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甄玉嬈,父親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有一姐姐名為甄嬛。
從小我便豐衣足食,生活無憂,受父母疼愛,得長姐寵溺,流朱浣碧和我亦情同姐妹,日子甚是舒心愜意。
是的,在平常人家裡,如我這般最小的孩子可以不諳世事,保持一派天真,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將生活的艱辛擋在窗外。
直到長姐選秀進宮,我雖年紀尚小不甚明白,但看著父親母親和長姐都淚流滿面、不忍別離之場景,知曉了從此一家人再難相見,也初初體會到悲傷的滋味。
尤記得長姐臨別時對父母所言:
家中無子,女兒自然多盡孝道,我若不去選秀,多年後也會是玉嬈。
心中略有所思,百感交集,我甄氏一族的榮辱,從長姐當選的那一天開始,就和皇帝的恩寵連成一線。
長姐進宮那一日,外人看著甄府風光無限,鄰里百姓都圍觀讚歎。
但是我知道,這並非長姐所願,實屬無奈,我只願有流朱浣碧兩位姐姐陪伴,長姐在宮中能不那麼孤單寂寞。
慶幸的是,聽聞長姐入宮後,聖眷優渥、步步高昇,短短時日,已被封為莞嬪,父親也因此更得聖眷。
甄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說的大概即是我吧。
九歲那年,我閒時隨母親入宮,第一次看望皇宮中的長姐。
皇宮裡金碧輝煌,雕樑畫棟,美不勝收。
我見到了長姐的“椒房之寵”、華貴宮服、稀世珍寶、藍田玉鞋......著實一番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榮寵,同時趨炎附勢的人也如同過江之鯽。
但只聽長姐黯然對母親道:
外人看我是風光無限,可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母親擺手示意,長姐自知失言,不再多說,轉而同我調笑打趣。
恍惚間,似乎又回到長姐還在家中未出閣的日子。
片刻的溫馨歡愉過後,又是長久的別離。
從那時起,我便隱隱地知道,長姐受盡恩寵、人人豔羨,但並非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雖然彼時我年紀尚小,但前來甄府謀算著結親的人絡繹不絕,跟紅頂白一向是人之常情。
那時我便暗暗下定決心:我這一生,不求榮華富貴,只嫁一心一意對我之人。
朝廷風雲瞬息變幻,波雲詭譎,轉眼間,甄府一朝失勢。
長姐自請甘露寺帶髮修行,父親被人陷害流放寧古塔,甄府被查抄,侍女僕從一律變賣,整個甄家如同傾頹的大廈一敗塗地。
那些昔日裡意圖攀附的人們此刻唯恐殃及自身,忙不迭地作鳥獸散。
我一夜之間,切身體會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的威力,它如同一隻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手,既可以讓你扶搖直上九萬里,也可以讓你家破人亡各奔散。
自此,我的心底,對於權勢和富貴,生出一份疏離、警覺,甚至厭惡。
此後的流放之旅,可謂是“風霜刀劍嚴相逼”。
我從未想過寧古塔是如此苦寒之地,環境惡劣、寸草不生、五穀不長。
這段日子究竟有多麼的艱苦?大概是我曾經無法想象,如今咬牙煎熬,此後畢生難忘的“黑洞”生活。
再難的日子我也可以咬牙隱忍,可父母已一把年紀,還要受如此之苦,我心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鬱郁間,不禁落下淚來,長夜漫漫,似乎看不盡的黑暗。
一夜長大的滋味,原來如此。
苦難是使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
也許數年嚴峻的生存環境塑造了我剛烈的性情,也同時助我熬過生命中的嚴冬。
光陰荏苒,甄家的命運終於隨著長姐的回宮漸漸回暖。
昔日的長姐甄嬛如今冠以“鈕祜祿氏”,被封為熹貴妃,而我,也終得以重見光明。
一別數年,再見長姐,未言語,心已酸,彼此都悲痛難抑,淚眼婆娑,此時無聲勝有聲。
之後,我安心在宮裡住著,陪伴待產的長姐。
長姐的“永壽宮”較昔日的“碎玉軒”,更加富麗堂皇,可這些似乎襯得長姐的心裡更深的憂鬱。
遇見允禧,純屬偶然。
初初時,我對這位眉目俊朗、身姿挺拔的慎貝勒並無好感,只因他一口斷定我也是皇帝的嬪妃。
