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魏文侯魏斯死後,其子魏擊繼任,是為魏武侯。

    魏武侯尚能延續父親既定的國策,但他的智慧與才識均不及其父,魏國之所以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的強盛,主要是依賴父親遺留下來的大批人才。

    公元前395年,剛上臺不久的魏武侯視察西河郡,並與吳起泛舟西河(即黃河之一段),兩人搭一條小舟,從上游漂流而下。到了中流時,魏武侯望著險峻的群山、寬廣的大河,不由得轉過頭對吳起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言下之意,有這麼一道天險在這裡,魏國的西線無憂也。

    吳起答道:“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這是對魏武侯當頭棒喝,山河之險是靠不住的,倘若沒有道義,就算是身邊的人都可能是敵人,你如何依賴山河之險呢?魏武侯被吳起這麼一說,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讚了一字:“善。”這說明這位新君主也算是明君,並非糊塗蛋。

    在魏武侯前期,由於重用吳起,魏國的軍事力量仍然保持強盛水平。吳起不僅是守備西河的將領,同時也是魏國軍事改革的靈魂人物。由於吳起在治軍上的努力,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仍然能維持魏國超級軍事強國的地位。

    我們來看一下魏武侯即位後幾年,魏國對外戰爭的情況。

    武侯三年(公元前393年),魏國出兵討伐鄭國,佔領酸棗並在此修築城池;同年,在注城之役中打敗秦軍。武侯五年(公元前391年),楚國進攻魏國,趙、韓兩國出兵相救,三晉聯軍連敗楚軍於大梁、榆關。武侯六年(公元前390年),魏與秦戰於武城。武侯七年(公元前389年),魏與秦戰於陰晉。

    在這些戰爭中,魏國基本上都取了勝利。在吳起指揮的戰鬥中,從未有過敗績。

    魏武侯在軍事上倚重吳起,在政治上倚重商文。商文是個很了不起的宰相,吳起卻很看不起他,認為他不配,找他去論理。商文承認自己在軍事政治上的才能均不及吳起,他說:“主上年少,時局多變,群臣相互猜疑,百姓尚未安定。在這個時候,宰相的位置,應該是你來當呢,還是由我來當呢?”此言一出,吳起無言可對。

    以吳起飛揚跋扈的個性,極易得罪人,倘若不是有商文這樣的宰相罩著他,他怎麼能混得下去呢?所以魏武侯用商文為宰相,是極為明智的。

    可惜的是,商文之後,魏武侯以公叔為相。公叔一心想把吳起擠掉,設計陷害,吳起最終灰頭土臉走人,這也預示魏武侯的好運走到頭了,魏國開始從峰巔墜落。

    吳起出走只是開始,魏國命運的轉折,是與兄弟國家反目成敵。

    公元前387年(吳起出走之年),趙烈侯去世。趙國權力鬥爭出現白熱化,爭鬥的雙方分別是趙烈侯的兒子趙章與侄子趙朝。最終的結果是趙章登上君主寶座,是為趙敬侯,而敗下陣來的趙朝逃往魏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魏武侯出兵干涉。

    按理說,這件事屬於趙國內政,魏國最好不要粗暴干涉才對。可是魏武侯當帶頭大哥十年了,自以為可以擺顯下威風,便私自給趙朝撐腰,出其不意地出兵偷襲邯鄲城。但趙華人早有防備,魏武侯偷雞不成反倒蝕了一把米,敗下陣來。

    在魏文侯時統治時,十分強調魏趙韓三位一體,共進共退。到了魏武侯時,這個原則被破壞了,魏趙交惡,最終導致兩國戰爭的爆發。

    在魏趙戰爭中,儘管魏國在軍事上稍勝一籌,但實際上吃虧更大。因為當時魏國有一塊飛地,即當年魏文侯所滅的中山。中山與魏國本土之間隔著趙國,由於魏趙交惡,魏國失去對中山的控制,大約在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擺脫魏國的控制,二次立國。

    魏武侯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虧大了。

    總的來說,魏武侯還勉強稱得上是合格的領導人,尚能駕馭魏國這艘巨型航母,沒有使之沉沒。這得益於吳起留下的遺產:天下最精銳的武卒部隊,儘管吳起離去,魏國仍然保持最強的戰鬥力。

    但是也必須看到,魏武侯統治的後半段出現了巨大的失誤。先是誤聽讒言逼走吳起,繼而破壞了父親既定的政策,與趙國陷入年年苦戰之中,而後又丟失了中山。這些失誤使得魏國的領袖地位大大動搖,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 2 # 才子八怪

    魏武侯魏擊曾當過兩個國家的“國君”:先是其父魏文侯滅掉中山國後,派太子魏擊前往治理,魏擊被封為“中山君”;後魏擊被召回魏國輔政,公子魏摯成了中山國的管理者。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太子魏擊繼位,稱“魏武侯”!

    魏武侯繼位不久,朝中重臣、魏文侯時代的改革家李悝去世。和後來的秦國一樣,魏武侯以父親魏文侯和李悝制定的國策為根本,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後,開始了爭霸之路。

    魏武侯以吳起為將,先後大破秦、楚兩國。陰晉之戰中,吳起更是以5萬魏武卒大破秦軍50萬,保衛了戰略要地河西,遏制了秦國的東進勢頭,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魏武侯七年(公元前389年),吳起因受魏武侯猜忌,轉投楚國,魏國始以公叔痤為相。相比較吳起的出將入相之大才,公叔痤不免相形見絀。

    三年後,魏武侯因干涉趙國內政,與趙國鬧掰,並先後在武侯十五年——武侯十七年間,屢屢與趙國交戰,連敗趙軍。但被魏文侯滅掉的中山國,因為魏國與趙國交惡,趁機在公元前380年復國。三晉聯軍兩敗田齊後,魏趙兩國關係再度破裂。趙成侯公然與魏國為敵,被魏國打敗。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瑩繼位為魏君。

    魏武侯時代的魏國,因為繼承了魏文侯時代的積累,在軍力、國力和人才等各方面都很有優勢。魏武侯個人雖也精明強幹,卻缺乏遠見卓識,隨著吳起的離開和與趙國關係的破裂,魏國陷入“四戰之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唐詩故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