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小小小

    後人有:

    兒子:一共有兒子23人,但是留下姓名的只有四個,扶蘇(長子)、公子高、公子將閭、胡亥(秦始皇幼子,第十八子,即秦二世)

    女兒:有10個女兒,均無名字。

    孫子:秦王子嬰,扶蘇嫡長子、秦始皇的嫡長孫。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經常勸諫其父親,後因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將其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公子高(?-前209年),嬴姓秦氏。秦始皇嬴政的兒子。公子高想出逃,又怕逃亡後,趙高將他一族全部處死。公子高於是犧牲自己,請命為始皇殉葬,埋葬在驪山之麓,秦二世和趙高非常高興,賜十萬錢厚葬。公子高一族因而倖免。

  • 2 # 小白無敵6

    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和扶蘇的部分子孫遷居到北韓,後來他們再由北韓遷到日本,此時他們已改姓“秦”。到日本的初期他們中有人掌管日本朝廷的出納工作並且為天皇養蠶織絹,天皇賜姓、叫其中一部分人改姓“太秦公”。雄略天皇執政時期(公元456-479年),姓秦的秦始皇的後代在當時日本京城的人口中佔了92部,總共18670人,到日本欽明元年(公元540年)時在京都繁衍到了7053戶、35000人左右。現在日本京都附近的太秦就是日本秦氏的初居地。到九世紀時,日本秦氏已分支成太秦公、秦、秦冠、河內秦、山城秦等15個姓氏,到現在,日本秦氏已分化出總共44個姓。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要求所有的日本人都必須有姓(此前很多的日本百姓沒有姓、沒有學名大名、只有小名)並且強迫部分秦始皇的後代改姓羽田、波多等姓,京都的秦氏家廟(祠堂)及有關的歷史文獻遭到破壞(家譜就是一種歷史文獻)。

    下面我列舉一部分日本秦氏後人所擁有的姓:

    秦內、太秦公(秦始皇三世孫 孝武王的後代,日本天皇先後賜封秦始皇的後代中的幾個人為孝武王、男功滿王、男融通王……)、秦公(姓這個姓的人是秦始皇帝孫“孝德王”的後代)、秦長連、秦野、秦井、秦多、秦當、秦佐、秦冠、秦前、秦黨、秦原、秦小宅、已智、三林、長岡、……

    秦氏後人中在日本比較著名的有:

    1、秦野章(姓“秦野”):80年代初中曾根任首相時他任法務大臣;

    2、秦真次:昭和時期(就是裕仁當天皇時)曾當過陸軍中將,福岡縣人。

    3、秦朝元:恆武天皇時的重臣 藤原種繼的岳父,權傾朝野

    但根據史料記載也可能是沒有的了:秦始皇根據記載應該沒有後代,秦國姓贏的和姓趙的(宗室)後代不少。現在姓秦和姓趙的很多可能都是秦國宗室的後代。順便說一下,戰國時秦國和趙國都是商紂大臣贏蜚廉的後代,都因為造父封趙城,而為趙氏。

    現在沒有姓贏的可不代表都被項羽殺光了。贏姓可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贏姓在春秋戰國時分為“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史記·秦本紀》等姓氏。

    秦始皇有沒有後代,不好說估計沒有了。(但不排除到處留情的後代)

    秦國姓贏的(宗室)不可能沒有,按春秋戰國舊俗官吏很多都是宗室。比如史書上長寫的“王子某”“王孫某”“公子某”都是宗室(如屈原-雖不是地方官但能說明一定問題)項羽殺光的只是在都城的部分。宗室為百姓也很多如韓非子,張良都是六國王公後代,秦國情況當然也一樣。被殺急了大不了改姓罷了。如秦姓、王姓的一支,就應為其後。

    秦始皇的兒子被胡亥殺完了,胡亥又被趙高殺了,孫子輩的子嬰又被項羽殺了.

    於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強,

    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高曰:“臣固願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

    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

    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

    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於武力,

    願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群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

    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

    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

    其罪獨後。二世使使令將閭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將閭曰:

    “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

    未嘗敢失辭也。何謂不臣?願聞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

    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宗

    室振恐。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實中,蟒蛇真的能吞得下大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