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蒼茫大地顧煒斌

    蒼茫大地認為:世界上最慘烈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

    戰役中,公路鐵路交通線被切斷,凡爾登和法國後方就一條通向巴勒迪克的64公里長的二等小公路,貝當卻利用它建起供給體系,每15秒就一輛車出入突擊部,運送人員物資,先後投入兵力71個師!貝當全力部署。

    2月底,德軍第一次猛攻被遏止,雙方在要塞周圍玩命廝殺,開始法國防守相當艱苦,德軍有27個師1000餘門大炮,法軍只有10萬人,270門大炮,雙方開始了拉鋸戰,德國因未能在頭幾天攻破凡爾登,戰機已失,雙方採用添油戰術,準備決戰。德軍第二次進攻,攻擊突擊部西側,貝當下令實施全面反擊,寸土必爭,打退進攻。戰爭期間,法軍喊出“絕不讓他們從這裡通過"的口號。其時貝當提升為集團軍司令,尼韋爾接替在凡爾登的指揮。激戰至4月,雙方兵力相當。德軍首次使用毒氣彈,仍未能攻破防線。雙方炮戰中,一法軍炮手無意間擊中了儲有45萬顆大口徑炮彈的德國地下彈藥庫,引起大爆炸。至5月,德軍損失已至極限,皇太子建議法金漢休戰,但由於情報說法軍傷亡甚巨的誤導,法金漢婉拒建議,6月初德軍再改沃克斯堡,100名法軍激戰7天,斃傷德軍3000餘人,最終於7日投降。6月下旬,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毒氣彈和催淚彈猛攻蘇維耶堡,在4千米正面發射11萬毒氣彈,一度進抵距凡爾登不足3公里處,終被擊退。10個月的廝殺中,雙方光消耗炮彈4000多萬發。德國工兵又在法國陣地下面挖洞,爆炸爆破地雷,炸成許多有十層樓深的坑。士兵整天躲在戰壕裡,未與敵軍照面就損失四分之三,大炮成了屠夫,戰場成了屠宰場。西線瘋狂廝殺時,俄軍緩過氣來,組建了60個軍部署到位。

    7月,為配合凡爾登戰役,英法聯軍在索姆河發動進攻,同時凡爾登的法軍也反突擊,德軍激戰六個半月,攻入戰線10千米,未能達成戰役突破,被迫轉入防禦。同時為對付俄軍東線進攻,又從凡爾登抽調15個師。8月,法金漢被解職,由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搭檔接替了他,兩人上奏德皇,停戰。法軍在芒讓指揮下於秋天大反攻,10月奪回杜奧蒙堡,11月奪回伏奧堡,至12月中旬,法軍收復全部失地,俘1萬餘德軍,繳炮100多門,凡爾登戰役結束。

    此役,歷時10個月,法軍投失55萬,德軍損失44萬。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轉折點,協約國由被動轉主動。

  • 2 # 舊史風

    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第九兵團和美軍第十軍陸戰一師的血戰是極其慘烈的。

    1950年11月,聯合國軍分東西兩線向北進發,意圖一戰定乾坤,既解決北韓半島問題,又給予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戰士致命打擊。

    尤其是東線長津湖,美10軍派出兩萬多人,穿越長津湖,與第八軍團匯合,對志願軍形成合圍之勢,想要打一個圍而殲之的大戰役。

    其中美陸戰一師是美王牌軍,以裝備優良,敢打硬仗聞名天下,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與軍國主義日本對戰中,作戰風格犀利,令日軍聞風喪膽。

    受限於地理環境,以及裝備太差等緣故,志願軍司令部緊急從國內調第九兵團15萬人入朝。

    由於第九兵團一直駐紮在華東溫暖地區,收到調令後,時間緊迫,立馬上火車,緊急來往東北,由於物資有限,缺少禦寒物資,而第九兵團作戰任務緊急,分秒必爭,年輕的戰士們只能穿著單衣單褲出發。

