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農人洋蔥頭

    小編純粹就是誤導,感情綁架,你上當受騙就是貪便宜,那也不是因為農民,是在網上投機倒把的運作人員,真正的農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你有沒有親眼見到農民把香蕉砍在地裡,把大蒜用機器打在地裡,把荔枝用裝機鏟在土裡,把芒果用粉碎機粉地裡……我親身經歷或者親眼所見,小編這樣子提問純粹就是自己受騙在感情綁架,農民會網上開店,會炒作還種個屁的地,小編不信可以出來走兩步!

  • 2 # IT狗仔兒

    其實說起悲情營銷,便讓我想起了那位“滯銷大爺”。看下圖,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大爺用略帶焦慮的眼神望著遠方,而身後的背景從橘子換成了檸檬,之後又被換成了辣椒...

    或許這只是攝影師只是無心的一次拍攝,但是卻屢屢受到了“有心人士”的利用。從而騙取消費者的同情與善良。有利可圖且屢試不爽,悲情牌的最終結果就是成為了水果商最愛玩的營銷模式。

    像是廣東徐聞的菠蘿、安徽一帶的蜜橘等農產品也都曾採用這種方式進行營銷,賺取網友的同情心。雖然這些水果商是賺到了,但是損害的卻是當地水果的品牌形象和果農的利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個權威機構來監督農產品滯銷的假象以及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民,可以是平臺也可以是政府。在平臺中有輕鬆籌以及近日新推出農產品滯銷幫助中心的京東生鮮。

    相比於輕鬆籌,京東生鮮的優勢在於更直接簡單,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有生鮮農產品處於滯銷狀態,那麼你便可以隨時在微博上@有你的京東生鮮,或者直接發郵件也可以,三個工作日內就可以得到反饋,知曉其中真假。

    這讓我感覺很不錯,這樣不但能夠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農民,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甄別、避免這種濫用現象,保障到消費者手裡的產品都是真實的。當然,如果在京東生鮮幫助農產品滯銷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那實施起來應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我想說的是,同情心可以有,有同情心也說明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情心要用對地方,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同情心氾濫到被他人利用做嫁衣。

  • 3 # 巴拉巴拉的人生

    我不懷疑這裡面有些是真實情況,但絕大部分還是打著苦情牌利用同情心的營銷手段。 可能我這人不容易被打動,所以我並沒有伸出“援助之手”,無從知道有沒有被欺騙。不過我家姐姐倒是買了幾次義賣櫻桃,快遞到家時挑出來能吃的櫻桃不到三分之一,其餘的全爛了,這不排除櫻桃本身就不宜過長存放吧。其實如果真是農民們產品滯銷,無論寄到手裡的水果好壞如何,我們都是抱著顆愛心助農的心目的是幫一把,未必在乎最終收到的是什麼。但是這樣的善心,卻被一些無良商家或個人利用,擱誰心裡都不舒服。

    如今你往各大電商平臺一搜“愛心助農”,成片的助農產品嘩啦啦的一大堆,點開產品甚至還有一大段的悲情故事和影片,甚至同個滯銷大爺的人像會p在不同的農產品中,“愛心助農”變成了一種營銷套路。打著愛心助農的名義,賣的卻是各種粗劣的商品,以各種劣質農產品來搪塞消費者,打著“賣慘”的方式,消費著大家的情感,不僅傷害了愛心人士的心又傷錢。

    俗話說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消費者不再相信“悲情營銷”,那些真正有困難的農民需要愛心助農時,大家卻把善良藏了起來,因為分不清真假。這樣的營銷手段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也損害了一些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形象。

    “愛心助農”被不法分子和唯利是圖的小人鑽了空子,歸根結底還是市場供需失衡所致。這裡提醒農民朋友們切勿盲目跟風,要結合市場需求,合理栽種農產品,同時當地政府要提供精準“入市”的服務,精準扶貧,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滯銷之痛,畢竟“愛心助農”只是權宜之計,而非長遠之策。

