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句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走得太快,把一些東西給忘卻了,或者說遺失了。 依然是那片天空,雲來了又去;依然是那片大海,水退了又漲;依然是那片叢林,花謝了又開。 還是那些人嗎?來來往往聚聚散散。還是那些事嗎?哭哭笑笑纏纏綿綿。還是那條路嗎?匆匆忙忙進進退退。 但許多人就這麼執迷不悟或無奈地“快生活”著,卻一點都不快活。所以這個時代便成了“掙命的時代”、“有病沒工夫呻吟的時代”、“靈魂被肉體拋棄的時代等等。就因為生活已快得靈魂都跟不上肉體了,所以不願讓靈與肉分離的人們開始呼喚“慢生活”。 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人往前走,風向後追。記憶如風,且走且停,可能調皮地紮營在某個Sunny明媚的草原,讓心靈沐浴在一片溫馨和煦之中,也可能無奈地停駐於遍佈陰霾的山谷,只剩淚水在臉上放肆任性,但這走走停停的記憶,又似乎並不為沿途風景所誘惑,將大多數時間用在了行走之上,有人曾說:“遺忘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細細品味,不無道理。一切都在消逝,悲傷的,快樂的,重要的,不重要的。 無論是從一些離譜的行為,或是憂傷的文字當中,都能夠看出我們的內心世界:由成長帶來的躁動與深深恐懼。在我們看來成長就意味著失去,失去童年的夥伴,失去兒時的純真,失去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們擁有的是掛在脖子上的一串閃光的鑰匙,擁有的是一間屬於自己的大房間和成堆的玩具,但我們依舊是貧窮的孩子,因為我們缺少一雙同齡人的手。越是缺乏,就越是珍惜,越是珍惜,就越容易失去。似乎生活對於我們就是這麼吝嗇,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好朋友們不斷地離自己遠去,當時的美好友情也被時間長河裡的濁水不斷沖刷而淡了滋味。無論我們怎樣想方設法,最後的結局總是一樣:人去樓空,留下的只有懷念。在我們彼此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世上每一件東西都有它的保質期的時候,我們便沉默了,一味嘗試去抓住過去的尾巴,害怕面對飛逝的現實以及對未來一片茫然與不安。於是,有了郭敬明、張悅然寫的那一類透明而憂傷的文字,將內心中小小的一滴眼睛,擴大,成了一片冬天的大海。 慢點走,等等自己的靈魂! 再回觀現實社會,好事者可能會去追尋這個故事後面的真相:韓寒真的以3500元/m2的低價賣出那套房子嗎?可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難道事情原本不應該是這樣的嗎?中華文明縱橫幾千年,早在遙遠的古時代,我們便有“買賣公平”,“童叟無欺”的行為規則,還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美德,這些在過去的時代極其普通的行為。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只是書本上的文字? 時間對什麼人都一樣,就那麼多,快還是慢,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說明,沒幾個人能忙成偉人,能像長江黃河或大海那樣掀濤作浪。那麼我們多數人就從容地甘做不大不小的河,順其自然地向生活的海洋流淌吧。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美談》中就提到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欣賞就是審美。一點審美時間都沒有的生活,無論如何算不得幸福生活。所以我們不管怎麼忙,也要擠時間唱一會兒“馬兒喲,你慢些走,把那迷人的景色看個夠”! 散文《���Q》中說:“���Q自然是有閒階級的事兒,然而像我們這些‘無閒的人’,有時也不妨忙裡偷閒���Q���Q,因為我們不能讓我們的精神終日緊張得像一面鼓!”像鼓也罷了,若精神終日繃得像琴絃,一觸便會斷的,命若琴絃啊。提倡慢生活並不是在號召大家遊手好閒過懶日子,而是警示我們提高生活質量。這個質量,絕不能單以錢和物論,一定要關乎精神,關乎幸福指數。 物慾太強的人,不會有閒;樣樣不捨的人,不會有閒;而無閒的人,一定會有時間生病;輕視慢生活的人,一定會快速走向墳墓!讓我們的肉體慢點走吧,等等靈魂。給點分把 打了這麼多字 西西~