    而此時的北韓北部山區,最高氣溫零下二十度,最低氣溫零下三十——四十度,在這樣極端惡劣天氣下,第九兵團毅然朝預定地區進發。

    為了能夠對敵實施突然打擊,戰士們白天藏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崇山峻嶺之間,夜裡在零下三四十度極端低寒中前進,這其中堅決不能生火,戰士們只能啃冷食,靠雪地反光走路。

    還未戰鬥,戰士們已經凍傷凍死很多,整個二十多天的戰鬥中,非戰鬥減員兩萬人以上。

    長津湖是北韓北部最大的湖泊,戰略位置極其險要,如果長津湖有失,那麼整個志願軍戰士都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第九兵團懷著崇高的信念,不畏嚴寒,悄無聲息的從敵人身旁插過去,對陸戰一師等部隊,實施反包圍反切割。

    27日,戰鬥從一開始打響就極為慘烈,美軍對我軍陣地進行炮火壓制,整整一天,我軍都被壓在陣地中,震死震傷的戰士越來越多,夜裡,我軍發揮夜戰能力,不斷對敵防禦陣地實施衝鋒,由於武器裝備不足,戰士們或同歸於盡,或肉搏等方式與敵搏鬥。

    至28日,我軍將敵人分割成五段包圍起來。

    被我軍圍困的美軍於29日對我軍包圍圈發起強大攻勢,力圖撕開缺口,我軍誓死抵擋。

    反覆對戰幾日。

    我軍凍死凍傷越來越多,槍支也凍住,扣不開班機,上不了子彈,糧食也早已吃光,他們忍著肚中飢餓,一直在戰鬥。

    美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但是美軍的救援飛機和直升機不停的運送傷員,光12月1日至6日,就用飛機送走了4500人。

    美軍吃著罐頭,喝著可樂,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終於開啟缺口,向外突圍,在突圍的路上,一具具以戰鬥姿態的人形冰雕,冰冷冷的趴在阻擊陣地裡。

    這一幕讓美軍聳然動容,脫帽敬禮。

    志願軍戰士咬著牙對敵實施層層阻擊,不斷的承受來自空中的火力和陸地上的炮彈,而且美軍的軍艦也對志願軍遠端打擊。

    在水門關,阻擊美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中,志願軍兩次炸斷橋樑,但是很快就被美工兵修好,無奈之下,志願軍戰士冒著炮火與彈雨,炸斷橋墩,但是美軍從日本調來了臨時鋼板橋,讓美軍部隊過橋,與此同時,美軍七艘航空母艦也使用最大的力量,護衛美軍撤退。

    在裝備嚴重不對等中,美軍憑藉優勢裝備、後勤補給,突圍出去。

    雖然我軍未能全殲敵軍,但是也達到了戰略目的,迫使敵兩線合圍計劃落空。

    這一戰的慘烈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不如人,還有禦寒裝備,食物都得不到補充。

  • 3 # 山谷大師

    1949年8月進行的解放西北的蘭州戰役,是一場解放戰爭比較艱苦慘烈的戰鬥。

    當時蘭州是不足18萬人的城市,但是它的東南西高山拱衛,北託黃河,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除此之外,蘭州南的皋蘭山有國民黨在抗戰時修建的鋼筋水泥工事和後來修建的層層明碉暗堡,蔣介石還派飛機運送軍火,支援馬步芳頑抗。馬家軍精銳主力82軍,129軍守蘭州,120軍和91軍在蘭州東、西黃河左岸佈防,通歸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指揮。馬家軍因為長期灌輸反動思想,豢養了一群心狠手辣,窮凶極惡的走卒歹徒,是他們曾在1937年殘酷襲殺我紅西路軍,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率領下決心全殲頑敵。

