們先看一看這個所謂鴻溝合議的背景;

    公元前203年,楚漢兩軍不斷地爭奪滎陽地區戰略主導權,劉邦率領的漢軍,身後是已經被漢軍佔領的陝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區。

    所以,漢軍不怕持久戰,因為後方有源源不斷的後勤物資能夠送到漢軍陣地。同時,兵員也能得到不斷的補充。

    再反觀西楚霸王項羽,他的軍隊只是具有江蘇的蘇北地區,項羽所佔據的滎陽地區一直被漢軍不斷的攻擊,境況並不樂觀。

    另外一點不容樂觀的是,軍需供給難以為繼。

    西楚霸王項羽的後方根據地僅僅為江蘇蘇北地區,可是,那裡的局勢也是自顧不暇,一直被漢軍包圍。

    劉邦的漢軍利用一個小小的滎陽,死死拖住了西楚霸王項羽的主力軍隊,然後,漢軍派出多位大將領軍,四面開花,趙、魏、齊、燕、楚等大片土地都已經歸於漢軍之手。

    就在楚漢對峙之時,劉邦手下大將灌櫻經過一路力戰,攻到了彭城附近,這個彭城可不是尋常的城垣,它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都城所在。

    在這種情況之下,據史記記載,是劉邦主動提出鴻溝之約,西楚霸王項羽也同意了這個提議,雙方一拍即合,以鴻溝為界,西為漢,東則楚,項羽釋放劉邦的家人,戰事稍息。

    那麼,“鴻溝合議之後楚漢之間是如何再起爭端的?”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回看這個鴻溝合議中所謂的鴻溝為界,西為漢,東則楚的約定能不能站得住腳?

    首先,鴻溝以西已經全然都是漢軍的實際控制區了,那麼,鴻溝以東是什麼情況呢?

    明確的說,就在劉邦與項羽簽署鴻溝合議的時候,鴻溝以東的地區,基本已經被漢將曹參、韓信等部佔領。

    這所謂的鴻溝以東,乃是包括齊國的全部土地,西楚的幾個重要地區,甚至攻下了原楚國都城壽春。

    如果執行鴻溝合議內容,難道這廣大的漢軍佔領區能全部撤出來,拱手送給西楚霸王項羽嗎?

    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那怎麼雙方會達成這個鴻溝合議呢?

    那就是,劉邦權達機變,利用這個鴻溝合議,救出自己的全部家人。

    同時,也利用這一時間,充分調動軍隊,以利再戰。

    做為西楚霸王項羽,他也不會對這個鴻溝合議太相信,但是,他為了及早脫離開這一戰場,爭取時間,收縮軍隊,與劉邦虛與委蛇而已。

    所以,撤出戰鬥後的西楚霸王項羽,根本就沒有按照鴻溝合議要求率兵返回徐州,而是迅速的引軍南走。

    此時的項羽明白,大勢已去,當務之急,要疾速甩開身後劉邦的漢軍,如果項羽相信或者執行鴻溝合議內容,他應該引軍向東走啊,鴻溝以東按照鴻溝合議規定都是西楚的地盤啊!

    所以說,這個鴻溝合議,楚漢雙方都沒有把它當回事,西楚霸王項羽率領楚軍恨不得銜枚疾走,快快的甩開漢軍,再重新排程軍隊。

    可是,劉邦的漢軍果然輕騎追來了,就在距離滎陽城以南400裡的陽夏城附近,劉邦的漢軍追上了西楚霸王的楚軍。

    於是,短促的鴻溝合議輕鬆的被撕毀,大戰重新爆發。

  • 2 # 歷史遨遊

    鴻溝合議之後,楚漢之間是如何再起爭端的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當時的時代背景。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的第四個年頭,項羽劉邦在河南已經糾纏了兩年多,九州大地劉邦十佔其九,項羽只佔領著江蘇北部和河南滎陽以東一些地方。

    而達成“鴻溝和議”的時候,項羽就身在滎陽,實際上楚軍已經被包圍了,糧道被斷,遠離自己的大本營江蘇,迫切的需要回轉。

    而此時韓信、彭越待價而沽,出工不出力,劉邦也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對項羽形成合圍。

    此時,雙方都需要一個緩衝,所以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

    雙方以河南滎陽附近,故魏國所修的一條運河,“鴻溝”為界,劃溝而治,西邊歸漢所有,西邊歸楚所有,雙方各自退兵,項羽歸還劉邦家人。

    “鴻溝和議”達成後,項羽急急忙忙的就撤軍,想辦法要回江蘇,而劉邦也收拾行李,帶著家眷準備西歸。

    《史記》上記載,這個時候,張良和陳平出現了,勸說劉邦:“天下大半都是咱們的了,所有的諸侯都依附於漢,而且楚軍糧草已絕,又迫切歸鄉,毫無防備,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主動出擊,趁此機會消滅楚國。”

    劉邦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追擊項羽到陽夏南邊,讓部隊駐紮下來,並和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約好日期會合,共同攻打楚軍。”

    從秦末起義到楚漢爭霸,劉邦是個非常有韌性的人,屢敗屢戰,是個為達目的可以不計手段,連自己的兒女都能隨時拋棄的人。

    從定關中到鴻門宴,再到兵出陳倉,其膽略和智謀都毋庸置疑,在“鴻溝和議”當時的情況下,劉邦是絕對的優勢,更不可能放過項羽。

    而在劉邦優勢的情況下,“鴻溝和議”的達成,主要是因為他一時半會奈何不了項羽,剛好項羽糧盡,求和心切,劉邦覺得既然奈何不了對手,索性就同意議和,麻痺對方。

    史書上說劉邦是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才撕毀協議,主要是為了維護劉邦的形象,為君者不能言而無信,這在古代是大忌諱,其實撕毀協議的就是劉邦自己。

    鴻溝合約,一個顯然不符合當時雙方實力對比的協議,一個根本無法執行的協議,簽訂雙方也沒有打算真正遵守的合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察市場的八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