我叫甄玉嬈,父親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有一姐姐名為甄嬛。
從小我便豐衣足食,生活無憂,受父母疼愛,得長姐寵溺,流朱浣碧和我亦情同姐妹,日子甚是舒心愜意。
是的,在平常人家裡,如我這般最小的孩子可以不諳世事,保持一派天真,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將生活的艱辛擋在窗外。
直到長姐選秀進宮,我雖年紀尚小不甚明白,但看著父親母親和長姐都淚流滿面、不忍別離之場景,知曉了從此一家人再難相見,也初初體會到悲傷的滋味。
尤記得長姐臨別時對父母所言:
家中無子,女兒自然多盡孝道,我若不去選秀,多年後也會是玉嬈。
心中略有所思,百感交集,我甄氏一族的榮辱,從長姐當選的那一天開始,就和皇帝的恩寵連成一線。
長姐進宮那一日,外人看著甄府風光無限,鄰里百姓都圍觀讚歎。
但是我知道,這並非長姐所願,實屬無奈,我只願有流朱浣碧兩位姐姐陪伴,長姐在宮中能不那麼孤單寂寞。
慶幸的是,聽聞長姐入宮後,聖眷優渥、步步高昇,短短時日,已被封為莞嬪,父親也因此更得聖眷。
甄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說的大概即是我吧。
九歲那年,我閒時隨母親入宮,第一次看望皇宮中的長姐。
皇宮裡金碧輝煌,雕樑畫棟,美不勝收。
我見到了長姐的“椒房之寵”、華貴宮服、稀世珍寶、藍田玉鞋......著實一番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榮寵,同時趨炎附勢的人也如同過江之鯽。
但只聽長姐黯然對母親道:
外人看我是風光無限,可是,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母親擺手示意,長姐自知失言,不再多說,轉而同我調笑打趣。
恍惚間,似乎又回到長姐還在家中未出閣的日子。
片刻的溫馨歡愉過後,又是長久的別離。
從那時起,我便隱隱地知道,長姐受盡恩寵、人人豔羨,但並非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雖然彼時我年紀尚小,但前來甄府謀算著結親的人絡繹不絕,跟紅頂白一向是人之常情。
那時我便暗暗下定決心:我這一生,不求榮華富貴,只嫁一心一意對我之人。
朝廷風雲瞬息變幻,波雲詭譎,轉眼間,甄府一朝失勢。
長姐自請甘露寺帶髮修行,父親被人陷害流放寧古塔,甄府被查抄,侍女僕從一律變賣,整個甄家如同傾頹的大廈一敗塗地。
那些昔日裡意圖攀附的人們此刻唯恐殃及自身,忙不迭地作鳥獸散。
我一夜之間,切身體會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的威力,它如同一隻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手,既可以讓你扶搖直上九萬里,也可以讓你家破人亡各奔散。
自此,我的心底,對於權勢和富貴,生出一份疏離、警覺,甚至厭惡。
此後的流放之旅,可謂是“風霜刀劍嚴相逼”。
我從未想過寧古塔是如此苦寒之地,環境惡劣、寸草不生、五穀不長。
這段日子究竟有多麼的艱苦?大概是我曾經無法想象,如今咬牙煎熬,此後畢生難忘的“黑洞”生活。
再難的日子我也可以咬牙隱忍,可父母已一把年紀,還要受如此之苦,我心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鬱郁間,不禁落下淚來,長夜漫漫,似乎看不盡的黑暗。
一夜長大的滋味,原來如此。
苦難是使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
也許數年嚴峻的生存環境塑造了我剛烈的性情,也同時助我熬過生命中的嚴冬。
光陰荏苒,甄家的命運終於隨著長姐的回宮漸漸回暖。
昔日的長姐甄嬛如今冠以“鈕祜祿氏”,被封為熹貴妃,而我,也終得以重見光明。
一別數年,再見長姐,未言語,心已酸,彼此都悲痛難抑,淚眼婆娑,此時無聲勝有聲。
之後,我安心在宮裡住著,陪伴待產的長姐。
長姐的“永壽宮”較昔日的“碎玉軒”,更加富麗堂皇,可這些似乎襯得長姐的心裡更深的憂鬱。
遇見允禧,純屬偶然。
初初時,我對這位眉目俊朗、身姿挺拔的慎貝勒並無好感,只因他一口斷定我也是皇帝的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