    解放軍部隊五個軍兵臨蘭州城下,許光達的第二兵團6軍攻打營盤嶺,十九兵團63軍攻打十里山,豆家山,65軍進攻馬架山,古城嶺,四軍進攻沈家嶺,狗娃山。

    8月21日拂曉,炮火齊鳴,11師按計劃向沈家嶺發起了偵查性進攻,65軍用山炮,野炮及各種火炮數十門向突破口射擊,部隊發起了猛攻。但是激戰一天沒有攻破敵人的防線。

    彭總髮動全軍分析戰鬥失利原因,原來敵人在沈家嶺不大的山頂設定了40多個地下,半地下暗堡和碉堡,核心工事用交通壕串聯,各個火力點構成三角或四邊形火力網交叉射擊,敵人又在陣地前挖削成三層兩三丈高的絕壁,佈滿地雷,鐵絲網。

    按照野司部署,24日全線發起總攻,然而大雨連綿,戰士們在戰壕裡渾身溼透,臨時挖的掩體塌落砸傷了戰士。儘管如此,鬥志昂揚,從關中道入伍的戰士們拉著胡琴唱起了秦腔。

    25日拂曉,槍聲大作,32團從沈家嶺側後攀登上去,向敵人開火。驚天動地的炮聲震動著山谷,總攻開始了!

    沈家嶺上敵我激烈爭奪,上午9時,31團突破敵人防線,敵人乘我立足未穩,向我軍瘋狂反撲,這些暴徒十分凶頑,光著上身,大揹著槍,揮舞著馬刀,口裡亂喊“天門開了!”潮水一樣湧來。在不到兩公里的葫蘆型陣地上,敵我雙雙展開了激烈的肉搏,部隊傷亡較大。在千鈞一髮的關頭,29團從沈家嶺兩側進行支援,三營一鼓作氣跑十多里路,及時趕到,投入戰鬥。他們象猛虎一樣撲上去,用手榴彈,刺刀,和敵人進行生死對決,終於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八連連長李國斌高呼“保持扶眉戰役的光榮,”一面不斷一口氣向敵人投手榴彈一百多顆,最後壯烈犧牲。炮連副排長吳文華抱了一門八二炮衝到前面,不用炮架,兩腿夾住炮身,向敵人轟擊,炮筒打紅了,就脫下衣服裹住炮筒打,他一個人一門炮打啞了敵人許多火力點。

    七班班長劉文禮抱著炸藥包為戰友們開闢了前進道路,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戰士周凱見敵人甩過來一個手榴彈,一腳踢過去,正好在敵人頭上爆炸。戰鬥到下午五時,敵人終於潰退。

    與此同時,其它各戰場都在進行血戰,尤其以狗娃山最為慘烈。馬架山,豆家山,營盤嶺,皋蘭山,到處都是刀光劍影,一片戰火。

    為了蘭州人民的解放,一大批解放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31團團長王學禮,七連指導員曹德榮,他們犧牲在勝利的前夜,真是可歌可泣,義薄雲天。

    經過七天七夜血與火的戰鬥,到8月26日中午,蘭州回到了人民手中。十一時,三軍通過鐵橋攻佔白塔山,我軍完全佔領蘭州城。是役共殲滅馬步芳100師,248師,青海保安一團,四團全部,190師,181師,357師大部,共計27000餘人。

  • 4 # 使用者上坪農夫

    講到那些戰例打得慘烈,應該算上三野的淮海戰役外,就四野的塔山狙擊戰與黑山狙擊戰,及四戰四平戰役咯。

    眾所周知,塔山狙擊戰是在沒有任何山地作屏障的海岸村莊進行的,據戰後調查報告說,整個塔山陣地被國民黨軍的炮火轟炸的有19多釐米的酥鬆層。

    黑山狙擊戰雖然是阻擊正在撤退的大部隊,但先到黑山的解放軍僅一個師,且黑山也不外100多米高。而被阻擊的東進兵團卻有10餘萬。有報道說:整個黑山主陣地的山頭都下降了近10米至多。因為敵方畢竟還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一耶,緊要關頭的拼命戰術與武器的先進可見一斑。

