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震強
-
2 #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樣的問題,真的覺得很奇怪,寶寶又不是漏斗,哪裡有上面剛灌進去,下面就拉出來了呢?其實,這樣的情況確實有,而且原因大多是因為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
一、究竟是什麼情況?
這樣的情況基本是乳糖不耐受了。
二、為什麼會發生
乳糖不耐受就是寶寶體內缺乏乳糖酶,不能消化有乳糖酶的東西,奶粉裡面乳糖酶會比較豐富,所以,在喝進寶寶肚子裡面就不能消化,導致寶寶脹氣,不能消化,最後拉肚子,並且便便是餿臭的水樣大便。
三、可以怎麼辦?
寶寶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就不能接受有乳糖的東西,缺乏乳糖酶,就需要補充乳糖酶。如果喝奶粉的寶寶可以選擇無乳糖的奶粉。但是如果是母乳餵養,乳糖不耐受,那就需要用其他方法了。我們可以選擇新增乳糖酶,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市面上也有。
四、什麼情況下還會出現
有些寶寶是一開始沒有乳糖酶缺乏,喝奶好好的,在之後如果有過腹瀉、轉奶不當等情況發生之後,會繼發性的出現乳糖不耐受的問題。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容易拉肚子,需要考慮乳糖酶的繼發性缺乏,建議可以準備一下,如果出現可以用一下。
【一般都是乳糖不耐受造成的...】
|腹瀉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率極高,僅次於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是危害中國兒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腹瀉的高發是6個月至2歲,近十年,在嬰兒腹瀉中乳糖不耐受(LI)的發生率為46.9%~70.0%。
|如不能早期確診,部分患兒會演變成遷延性(病程2周至2個月)或慢性腹瀉(病程>2個月),乳糖不耐受症導致的慢性腹瀉可引起嬰兒多種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營養不良和生長髮育障礙等嚴重後果。
【什麼是乳糖不耐受】
|嬰兒乳糖不耐受症是由於乳糖酶缺乏,不能完成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病。
|乳糖是乳製品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可為機體提供能量, 亦可透過分解促進腦苷脂合成, 進而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發育。
|母乳中乳糖含量為7.2 g/100 ml,牛乳中乳糖含量為4.7g/100 ml。
|嬰兒飲食以母乳或牛乳為主,這兩種乳品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
|小腸粘膜表面絨毛的頂端是分泌乳糖酶的地方,如分泌量減少或活性不高就不能完全消化和分解乳汁中的乳糖。
|部分乳糖經大便排出體外,使糞中還原糖增加;部分留在結腸內的乳糖被結腸菌群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
|乳酸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而出現腹瀉。CO2在腸道內產生脹氣和增強腸蠕動,使嬰兒表現不安,偶爾還可能誘發腸痙攣而出現腸絞痛。
【原因及型別】
1、原發性乳糖不耐受症:
由於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它的發生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還有不少新生兒和早產兒由於腸粘膜發育不夠成熟或乳糖酶活性暫時低下,對乳糖暫時不耐受,大便次數多,待活性正常後大便次數即減少。
乳糖酶基因的多型位點透過轉錄增強子增強乳糖酶啟動子活性來保持乳糖酶的持續活性。
目前已發現多個多型位點與乳糖酶活性有關。
2、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型:
平時能消化吸收乳製品中的乳糖, 當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導致小腸絨毛膜上皮細胞受損時, 分泌乳糖酶減少而繼髮乳糖不耐受。
輪狀病毒可侵犯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使絨毛變鈍、脫落, 而乳糖酶主要是這一部位分泌。輪狀病毒感染最易影響乳糖酶分泌, 從而繼髮乳糖不耐受。
【臨床表現】
1、主要症狀是腹瀉,次數為每日≥4次;大部分患嬰腸道氣體多,常帶出少量糞便在尿布上,大便黃色或青綠色,稀糊狀,夾有奶塊,泡沫多,少數嬰兒有回奶或嘔吐。
2、約有半數嬰兒因腸內脹氣,感到不適,表現不同程度的不安,容易哭鬧,經過治療腹瀉好轉後即變得安寧。
3、腸絞痛為另一症狀,較少見。以陣發性劇哭起病,撫慰無效,排出稀薄便後,劇哭即止。
|在腹瀉過程中可能發生輪狀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此時腹瀉加重,成水樣便,發生脫水,比正常嬰兒上呼吸道感染伴腹瀉時的症狀重,但經靜脈液體治療後很快好轉,繼續用無乳糖奶粉,仍可取得良好效果。
【診斷要點】
|餵養史以母乳或(和)牛乳為主,起病在新生兒或3-4個月以內的嬰兒,症狀以腹瀉為主,可伴不安寧,偶發腸絞痛。
|大便常規化驗陰性,還原糖和PH測定提示乳糖不耐受症;或基因檢測鑑定是否先天乳糖耐受性下降。
|對無乳糖牛奶、豆奶或酸奶治療效果好,換用普通牛乳或母乳餵養後又出現腹瀉。
【治療推薦】
|乳糖不耐受症的腹瀉如次數在新生兒≤4次/日,嬰兒≤3次/日,大便為糊狀,不影響生長髮育者,不一定需要特殊治療。
|只有那些腹瀉次數多(>4次/日)、體重增加緩慢的新生兒和嬰兒,在餵養方面需要加以調整。
|因患兒對乳糖不耐受的程度各不相同,母乳又是嬰兒最好的乳品,應儘可能利用母乳餵養,但要適當減少餵乳次數。
【建議】:
|先減少母乳次數的一半,間隔以無或少乳糖的食品替代,如腹瀉能在2-3天內減少至3次/日以下,可再增加母乳1-2次,如仍在4次/日以上則再減少母乳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