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其實沒有什麼感情(好感),更多的是一種批判和嘲笑的態度。所以,他揶揄他們、諷刺他們,將他們身上非常庸俗和可笑的一面展現出來。 小說並沒有明顯地表達出某種主旨。當然題目可能是一個暗示,婚姻是一座圍城。但實際上,這隻小說後半程給我們帶來的感覺。 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一點在小說中表現的並不明顯。只是這個令人噓唏不已的故事衍伸出來的含義。方鴻漸與孫柔嘉的結婚是世俗性的結合,方鴻漸在唐曉芙上已經耗去了全部感情,在三閭大學又顯得無依無靠、備感寂寞。孫柔嘉呢,對方鴻漸也談不上多喜歡,只覺得在此時此地,他是一個合適的人,她動了一點心思,將方鴻漸俘獲了。方鴻漸婚後的生活是個一地雞毛的故事,他當然想出城去。但是當初,他未必有那麼想進城。 圍城真正想表達的主旨是什麼呢?應該是庸人主義(我加上了主義兩個詞)。因為在小說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庸人。除了唐曉芙,作者有一點手下留情。其它人,作者都極力表現他們身上極為庸俗、讓人厭惡的一面,甚至連不知名的路人甲也是如此。 在這兒,給庸人主義下一個定義: 人身上的世俗性高於理想性,趣味低下,熱衷名利,虛榮,斤斤計較,沾沾自喜,軟弱,刻薄..... 庸人和壞人不一樣,他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裡。極端的環境會讓人分野成道德上的好人和壞人,庸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是無法生存的,因為他們意志薄弱,他們走向壞人,也需要克服心理上的一道關卡,因為他們也在乎自己的社會名聲和榮譽。 當然,庸人的庸法各不一樣。像方鴻漸,他的庸在於軟弱,隨波逐流。相反,赴辛楣的庸在於世俗性,功利。他不像方鴻漸那樣優柔寡斷。 正因為軟弱、隨波逐流,方鴻漸才會一步一步、身不由己的走入婚姻和生活的牢籠之中。 在唐曉芙身上,他被拒絕,很快就放棄了。當然,也真傷了心。 和孫柔嘉走到一起,他是被她牽著鼻子走。 他的事業呢,則全靠朋友。 這樣一個軟弱、毫無主見的人,怎麼可能會幸福呢? 文章最後一段,倒是第一次流露出錢鍾書對這種人的同情。
錢鍾書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其實沒有什麼感情(好感),更多的是一種批判和嘲笑的態度。所以,他揶揄他們、諷刺他們,將他們身上非常庸俗和可笑的一面展現出來。 小說並沒有明顯地表達出某種主旨。當然題目可能是一個暗示,婚姻是一座圍城。但實際上,這隻小說後半程給我們帶來的感覺。 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一點在小說中表現的並不明顯。只是這個令人噓唏不已的故事衍伸出來的含義。方鴻漸與孫柔嘉的結婚是世俗性的結合,方鴻漸在唐曉芙上已經耗去了全部感情,在三閭大學又顯得無依無靠、備感寂寞。孫柔嘉呢,對方鴻漸也談不上多喜歡,只覺得在此時此地,他是一個合適的人,她動了一點心思,將方鴻漸俘獲了。方鴻漸婚後的生活是個一地雞毛的故事,他當然想出城去。但是當初,他未必有那麼想進城。 圍城真正想表達的主旨是什麼呢?應該是庸人主義(我加上了主義兩個詞)。因為在小說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庸人。除了唐曉芙,作者有一點手下留情。其它人,作者都極力表現他們身上極為庸俗、讓人厭惡的一面,甚至連不知名的路人甲也是如此。 在這兒,給庸人主義下一個定義: 人身上的世俗性高於理想性,趣味低下,熱衷名利,虛榮,斤斤計較,沾沾自喜,軟弱,刻薄..... 庸人和壞人不一樣,他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裡。極端的環境會讓人分野成道德上的好人和壞人,庸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是無法生存的,因為他們意志薄弱,他們走向壞人,也需要克服心理上的一道關卡,因為他們也在乎自己的社會名聲和榮譽。 當然,庸人的庸法各不一樣。像方鴻漸,他的庸在於軟弱,隨波逐流。相反,赴辛楣的庸在於世俗性,功利。他不像方鴻漸那樣優柔寡斷。 正因為軟弱、隨波逐流,方鴻漸才會一步一步、身不由己的走入婚姻和生活的牢籠之中。 在唐曉芙身上,他被拒絕,很快就放棄了。當然,也真傷了心。 和孫柔嘉走到一起,他是被她牽著鼻子走。 他的事業呢,則全靠朋友。 這樣一個軟弱、毫無主見的人,怎麼可能會幸福呢? 文章最後一段,倒是第一次流露出錢鍾書對這種人的同情。
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當、當、當、當、當、當”響了六下。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方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她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好;那時候,柔嘉在家裡等鴻漸回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裡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器無意中包涵了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