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51701896967

    閱讀古文甚至近來作品時,都可碰到“布衣”一詞。“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價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儉樸;“布衣百姓”乾脆指廣大勞苦大眾了,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類的織物,“帛”指絲織品。富貴人家穿綾羅綢緞與絲綿織物,平民穿麻、葛織物。今人說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時才從外城傳入中原。後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黔首是秦代對百姓的稱謂。秦始皇自以為得水德,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頭,故名。本業為農業與小手工業,末業是小商賈等各種不事生產的人。 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這個字,分開來就是“女”、“生”,什麼樣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個什麼地方生的)兒子,就得了一個相應的姓。相傳黃帝的母親是住在姬水邊上的,所以黃帝就姓姬;舜的母親是住在姚虛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時候,子並不跟著父親姓,比如黃帝,就給他的後代分別賜了12個不同的姓。所以那時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貴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媽媽在哪裡住的,老祖宗又無權無勢,夠不上稱“百姓”,只能說是“黎民”,或者被稱為“庶民”。 .指百姓、一切生靈。《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注:“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氓 méng 古代稱民(特指外來的):氓隸(充當隸役的平民)。群氓。也作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面對領導的錯誤,我們該如何去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