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十七讀歷史
-
2 # 水墨鄂州
晚清的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袁世凱的新政和隨後的立憲運動,為什麼都沒有成功,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在綿延近兩千年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多次改朝換代而社會生活的基本秩序不變。其原因就在於朝廷、貴族-士紳、民眾三者之間基本關係的穩定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國家-社會關係模式。因此,兩千年間,皇帝的姓氏在變,但社會的制度與結構卻相對穩定。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傳統社會為什麼能持續兩千多年的謎底。中央集權國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搞西化,搞改革,是要革掉自己的權力,革掉自己的命,當然難上加難。
科舉考試
曾國藩
2.自秦朝以來一直維持著中國社會的這種社會結構在1840年開始解體。原有的中央集權體系開始崩潰,所以中國近代的主要任務,其實也是在重建一個具備現代民族國家性質的中央集權政府,所以如果你認為清末的中國還是中央集權政府,這大概是你的錯覺,隨著1840年的鴉片戰爭,1851年的太平天國叛亂,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八旗鐵騎的神話破滅,滿清政府的權威盡失,從而不得不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軍事集團。
滿人貴族
3.滿清是一個以少數民族入侵的政權。當時,滿人只有二百多萬,加上五百多萬的蒙古人,也只有七百多萬,要統治一個有著四億多漢人,一千萬回教徒,三百萬藏族,以及近千萬的西南少數民族,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在合法性上也存在問題。滿人不但要防止漢人奪取他們的政權,還要防止各地少數民族的叛亂,如同治時期的回民叛亂。所以我們看晚清政府的所作所為,會發現晚清政府面臨著一種兩難的抉擇,如果它不接受西方文明,不實行民主,它一定會被西方文明所吞沒;如果接受西方文明,實行民主,那麼民主的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滿清又是個少數民族政權,那他的統治就無法維持,大家看晚清時載灃搞的皇族內閣,滿人佔9個,漢人佔4個,引起朝野漢人集團的強烈不滿,但如果漢人佔大多數,那滿人的統治就不存在了,如果當時是漢人統治的明朝,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君主立憲就有可能建立起來了,這其實就是個死結,不改革終將滅亡,而改革則有可能加速滅亡。晚清政府面臨的這種兩難,實際上至今仍有餘波。
-
3 # 白墨汁
李鴻章作為一代名相,其遠見卓視和能力在當時的中國可以說無人能比。但是改革沉痾的封建舊制談何容易?康有為等人的改革主張在推廣初期,遇到的阻力並不是清朝政府,而是中下層民眾,諸如取消科舉考試、將教堂改成小學等,觸及到了辛苦準備多年的考生及教眾的權益。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在當時皆不成熟,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回覆列表
1864年,李鴻章寫了一封信給恭親王奕訢和文祥。
“鴻章竊以為天下事窮則變,變則通。
中國士大夫沉浸於章句小楷之積習,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用非所學,學非所用。無事則斥外國之利器為奇技淫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不知洋人視火器為身心性命之學者已數百年。一旦豁然貫通,參陰陽而配造化,實有指揮如意,從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國,以日本為外府,肆意誅求。日本君臣發憤為雄,選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聰秀者往西國製造廠師習各藝,又購制器之器在本國制習。現在已能駕駛輪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虛聲恫揭,以兵臨之。然英人所恃而為攻戰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長,用是凝然不動,而英人固無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國遠而距中國近。我有以自立,則將附麗於我,窺視西人之短長;我無以自強,則並效尤於彼,分西人之利藪。日本以海外區區小國,尚能及時改轍,知所取法。然則我中國深維窮權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變計矣。
杜摯有言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蘇子瞻曰:言之於無事之時,足以為名,而恆苦於不信;言之於有事之時,足以見信,而已苦於無及。
鴻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我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業可精,而才亦可集。”
大家不一定有耐心看完,我分幾點為大家轉述。
(1)中國傳統認為西方利器為奇技淫巧而排斥之;
(2)日本現在己經奮起直追西方,若中國不跟上,日本會追隨西方腳步侵略中國;
(3)中國要自強必須學習西方利器。
民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蔣廷黼在其名著《中國近代史》中全文摘錄了這封信。還有一句著名的評論:“中國十九世紀最大政治家最具歷史價值的一篇文章。”這封信可以看作洋務運動的綱領。從這個角度看,其價值不可低估。在1864年的中國,這封信的眼界不可謂不開闊,見事不可謂不明智。不僅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端和西方技術的價值,而且準確地預見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李鴻章訪問美國
但是,看到了,不見得能做到。李鴻章和他的同道確實是按照這封信倡導的道路去做的,最終卻不能避免中國被侵略,不能挽救清朝於危亡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封信倡導的洋務運動是失敗的。關於這一點,我在6月4日回答的“明治維新比洋務運動高明許多?為何日本改革成功而淸朝改革失敗?”這一問題中做了闡述。
既然問到的是價值,那麼,洋務運動有沒有價值,洋務運動的價值在哪裡?有,還非常大。主要體現在近代化三個字,它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引進西方技術,創辦近代企業,刺激中國士紳投資近代企業,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人才。這些措施,都為古老的中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