    四平戰役,由於四平市是東北南北通到的主要戰略要地之一,地勢險要可見一斑。在東北國共戰爭裡,四平先後進行了四次激烈的爭奪戰。即使如此,前二次的爭奪由於林彪部隊剛到東北與攻城戰準備不足,失敗了。第三次四平之戰東北野戰軍就完全有了必須佔領的決心。可是難以想象的是,國民黨軍的駐守將領卻是著名狠將陳明仁將軍。戰鬥開始一段時間裡,儘管陳明仁將軍機智勇敢,但在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李天佑將軍為總指揮的10餘萬解放軍將士猛烈機智的攻擊下,國民黨軍僅剩下陳明仁將軍指揮部附近的一些陣地了。出於解放軍的攻勢凶猛,陳將軍最後不的不使用一招毒法,把作為軍隊糧食的大豆(美國援助的)全都倒在了陣地前沿的斜坡上,是解放軍的進攻受到極大阻礙。與其攻防激烈的同時,四平附近的國民黨援軍在杜聿明的死命令下,支援陳明仁將軍的部隊,是以國民黨新編第六軍為首的機械化部隊,也迅速向四平合圍過來。最後出於解放軍的安全考慮,林彪還是下令從總攻陳明仁指揮部的陣地上後撤了。就這樣,雖然陳明仁部隊幾近被消滅,但解放軍還是損失幾萬人將士。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我曾經說過一句:如果當時四平第三次爭奪戰的國民黨援軍像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援軍一樣的態度,也許就沒有第四次的攻打四平戰役咯。

    也正是有了四平攻防戰的經驗,東北野戰軍才有了後來的錦州勝利及天津戰的勝利。錦州的勝利是改進了野戰軍所有炮火的使用方式;天津戰場更適應用了炮火與坦克的配合。

  • 5 # 寒鬆722

    在歷史上,打得非常慘烈的戰役非常多。在中國唐朝發生的睢陽保衛戰就是其中一例。

    公元755年,野心勃勃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史稱“安史之亂”。安祿山親自帶領叛軍南下,一路攻城略地,打得唐軍節節敗退。

    公元757年,尹子琦率領十三萬叛軍攻打睢陽。當時的睢陽城就在現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陽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當時江淮地區的屏障。在安史之亂中,唐朝中央政府需要的賦稅收入和糧食多半由江淮地區提供。如果睢陽失守,叛軍就會很快攻佔江淮地區,掐斷唐朝中央政府的財源和糧食供應。因此,要保證江淮地區的安全,就必須守住睢陽。

    當時,駐守睢陽的唐朝官員是睢陽太守許遠。他手下官兵只有幾千人。許遠看到叛軍來勢洶洶,馬上派人向真源縣令張巡求援。雖然明知叛軍人多勢眾,但是張巡還是毅然率領手下三千人去睢陽支援許遠。許遠和張巡的部隊匯合後,守軍總共才六千八百人左右。

    在戰鬥中,張巡身先士卒,率守軍不分晝夜與敵軍苦戰。張巡帶領守軍連續戰鬥十六天,多次打退叛軍進攻,消滅叛軍兩萬多人。

    張巡作戰勇敢,智勇雙全。睢陽太守許遠自愧不如,於是主動把守軍的指揮權讓給張巡。從此,許遠只管後勤雜務和籌集糧食。城中的守軍統一由張巡指揮。

    到了五月麥子成熟的季節,叛軍在城外收割麥子,被張巡發現。張巡馬上派人擊鼓,集合將士,表現出馬上要出城戰鬥的樣子。叛軍馬上停止收割麥子,列隊擺出戰鬥陣形準備迎戰。張巡卻下令停止擊鼓,並且讓將士們休息。等叛軍放鬆警惕,張巡派猛將南霽雲帶兵出城偷襲叛軍。南霽雲帶兵直搗叛軍主帥尹子琦大營,連續砍殺叛軍多人。

