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東老王
-
2 # 本地音樂
教育孩子不要過度善良,首先這個度是誰來定的呢,很明顯是由您來定的,但是往往這個不一定準確,而是憑著您的成長經驗來判斷。我覺得孩子成長需要家長幫忙建立一個正確的善良的世界觀,至於度的問題看孩子自己成長來體會。就拿扶老人這件事,從教育的角度我們要告訴小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扶起老人是對的,是善良。但是從方法論的角度,扶起老人存在被訛的風險,自己力量有限不能扶起,甚至老人存在疾病並不能隨意扶起。所以我的結論是善良並不存在度的問題,而是實施方法的不同。
-
3 # 使用者4296958095465
你教育孩保護自己沒錯,但是良心是心理沒什麼,那才幹淨。情商高是當領導的料子,孩敢大聲講話,看人的優點,並能大聲講別人的優點,這才能培養高情商。從小就教孩行善有選擇,這太複雜了。
-
4 # 紅梅贊
教育孩子要保持善良的本質,以人為善,真誠待人,厚道做人,但是不要無原則的善良,不要愚善,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辨別是非,辨別真假,讓善良帶點鋒芒!
-
5 # 說文解字成贇談
首先感謝邀請。
善心,善良,善行,懲惡揚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應該繼承發揚倡導的。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是說,修善積德的個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慶。作惡壞德的,必將有更多的禍殃。這和民間流傳的一句話相對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說法也比較盛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活一世,不要當濫好人”。那到底要怎麼為善,尺度有哪些呢,又如何界定?這方面要辯證的看。
我們要做到起心動念為善,要修身養性積德,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讓自己歡喜愉悅,同時待人接物和善相處,讓身邊人也開心快樂。但是現實中,“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事例比比皆是,久而久之就迷失了方向,淪為人浮於事,混沌過日。這裡要把握幾點:
一、善良有界限。
善良,不是無原則的,不加區分的,盲目的行善。人人崇尚真善美,但不能僅看人的外表或言行,要聽其言,觀其行。對待身邊一些危害社會安全或明顯違背道德風尚的行為,則要劃清界限,予以制止。
二、善良有尺度。
小善大善都是善,要量力而行,不要過多超出自己能力承受範圍而苦行善。儒家以詩禮冢,佛門講要修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良言相勸是為善,愛心傳遞是為善,助人為樂是為善,雪中送炭是為善,終止犯罪是為善,就是這麼簡單。
三、善良有力量。
善行無處不在,有是無意識的,也有是發自內心的,有是不追求回報的,也有想贏得認可肯定的,凡此種種,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層次,位置,角度,貢獻,出發點不同,對善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如恪盡職守的城管和佔道經營的攤販經常發生矛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又是終身老師,孩子能取得多大成就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我們要大膽透過言傳身教和翔實案例體驗激發培養孩子善良的本性,善良的能力,善良的影響。
善的最高境界莫過於老子在《道德經》的著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說,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這在《大學》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也有體現。
豐子愷先生在《不寵無驚過一生》有段話很應景,“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善寬以懷,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業。這般,最佳!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怍於人,無懼於鬼。這樣,人生!”與大家共勉。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清楚何為善? 新華漢語典“善”的首選定義為: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心,並不是指一時的善念,是指一個人善的本質,一個人一直保持的善良的心。善行,是指一個人表現出好的行為,這種表現是否出自真心就另當別論了。那何為“真善”呢?林語堂先生曾經說過:“一顆良好的心,一種愛人的性情,一種坦直、誠懇、忠厚、寬恕的精神”。真善評判的不單單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價值取向。
簡言之:“善”——就是“利他”!凡是有益於他人的是善。有益於他人,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的。 幫助別人是善,知錯就改也是善。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們教育孩子,就是要讓他們分清何為善,何為惡?善惡四種標準∶ (一) 對己對他都有利的是善; (二) 對己不利但對他人有利的是大善; (三) 對己對他都不利的是惡; (四) 對己有利對他人不利的是大惡。 害他終害己,而致己他俱害,故為惡。 利他終利己,而成己他俱利,故為善。
行善看似簡單,其實也是最難的。缺乏智慧的行善,有時比作惡更惡。行善要看物件,比如對惡人行善就是助紂為虐。慈悲為懷,不是讓人做濫好人,有時候,嫉惡如仇才是真正的慈悲!
佈施行善,是積福累德的一種途徑。但如果本心不純,善行也就不真了。己不由心,身又豈能由己?
古人云: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所以我們一定要教導孩子有善心,有善言,有善行,做到知行合一。
你教導孩子心地善良,待人和善是正確的,是明智之舉,但不是適當善良,而是要明智的行善,選對行善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