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奔說史
-
2 # 解讀歷史人物
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元朝的兵種:
元朝的軍隊分為陸軍和水軍兩大類,以陸軍為主。陸軍中有騎兵、步兵、炮兵、弩兵和工兵等兵種。
蒙古軍、探馬赤軍及侍衛親軍中的蒙古衛軍、色目衛軍,主要以騎兵為主;漢軍、新附軍及侍衛親軍中的漢人衛軍,以步兵為主。
製造和使用攻城炮具的工匠軍人被集中起來,編成炮軍,亦稱炮手軍。元軍單獨編有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和炮手萬戶府,也有隸屬於其他萬戶府的炮手千戶所。
五衛侍衛親軍中,都設有弩軍千戶所,是專業的強弩部隊。武衛親軍和上都虎賁親軍,主要擔任修築城防工事的任務,是當時的工兵。
各軍中擅長水戰的人也被集中起來,編成水軍,也叫水手軍。 元朝的水軍在滅宋過程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圍攻襄陽時,忽必烈採納部將關於 圍守襄陽,必當以教水軍、造戰艦為先務的建議,大力發展水軍,造船五千艘,日練水軍,雖雨不能出亦畫地為船而習之,得練卒七萬。
可見當時的元朝水軍已有相當的規模。在元滅南宋的五次重大戰役中,即襄樊之戰、破夏貴大軍陽羅堡之戰、破賈似道大軍的丁家洲之戰、破張世傑水軍的焦山之戰以及最後的崖山海戰。
水軍或與陸軍協同作戰,或單獨作戰,顯示出元朝水軍在造船、訓練、作戰和指揮上都很有成就。
元朝水軍還曾兩次遠征日本,雖未成功,但也表明其力量及航海技術已具有遠洋作戰能力。 元軍設有蒙古回回水軍萬戶所 ,管領水軍。水軍主要分佈在江南地區。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實際上,蒙古水師德主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投降的南宋水師人員。在蒙古攻破襄陽和樊城之後,蒙古水師也逐漸成型,這等於掐斷了南宋的命根子。南宋所有軍事資源基本都是沿著長江佈置,蒙古取得了襄樊就等於控制了長江中游,將南宋的長江防線攔腰斬斷。蒙古水師戰船南宋水師戰船
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蒙古水師的戰船都要比南宋水師戰船小上幾號,但是好處卻非常明顯。因為南宋水師基本都是貼著海岸線或者是在內河流域活動,所以戰場往往比較狹小,大船反而顯得笨重,而小船則可以發揮其機動靈活的優勢走位風騷。再一點,蒙古平定江南的戰爭,水戰並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陸戰。當然陸戰的結果是毫無懸念的,在蒙古重騎兵、重步兵以及漢軍的攻擊下,南宋基本上是被摁著打的節奏。同樣,蒙古大軍還有一樣大殺器,也就是回回炮。回回炮其實就是配重投石機,為蒙古從中亞引進的軍事產品,射程遠高於南宋的手拉機。而且回回炮作為大殺器,既可以攻城,還可以打步兵叢集,打起南宋水師也是戰功顯著。蒙古經常在岸邊架起回回炮,用沉重的石彈砸碎南宋水師的戰船。而且南宋水師戰船往往擺出鐵索連環的進攻姿態,如果一艘戰船進水與其相連的戰船必然受到牽連,如果解鎖不及時必然會成為回回炮的靶子,被挨個砸的粉碎,對蒙古大軍來說,可謂是碎碎平安。
元朝初期,或者是在元朝完全漢化之前,蒙古大汗們對於儒家文明以外得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換句話說,蒙古大汗在漢化以前眼光是非常開闊的,正因如此,大量來自中亞、西亞得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也有大量的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的武士們和蒙古人、漢人同樣為大汗效力。等到元朝漢化之後,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全文完
回覆列表
強大的南宋水軍一向是宋軍剋制蒙古的獨門秘笈,蒙古成立水軍之前,宋軍水師能夠透過長江、漢水、淮河等,隨心所欲援救被包圍的城池,使得蒙軍吃盡了苦頭。
可以說,南宋能以半壁江山堅持抵抗“滅國四十”、無人能攖其鋒的蒙古鐵騎長達四十多年,水軍功勞尤其巨大。
蒙元最後能滅亡南宋,擊敗了南宋水師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南宋叛將劉整幫助蒙元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師。在圍攻襄陽的過程中,鑑於南宋一再透過水路援救襄陽,叛將劉整向忽必烈建議造戰艦練習水軍,剋制南宋的長處。
為了儘早攻克襄陽,忽必烈把訓練水軍的任務交給了劉整,後者為了在主子面前邀功,表現尤其突出。
甚至到了假如下雨不能外出的時候,也在兵營內畫地為船來練習。經過訓練之後,水軍千戶郝德昌率領一支570人的軍隊,可以乘船在洶湧的風浪之中,靈活自如地實施分散、集中、前進、後退、迅速、緩慢,而且能夠在鑼鼓的指揮下統一進行
到1270年的時候,蒙古已經擁有了一支訓練有素,人數七萬人,以及戰艦五千艘的水軍。
二、蒙古方面逐漸摸索出了對付南宋水軍的戰術由於蒙古人多次被南宋水軍打敗,吃盡了苦頭,他們逐漸摸索發明了一種新的水戰戰法,具體就是水陸協同三面夾擊,即正面由戰艦順流攻擊敵方的戰艦,同時左右兩岸的軍隊則使用弩炮等向敵方的戰艦射擊。
到襄陽包圍戰期間,蒙古所發明的三面夾擊水軍戰法已經越來越嫻熟,強大的水軍部隊加上機動靈活的戰法使得南宋水軍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三、襄陽絞肉機對南宋水軍的絞殺根據《宋史》等書的記載,自1269年8月至1272年6月,南宋朝廷拼命砸錢犒軍,並先後給襄陽和樊城送過10次錢,以致當時有宋人哀嘆“今朝廷竭天下之財力以援一州而不能。”
然而,襄陽被圍城六年,南宋方面前後十三次透過水路援救襄陽,只有三次成功的將補給運入襄陽。
數千艘水軍船隻和上萬名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援救中損失殆盡。
事實無情的證明,南宋水軍的優勢無可避免的走向滑坡並最終徹底崩塌。而南宋的國運也正如它的水軍一般,已經走上了萬劫不復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