    然而睢陽的存糧有限。等到這一年七月的時候,城中的糧食快吃完了。守軍將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許多將士活活餓死。倖存下來的將士只剩下一千多人。他們餓了,只能啃樹皮或者捉麻雀老鼠吃。即使是這種情況,唐朝守軍將士們依然對朝廷忠心耿耿,沒有人叛變。

    因為形勢危急,張巡只好派南霽雲出城求援。南霽雲先向駐守彭城的唐朝官員許叔冀救援。許叔冀貪生怕死,不肯出兵求救睢陽。南霽雲無奈,又向駐守臨淮的賀蘭進明求援。沒想到賀蘭進明也貪生怕死,拒絕出兵。南霽雲再去寧陵求援,得到援軍三千人。

    南霽雲帶著援軍趁著夜晚回睢陽城,卻在半路上被叛軍發現。叛軍出動大部隊圍剿南霽雲。南霽雲只好帶著援軍邊打邊走。最後,跟著南霽雲進睢陽城的人只有一千多人。其餘將士多半犧牲在城外。

    到了這一年的十月,睢陽城已經徹底彈盡糧絕。張巡領導的守軍將士都已經餓的站不起來了。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叛軍攻入睢陽。張巡、許遠、南霽雲等人都被叛軍俘虜。因為他們拒絕向叛軍投降,所以全都慘遭叛軍殺害。在戰前,睢陽城總共有四萬多人。在睢陽城淪陷後,倖存的人不到戰前人口的百分之一。

    雖然張巡和許遠等人最後壯烈殉國了,但是他們忠於國家捨生取義的精神值得敬佩。

  • 6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歷史上,有哪些著名戰役打得極為慘烈?

    這場戰役,讓該國損失了一代人!

    要說起古代最慘烈的戰役,長平之戰肯定赫然在列。

    這場戰爭發生於戰國後期,當時天下有七大強國,他們分別是秦國,楚國,魏國,南韓,趙國,燕國和齊國!

    不過,到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天下的形勢早已經不是七雄並立的狀態了,而是逐漸變成了秦國的一家獨大。

    當時函谷關以東各國都非常懼怕秦國,他們稱強悍的秦軍為虎狼之師,不敢與其對抗。

    (秦軍箭陣)

    所以,相比其他國家,有的時候趙國國君面對秦國的時候還不是那麼害怕!

    於是,當上黨地區投靠到趙國的時候,趙王接納了他們。

    這一接納可壞了,趙國觸犯了秦國的利益,因為當時秦國正有心吞併上黨地區。所以,雙方為了爭奪上黨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在一開始這場戰爭就顯得極為慘烈,趙軍在指揮官廉頗的指揮下不能抵禦秦軍鋒芒,就退到了長平地區,並且在這裡修築了百里長壘。依靠壁壘,趙軍算是穩住了陣線,但是秦軍並沒有停止對趙軍的攻擊。經過激戰,秦軍奪取了趙軍的西壁壘,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雙方陷入對峙階段。

    據歷史記載,在這場戰爭中趙軍出動了40多萬,秦軍只多不少,估計有60萬人。

    那麼,40多萬軍隊是什麼概念呢?

    這已經相當於趙國一代青壯年男子了!

    當時趙中國人口大約有300萬,前線的趙軍相當於趙中國人口的1/6。 如果只算男性,假設男女比例1:1的話,相當於趙國有1/3的男性來到了長平前線。

    所以我說,這場戰爭趙國往前線派出了一代人!

    戰爭的結果是趙國軍隊大敗,前線的趙軍除了交戰中陣亡的之外幾乎都被秦軍俘獲。然後,秦軍指揮官白起下令將倖存的趙國軍隊除了240名少年之外全部坑殺,共45萬人!

