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弟弟二

    暫且認為你問的是民謠吉他彈唱方面的教學。(古典、電以及指彈會稍有區別)演奏方面:

    1.要能熟練運用常用大小調的所有和絃。

    2.要有即興變調的能力。(也就是把同一首歌用不同選調的和絃演奏出來,以達到符合學生音域的需求,或者用於拓寬學生閱歷,要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吉他譜永遠只是參考,並不是唯一)3.要有即興的變奏能力(改變節奏),理由同上。而且,在一對多教學的時候,適當的變調及變奏可以讓學生之間產生配合,而不是簡單的貼上複製。4.要有一定的扒譜能力,主要原因來自以上2點,而且,因為越小的學生接觸的音樂範疇可能跟你不同,所以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扒譜能力(因為不是所有歌都有譜子,但基本都可以用吉他演奏),再者,都要2020年了,如果還在按照十幾年前教材上的曲庫去教學,可能太過於保守與枯燥。以上四點只算是個大概,背後涉及到的一些能力,比如樂理基礎(音程樂理、和絃樂理、節奏樂理等),基本功基礎等等就不明說了。教學方面:你這種問題我被邀過很多次,而我也一直在說,會彈≠會教。那麼教學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1.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能力,你個人練習所用的方法可能並不適合學生,那麼你就得有開發不同的練習方法的能力。2.要有激發興趣的能力,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兒坐在你面前試課,哪怕你給他彈了一曲sunflower(之類),對不起,99.9%這個孩子會表示沒興趣。如果你給他彈一段小星星,(甚至可以現場就教會孩子彈一段單音旋律)說不定就會有奇效,這一條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自行理解(在教學中,也可能會遇到學生失去興趣甚至信心的時刻,同樣的要有再次激發其學習慾望的能力,這條就不單獨列出來了)。

    3.要有察言觀色的能力。要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瞭解其當前的感受,並做出及時的應對。

    4.教程只是參考,適當的時候是可以跳進度進行教學的。比如有的學生在和絃轉換的時候一直練不好,這個時候其實可以跳過它一段時間,嘗試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說不定學生就能夠直接掌握,然後返回去告訴他和絃轉換的那段基礎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如果一直糾結某個技巧,在長時間的折磨下,學生的興趣會越來越低,從而產生厭學厭練的情況。適當的接觸新東西,可能會激發他的練琴慾望。

    5.面對不同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流程,以及教學的目標都可以變化。至於如何變化,這是需要經驗累積的。舉個例子,一般的教學流程是學習撥絃、學習單音、學習和絃、學習掃弦。而有的時候先學“掃弦”,再學撥絃可能會有奇效:據我個人經驗,(尤其是)7歲以下的孩子先接觸掃弦比按部就班的教學順序更有“效果”,當然,這個掃弦也不是普通定義下的會有那麼高標準,我個人還採取了開放式的調絃(這裡就涉及到上面提到的改編譜子的能力),這樣孩子不需要先學習複雜的和絃手型和左手基本功就能在短時間內就學會幾首簡單的彈唱曲子,就可以極大的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他會感到原來吉他是這麼的神奇,甚至他會十分的崇拜你,所以往後走,基本上你說什麼他信什麼,比如要讓他練基本功,哪怕非常枯燥他也不會產生任何怨言了。)上面都算是拋磚引玉吧,要做好教學絕不是人們認為的那麼簡單。光我個人的教學經驗,上面提到的大概也只佔了30%(很多細節處理才是精髓,但很難用簡短的文字來描述)。所以,一步一個腳印,先把彈的部分做好,再考慮教學的事情。用簡短的幾句話來總結就是:首先自己要成為“不靠譜”就能彈琴的人,其次自己要成為“不搜譜”就能彈新歌的人,然後要成為一個有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歡吉他”的人,最後要成為一個有方法讓學生“信任你這個老師”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小屁孩遇上萌犬,會發生怎樣讓人哭笑不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