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祥耘

    【地方文化要積極應對全球化時代之文化的挑戰】

    地方文化的本質在於適應與變遷

    隨著全球化時代之文化的到來,地方文化適應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變遷,地方文化是一個充滿痛苦之新生過程,即要傳承傳統文化,又要適應全球化時代之文化的環境。

    在全球化時代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對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使地方性文化得以儲存與發展,揚名中華文化。

    對地方文化之認識

    地方文化首先我們要積極的保護它,使地方文化的走勢,向著健康的道路上發展延伸。我們對地方文化要有清醒的認識,再有就是對全球時代之文化加以部分融入(適合我們的這部分),使我們地方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欣欣向榮!

  • 2 # 六妙長春

    全球化是當今的一大趨勢。世界發展到今天,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乃至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從未有如此的密切融合,且相互影響。我們可以預見,全球化趨勢已然不可阻擋。對此,我們應該予以充分的重視。作為立足於本土的地方文化,如何在全球化大趨勢中生存和發展,這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地方文化要圖生存、要謀發展,有三個方面值得業內人士關注。

    第一個方面:地方文化應堅守自身文化精髓。一個地方文化之所以具有獨特之處,這是由當地千百年來固有的民風民俗、地理地貌、人民長期從事生產生活的特點影響決定的。也可以說,地方文化具有本土性、特殊性,是這一地區先民集體智慧、意識形態沉澱等因素的反映,其意義無法替代,價值彌足珍貴。從宏觀處說,地方文化也是五千年中華文化不可切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地方文化的發展,就不可能造就出如今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故此,堅守地方文化,特別是挖掘發揚地方文化的精髓,是這一地區,以至於國家應盡的歷史責任。

    第二個方面:地方文化應大膽“走出去”。故步自封的文化沒有出路,一味的孤芳自賞也絕非振興之道。在全球化大趨勢下,如果地方文化採取隔絕於世的態度,認為“好酒不怕巷子深”,始終以清高之態拒絕與其他文化開展交流,勢必會走進一條“死衚衕”,最後走向僵化沒落,甚至於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其無論這樣的地方文化曾經具有多麼的先進和優越。例如,中國的契丹文化與美洲的瑪雅文化,現如今只遺留下一處處殘垣斷壁的文化遺址僅供遊客參觀憑弔。

    第三個方面:地方文化應展現其全新面貌。地方文化不應該顯得暮氣沉沉,給人一種行將就木的蒼涼之感。前文已說,文化既有外在表現形式,更有內在的精髓。把握住了文化精髓,也就抓住了文化的“神”。外在表現形式可以隨時代的演變進步而推陳出新,以適應現代人群需求和社會發展的節奏,特別是現在這個資訊時代,人工智慧、5G等一切高新技術大可以助推地方文化的傳播,使老百姓切實感知到文化不是死的,而是看得見、摸得著、活活潑潑的精神食糧。這樣的地方文化,才能無所畏懼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或可進一步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在文化層面引領全球化趨勢,使之能夠自信地邁出國門,面對全人類,走向全世界。

    明乎此,一言以蔽之,地方文化的生存發展重點在“固本創新”。唯有如此,才不至於進退失據,也正如此,才能開拓出一條文化上的康莊大道。我們相信,地方文化將在這條道路上以嶄新之姿,行穩而致遠。

  • 3 # 常信明德

    全球化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絡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和相互碰撞。全球化也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地球村。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和研究。對於“全球化”的利與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或喪失;各種文化之間,會彼此融合、彼此碰撞和彼此衝突。一個更加全球化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涉及訊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當今處於弱勢的地方文化和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文化或語言全球化的衝擊,其社會使用功能正處於逐漸弱化或消失的危險境地;因此,迫切需要有關機構和文化界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危地方文化和民族語言;保護地方文化和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有利於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我更傾向於將“全球化”理解為“國際化”,因為真正的全球化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的多樣性及創新能力是一種限制。

  • 4 # 木錘193

    哈哈!我們國家的文化歷史不夠悠久?不夠深邃優秀?要藉著“全球化”用某些糟粕文化取而代之?有些舞臺引進的所謂經典“文化”還不夠噁心?年青一代所受的毒害還不夠深?小而不孝,老而不尊,德不配位,行而失體的現象還不夠多?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深邃優秀,應該繼承發揚廣大!樹立我們的民族自信,使我們的傳統文化為世界所認同,所欣賞!堅信我們的傳統文化並不比其它文化遜色!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傳承五千年而不衰,說明什麼?我們的傳統文化追求道德境界的至高無上,為什麼?