  • 4 # 勤巴脆李銷售一蝦

    答:有,這個情況好像每個人都遇到過,今年又是大蒜的滯銷年,很多人在網上發影片,說大蒜賣不出去,讓他爛在地裡,有的把大蒜扔在河裡等等。

    但是我想說滯銷產品不能怪任何人,因為所以的滯銷產品都是因為盲目的跟風造成的,看到今年行情好了就去跟風,行情不好就不種。

    雖然大家都是為了生活,但是並不值得人同情,所以一般不需要的滯銷產品還是不要買了,市場就是要有一定的難度才能迴歸正常的。

  • 5 # 惠農圈

    這段時間滯銷大爺的頭像可謂是火了,在不同的農產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隨之而來的是大家對這個 廣告人的吐槽和質疑,他已經完全成為博取大家同情心的工具,甚至已經成為電商促銷的形象。

    但在這個過程中賣水果的是果販子,營銷廣告的是商鋪,和農民一點關係都沒有,該滯銷的還是滯銷,但經銷商卻在一旁偷笑。 在朋友圈中經常能夠看到水果滯銷的微商廣告,雖然上面的臺詞寫的很認真,但大家的同情心其實早就被揮霍了。當然其中自然有真的果農滯銷,畢竟現在的市場中滯銷的果蔬越來越多,但商家卻利用這個機會趁機造勢,為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這些水果的價格並沒有便宜多少,加上快遞費甚至比市場中的還要貴,可見這些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畢竟滯銷的農民很少會透過網路銷售,就算是銷售也不會有這些精心處理的圖片,更不會有這些陳詞氾濫的廣告。這些鋪天蓋地的苦情牌營銷策略,可能在前幾年還可以盛行,但現在大家逐漸明白了。滯銷的是農民,賺錢的是商家,商家是賺錢了,大家的同情心也送出去了,但實際上農民該滯銷的還是滯銷,一點改變都沒有。

    正因為這些所謂的電商推銷方式,讓大家對此十分的反感,縱然有很多的感人故事,但他們從農民手中的收購價卻依舊只是幾毛錢一斤,他們只是在利用愛心的名義獲取自己的利潤。受傷害的是真正滯銷的果農和大家的善良,大家怎麼看呢?

  • 6 # 心勇4

    在20年前,北京也有這樣的問題,今年你家種子這個菜掙錢了,明年街坊鄰居都種,價格一下就下來了。我記得在1990年左右,當時大白菜滯銷,地理白菜沒人要,農戶也不收,一直爛在地裡。

    農產品滯銷說明資訊不對稱,信心自以為是。為什麼滯銷,這和包產到戶各自為戰有直接關係。耕作自由了,但是銷路和種植品種是農民大問題!??實際這就是叫一個職業農民變成多面手,最少要會經商。所以後期老百姓自發的又走上聯合,就像五十年代的初級社,搞起農產品合作社,用以開啟銷路!!

    現在有電商平臺,但是這個滿足不了農產品巨大的產量,電商可以搞差異化行銷,當前中國要想搞好農產品銷售,批發市場當前不能撤銷,農貿市場是面對廣大老百姓的第一渠道。現在國家雖然推出了農產品期貨交易,但是隻能適合小麥,玉米等超大宗農產品。

    中國的土地採用了小農經營模式,因為國家已經認識到聯產承包的弊病,但是這個模式還要走,只是適應市場,許可農民土地流轉,但是不可能出現美國的耕作方式,美國私人一個小農場最少也有2000多畝地,私人大農場兩萬--五萬畝,產業化耕作,成本自然下降。

    中國人土地情感最濃。還有就是中國的土地情況南北差異很大。南方農田多是零碎的,北方是大面積,但是分產到戶,耕作成本高。西北農民,六七十年代修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進入九十年代在農業水利投入基本看不到了,靠天吃飯又回來了。

    東北是中國唯一可以推廣大型機械化耕作的地方,但是國營農場退出歷史舞臺,實際實施的也不好。

    總結:農民有農民的苦,也有他的樂;城裡人有城裡人的樂,也有他的苦。同步同情,各安天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茸可不可以人工種植?哪類人群需要吃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