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春開聊
-
2 # 散人日誌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些事你都沒有做到,還要求孩子做到,這不是為難孩子嗎?讓孩子怎麼想,如果動不動棍棒加深,孩子只會口服心不服。
再一個就是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最好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就不要答應,不要在孩子面前失去誠信。誠信是樹立威信的前提。
用手機打的,不對的還請見諒!
-
3 # 小學教育研究
我覺得家長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威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思考,第一個是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要讓孩子有一種崇拜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去相信你,去崇拜你,去聽你的話。第二個就是要培養孩子,做一個講原則性的人。不管生活中的什麼事情,都應該說到做到,如果孩子沒有做到,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懲罰,讓孩子意識問題的重要性。第三個是要學會去堅持,對於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它需要很多的時間去慢慢培養他的行為習慣,我們要有靜待開花的。
-
4 # 家庭教育婚戀情感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問題。還需要樹立起來的已經不是威信了。威信不需要樹立。當你做為家長,該做的做到位,自然孩子就敬佩你,尊敬你。能夠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原則,關愛但不控制,建議而不強迫,界限分明,原則分明,你的孩子自然敬重你。可以看下我曾經回答過的一個問答: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
5 # 思普瑞特成長中心
在樹立威信的事情上,作為父母,要注意的是:
威信不是威嚴
有的爸媽以為“威嚴”就是“威信”,無論大小事,都想孩子絕對的服從,其實這樣,採用威懾手段建立起來的威信,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沒有主見。
平等不是沒威信
現在越來越多的育兒觀念讓父母與孩子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允許他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允許他有自己的情緒並表達出來,如果父母做錯了,也要勇於跟孩子說“對不起”。小喵老師也同意這樣的做法。很多爸媽就說了,我這樣孩子還不翻天了,不聽話了怎麼辦?其實,平等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更有利於父母樹立威信。
那麼,怎樣才能樹立威信呢?
說話算話
相信很多爸媽都說過這樣的話:
“你要是考了100分我買變形金剛給你”
“你要是不調皮了我明天帶你去遊樂園”
“你要是整理好自己的房間了,就可以出去找朋友玩”
......
但是,小喵老師聽過現實生活中大部分說過這話的爸媽都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這樣,在孩子心中,爸媽說的話是沒有可信度的,自然也就失去了威嚴。曾子殺豬教子的故事大家也都聽過,如果父母對孩子做了承諾,就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如果兌換不了,就請以後儘量不要隨意做承諾,讓你失信於孩子。
要有規矩
很多時候,給孩子立規矩,並且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你今天心情好,就同意孩子多看20分鐘電視,明天你心情不好,電視也別想開啟。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情況,一定要嚴厲指出錯誤,最後當然要給予相應的愛撫。設立規矩的時候,應該簡單明瞭,逐條給孩子解釋,讓孩子明白並執行。
切勿暴力與發脾氣
很多爸媽採用打罵孩子、發脾氣的方法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這樣做的結果只有2種,一是孩子唯唯諾諾、產生畏懼心理;二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你越說,我越不聽,跟你反著來。這樣樹立的威信可能產生反作用,還容易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遇到了問題我們需要去幫助並指導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信任,而不是一通打罵。
注意自我修養
孩子生下來了其實不是一張白紙,帶著爸媽的某些基因,先天的東西雖然無法控制,但是後天,孩子是有樣學樣的,如果作為爸媽,自己經常賴床,怎麼叫孩子準時起床?自己經常罵人,那孩子也會說粗口;自己經常說謊,孩子也會學著......為了教育孩子,爸媽的那些不良習慣得剋制住,起碼在孩子面前,要做一個好榜樣。
回覆列表
透過自己的言行!
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一定要謹言慎行,一定要努力做好這個榜樣。
具體說,就是要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否則,就會讓孩子瞧不起。另外,在孩子面前不要說人是非,不要抱怨工作和生活。否則,孩子就會覺得大人沒有擔當。
要廣泛閱讀,準備好隨時應對孩子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對於孩子的提問,不要打斷,要耐心地聽其說完,耐心地解釋回答。如果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也不要尷尬,只要告訴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需要看書才能給出答案即可。這樣一來,反而更能讓孩子尊重,孩子也會愛上閱讀。
要尊老愛幼,給孩子樹立典範。這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示範。只要家長自己做到了,孩子自會敬重家長,並學會感恩。
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讓自己更優秀。不要錯誤地以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不用學習了,要嚴格要求自己,多讀書,多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透過行動讓孩子知道優秀是不斷學習努力的結果。自己想要的生活要自己去努力創造,自己的夢想要自己努力去打拼,只有自己優秀了,才能夠結識更優秀的人,進入更優秀的圈子,做出更大的事業。
總之,家長就是要努力在各個方面做孩子的榜樣,要時刻提醒自己,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而非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