    文化,應該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喜悅感,應該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一個只能滿足私慾膨脹損人利己的“文化”,有什麼道德可言?沒有道德的“文化”,只能給社會帶來危害。這樣的“文化”,只能定義為糟粕!

    因此,不管世界怎樣風雲變幻,我們應該堅定我們的信心,捍衛我們的傳統文化,守住我們的底線。決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垃圾文化所侵蝕,所歪曲!因為,我們是華人!認賊作父的除外!

  • 5 # 劉鎮緒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往來,未來的世界必定是全球一體化,能夠形成全球化的關鍵不是經濟,而是文化,經濟不過是推動力,核心是文化,文化不統一,全球化是空談,歐州一體化這麼多年了,還是一盤散沙,原因就是沒有建立文化統一基礎的一體化,從我們中國歷史經驗來看,這種一體化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作為各國地方文化,必須要有大格局,不能保守封閉自己,要善於接納吸收外來文化,不斷融合適應新時代新環境,這樣才能使本土文化煥發生機。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很具包容性,從來不排斥外來文化,相反還會將外來文化吸納為我所用,因此中國古代雖數次被外族入侵亡國而不滅,是因我們文化的魅力所在,從而使我們華夏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試問世界上還有哪個文化能做到?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相信不久將來中國文化會風靡全球,成為全球的文化主導者,那時才真正實現全球化。

  • 6 # 小孟子說文化

    在資訊化的時代,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要與時俱進。

    全球化發展是一個不可以避免的趨勢,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全球化的發展中對地方文化是存在破壞的。但不可否認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是必須的,只有在歷史的經驗中碰撞,適時作出改變才能生存,否則就會被摒棄。不管是人還是文化,適者生存是不變的道理。

  • 7 # 海邊拾貝丁邦清

    在全球化的情況下,地方文化該如何迴應?

    地方文化可能千差萬別,在當下的時代,出路只有一個——現代化!

    地方文化,大致是指一個地方,因為地理特徵、或者人文特徵等而形成的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如地方戲劇文化、地方技藝文化、地方特產文化等。

    地方文化必須與時代同步,滿足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認,一些地方文化,因為缺乏人才、缺乏視野,缺乏資金,更缺乏現代意識,過於故步自封,敝帚自珍,因此缺乏活力,缺乏再生能力,靠保護只會成為文物,只會使地方文化的生命力越來越虛弱與萎縮。魯迅先生說得好:“同是不滿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復古” 。

    只有創新,才能保守。堅持地方文化的核心價值的前提下,放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東西。捨得,必須有舍,才有得。要捨得與當代生活方式的銜接,特別是在表現形式、溝通方式、體驗場景、品牌傳播等方面,大膽地與現代化,甚至國際化對接。地方文化在網際網路與全球化的時代,要生存與發展,必須要學會說“普通話”,甚至“世界語”!

  • 8 # 蔣經韜

    堅持三原則。一是堅守核心。地方文化是一個地方千年文化的積澱,是透過不同時代取捨、揚棄後的精華,是經過歲月長河大浪淘沙留下的金礫。一定要堅守本真,恪守核心。二是豐富時代內容。每一個時代都是下一個時代的歷史。每一個時代都有責任和使命注入本時代的內容。才能讓文化血脈相連,代代相傳。三是廣納天下精華。要有世界為我所用,我為世界獻寶的博大襟懷。不論從內容到形式,我們都要借鑑他山之石,豐富和延宕我之地方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醜錢多、人傻錢多,真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