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佛家講三幹世界應緣而生,諸法無常。道家講世界,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道法自然。儒家則提出天人合一。
29
回覆列表
  • 1 # 水過重山

    道是人間人事根本之理法,儒是離經叛道的民族之禍害,佛是道法的傳承兼用靈性的輪迴及極樂,教化貪求者與惡人,使其從善。

  • 2 # 文利wenli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進取文化。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獻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

    道家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六、哲學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佛道儒三家的區別 :西方學者評出“東方三大聖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國三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個字:“倫”,也就是倫常。封建社會由於人們所處社會地位和階級的不同,每個人都應各安其位。儒家認為天下一盤棋,上天把你擺放在哪裡,賦予你什麼權力、職責、義務,那麼你就遵守履行屬於你的責權義,你就要樂天知命,這其實就是最早的“螺絲釘理論”。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煉的“命”―――是意義完整的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機器,有這樣的“命”或人生,你這個人才算是活得有價值,你要修一個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過得有價值。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哲學家。《道德經》的每一句話都是“蜂王漿”。老子可能三五個字就夠我們用一輩子。現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實還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觀點,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之類,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和“大樸不雕”,這既是老子“無為”的政治主張,也是老子對於個人修養的治學主張。

    佛家:講的是“見性”。“性”是什麼?是“心性”,也就是修養。佛家有七個字:“見性、救世、通萬有。”見到你的心性,叫“內觀內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盞探照燈,來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它的一種很客觀的修煉方法。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為,不能說謊話、不能殺生、不能做壞事之類。定是不為萬物所擾,哪怕泰山塌下來,我也不為所動。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會產生智慧,就是所謂的“定慧雙修”,不定就不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後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學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學,而佛教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宗教形態,這樣,“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學、佛教三個東西,家、學、教三者都有了,形態是最完備的。佛教佛學的主要東西是什麼?可以用乾隆的話來概括,乾隆給北京的五塔寺寫的一篇記裡頭是這樣說的:“塔,標義;經,標口;佛,標身。”意思是說,佛廟裡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義;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訴你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佛經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訴你他講過一些什麼的話―――前兩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於“經標義”,佛經(包括一個偉大的中國宗教家惠能的《壇經》)就和儒家的《四書五經》或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一樣,是偉大的思想寶庫。 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儒、釋、道三家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某種程度上已經“三教一體”了。少林寺有一個供奉釋加牟尼、孔子、老子的地方,對聯是:“百家爭理,萬法一統;三教一體,九流同源”,少室山還有一幅對聯:“才分天地人總屬一理,教有儒釋道終歸一途”,概括得很到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出發,但最終我們能達到共同的目標。 從對個人的修養角度來說,三教說法不同,但勸人為善和勸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釋家(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這三句話是我自己的概括,不一定準確,但是我想這樣可能好記一點。 也可換一種說法,儒家是盡“人道”,釋家求“佛道”,道家窮(窮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較明白,而“天道”是什麼呢?天道應該包括很多東西,例如“天機、天意、天命”,其本義不是講迷信,而是講“天”的規律或自然規律,包括我們已經知道的規律和我們尚不知道的規律。 還可換一種比較方法,儒家叫做“正心”,釋家講究“明心”,道家追求“煉心”。在這背後,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

    佛:萬法皆空!道:無為而治! 儒:仁禮安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社會廣泛認同網購的大背景下,線下實體店該怎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