印度有一句諺語:請走慢一點,等一等靈魂。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走得太快,把一些東西給忘卻了,或者說遺失了。 依然是那片天空,雲來了又去;依然是那片大海,水退了又漲;依然是那片叢林,花謝了又開。 還是那些人嗎?來來往往聚聚散散。還是那些事嗎?哭哭笑笑纏纏綿綿。還是那條路嗎?匆匆忙忙進進退退。 但許多人就這麼執迷不悟或無奈地“快生活”著,卻一點都不快活。所以這個時代便成了“掙命的時代”、“有病沒工夫呻吟的時代”、“靈魂被肉體拋棄的時代等等。就因為生活已快得靈魂都跟不上肉體了,所以不願讓靈與肉分離的人們開始呼喚“慢生活”。 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人往前走,風向後追。記憶如風,且走且停,可能調皮地紮營在某個Sunny明媚的草原,讓心靈沐浴在一片溫馨和煦之中,也可能無奈地停駐於遍佈陰霾的山谷,只剩淚水在臉上放肆任性,但這走走停停的記憶,又似乎並不為沿途風景所誘惑,將大多數時間用在了行走之上,有人曾說:“遺忘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細細品味,不無道理。一切都在消逝,悲傷的,快樂的,重要的,不重要的。 無論是從一些離譜的行為,或是憂傷的文字當中,都能夠看出我們的內心世界:由成長帶來的躁動與深深恐懼。在我們看來成長就意味著失去,失去童年的夥伴,失去兒時的純真,失去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們擁有的是掛在脖子上的一串閃光的鑰匙,擁有的是一間屬於自己的大房間和成堆的玩具,但我們依舊是貧窮的孩子,因為我們缺少一雙同齡人的手。越是缺乏,就越是珍惜,越是珍惜,就越容易失去。似乎生活對於我們就是這麼吝嗇,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好朋友們不斷地離自己遠去,當時的美好友情也被時間長河裡的濁水不斷沖刷而淡了滋味。無論我們怎樣想方設法,最後的結局總是一樣:人去樓空,留下的只有懷念。在我們彼此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世上每一件東西都有它的保質期的時候,我們便沉默了,一味嘗試去抓住過去的尾巴,害怕面對飛逝的現實以及對未來一片茫然與不安。於是,有了郭敬明、張悅然寫的那一類透明而憂傷的文字,將內心中小小的一滴眼睛,擴大,成了一片冬天的大海。 慢點走,等等自己的靈魂! 再回觀現實社會,好事者可能會去追尋這個故事後面的真相:韓寒真的以3500元/m2的低價賣出那套房子嗎?可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難道事情原本不應該是這樣的嗎?中華文明縱橫幾千年,早在遙遠的古時代,我們便有“買賣公平”,“童叟無欺”的行為規則,還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美德,這些在過去的時代極其普通的行為。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只是書本上的文字? 時間對什麼人都一樣,就那麼多,快還是慢,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說明,沒幾個人能忙成偉人,能像長江黃河或大海那樣掀濤作浪。那麼我們多數人就從容地甘做不大不小的河,順其自然地向生活的海洋流淌吧。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美談》中就提到這樣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欣賞就是審美。一點審美時間都沒有的生活,無論如何算不得幸福生活。所以我們不管怎麼忙,也要擠時間唱一會兒“馬兒喲,你慢些走,把那迷人的景色看個夠”! 散文《���Q》中說:“���Q自然是有閒階級的事兒,然而像我們這些‘無閒的人’,有時也不妨忙裡偷閒���Q���Q,因為我們不能讓我們的精神終日緊張得像一面鼓!”像鼓也罷了,若精神終日繃得像琴絃,一觸便會斷的,命若琴絃啊。提倡慢生活並不是在號召大家遊手好閒過懶日子,而是警示我們提高生活質量。這個質量,絕不能單以錢和物論,一定要關乎精神,關乎幸福指數。 物慾太強的人,不會有閒;樣樣不捨的人,不會有閒;而無閒的人,一定會有時間生病;輕視慢生活的人,一定會快速走向墳墓!讓我們的肉體慢點走吧,等等靈魂。給點分把 打了這麼多字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