    於是,趙國幾乎一代人就交代了長平的戰場上。

    當然,不止趙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趙軍在當時戰鬥力不弱於秦軍,所以戰鬥中也給予了秦軍重大殺傷,秦軍同樣損失慘重。

    那麼,可以推測,如果秦軍在前線有60萬人,在這場戰爭中,秦軍付出了30萬人的代價。

    當時秦中國人口大約為500萬,以男子數量250萬人為基準,這場戰爭讓秦國男子損失了至少1/8。

    一場長平之戰,讓兩國軍隊付出了七八十萬人的生命,佔所在國的人口比例又如此之大,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很難再找到這樣的戰例了!

  • 7 # 彈史遇見你

    歷史上有哪些戰役打的是極其的慘烈的?

    從世界歷史看,有很多場打得非常慘烈的戰役,最慘烈的莫過於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足可成為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役,比淮海戰役要大得多得多,雙方傷亡人數都在200萬人以上。

    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發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慘烈的戰役,雖然規模要比斯大林格勒戰役小很多,但慘烈程度以及中國軍人的英勇程度一點都不比蘇聯軍人差。

    常德保衛戰:

    常德保衛戰,在二戰軍事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是中國抗戰以來,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雙方投入兵力:

    中國軍隊:74軍57師8000官兵,指揮官師長餘程萬將軍

    日本軍隊:日軍3三個師團,約3萬5千餘人,指揮官橫山勇中將

    戰役結果:

    中國軍隊:堅守16天,僅83人倖存,其餘均壯烈殉國

    日本軍隊:死傷1萬餘人

    中國軍人的戰鬥誓言:團長沒了,營長上,營長沒了,連長上,連長沒了,排長上,排長沒了,班長上……戰到一兵一卒。

    戰役片段1:

    戰役片段3:在英勇的中國軍人的頑強抵抗下,卑劣的日本侵略者74次使用毒氣彈

  • 8 # 昭昭暮暮

    2、近代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我們正式和日本人在上海展開了3個多月的淞滬會戰,雙方總共投入100多萬兵力,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將軍級別的軍官犧牲15名,戰役最激烈的時候,幾乎一天就打光一個師,川軍楊森所部下轄的一位少校營長在進入戰場三小時後升為少將師長,黃埔江都被中國軍人的血水染紅。這場戰爭雖然以中國軍隊的失敗告終,但是中國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成功拖住了日本戰車三個月,也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

    4、一戰時的索姆河戰役,這場戰爭非常的殘酷,所以又稱“索姆河地獄”。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戰役爆發,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的戰役。這場被列入史冊的最血腥戰役,損失與戰果嚴重不成比例。英軍和法軍試圖在約30千米寬的正面突破德軍防線,然而經過四個月的艱難戰鬥,平均只推進了5~7千米。為了這微不足道的戰果,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4.6萬人喪生,47.8萬人受傷。德軍因為處於防禦態勢,傷亡相對較少,12.2萬人喪生,34.3萬人受傷。

  • 9 # 彌渡逆旅

    1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地點:

    中國上海

    結果:

    日本獲勝,上海淪陷

    意義:

    粉碎了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時間: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主要指揮官:

    蔣介石,鬆井石根

    傷亡情況:

    中國宣佈傷亡30萬人,日本宣佈傷亡4萬餘人

    2

    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戰役。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1]

    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鬆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2]

    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是最艱難的坑道鬥爭階段,597.9高地共有三條大坑道,八條小坑道和三十多個簡易防炮洞。當時三條大坑道和五條小坑道都在守備部隊控制下,其中八連進入的一號坑道是主坑道,位於1號陣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長近80米,高1.5米,寬1.2米,左右還各有一個叉洞,頂部是厚達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兩個洞口都向北朝著五聖山方向。[3]

    名稱

    上甘嶺戰役

    地點

    北韓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

    時間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

    參戰方

    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

    結果

    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勝

    參戰方兵力

    志願軍4.3萬人

    “聯合國軍”4萬餘人

    傷亡情況

    志願軍傷亡1.15萬

    美韓軍傷亡1.5萬[4]

    主要指揮官

    秦基偉,崔建功,李德生

    聯軍指揮官

    詹姆斯,史密斯,丁一權

    英文名稱

    Battle of Triangle Hill

    戰役意義

    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

  • 10 # 道聞四海

    長津湖之戰~抗美援朝中超越極限的嚴寒之戰,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慘烈血戰。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在此展開了激烈廝殺,其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親歷過那場戰役的遲浩田將軍曾說過:“長津湖戰役已經過去60多年了,卻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長津湖之戰,又稱長津湖戰役或長今湖戰役(韓語:장진호 전투;英語:Battle of Chosin Reservoir),是北韓戰爭第二次戰役中一場決定性戰鬥,為北韓戰爭的東線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祕密參戰以後不久,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悄悄渡過鴨綠江,進入北北韓東北部,在北韓東北部之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令長津湖地區的美國第10軍十分意外,雙方隨即在嚴寒氣候下展開一場歷時17天的殘酷戰鬥。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期間,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指揮30,000人的聯合國軍部隊(綽號長津精英)被宋時輪指揮的大約67,000人的中國部隊包圍。雖然中國軍隊成功地包圍了聯合國軍,並且有人數優勢,但中國軍隊因為凍傷、補給不足及武器裝備劣於美軍而受到各種嚴重損失,戰鬥後期聯合國軍突破包圍圈撤退。第10軍從興南港的撤離,標誌著聯合國軍完全撤出了北北韓。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零下40度,號稱50年不遇。

      志願軍第九兵團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北韓的。久居江南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北韓。結果,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多人。

      在這樣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只好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  

    中彈倒地的傷員因為寒冷和傷痛不停地顫抖,不久就逐漸昏迷死去。戰鬥中大量志願軍戰士在衝鋒時突然倒地而死(不是被擊中),他們飢寒交迫的身體,已無法忍耐這種超過極限的生存環境。

      宋時輪後來在回憶錄中認為,長津湖戰役“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征”。

      當然,美軍也好不到哪去,陸戰1師逃到咸興的時候,隨行的汽車裝滿昏迷不醒的重傷員,有的人乾脆被綁到汽車散熱器上,凍得像一塊塊堅硬的木板,身上滿是未凝固就凍成一團的粉紅色血塊。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抗美援朝戰爭同樣影響到當時中國的外交地位和國際形象。

      本來對中國參戰不樂觀的斯大林得知戰況後,也為之動容。他對下屬說:“必須迅速在1951年3月前完成向中國同志36個步兵師的全部裝備訂貨,還要立刻送去3千輛汽車。”  

    此戰役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場大捷,雖然付出了巨大傷亡,且有美國軍隊突圍,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北韓的東北地區,所以此戰役及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第1次勝利,扭轉了北韓戰爭的大局。

    這場戰役極大地暴露了志願軍後勤弱的特點,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在戰場上甚至有部分阻擊陣地中的志願兵士兵全員凍死的事例。

    中國在戰役中擄獲的美國陸軍第31團團旗,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以紀念這場戰役。

    志願軍雖在長津取得區域性的勝利, 但這勝利來自巨大的代價。隨著美國第十軍和南韓第1軍的突圍,中國的長津設想沒有實現。 同時,作戰和極差的後勤保障導致的嚴重傷亡摧毀了第20和第27軍所屬的8個精銳師大部。這8個師中,2個師被迫解散, 並且直到1951年3月第9兵團才恢復其常規兵力並形成有效戰力。在1951年初由於在北韓的中國軍隊有近40%缺額,中國軍隊在長津的重大損失最終使聯合國軍部隊在北韓站穩了腳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幸福和財富多少有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