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徐哥

    小麥紋枯病分佈與為害

    小麥紋枯病又稱立枯病、尖眼點病,廣泛分佈於中國小麥產區,而且近年來危害有加重趨勢。主要為害小麥葉鞘、莖杆,小麥受害後,輕者因輸導組織受損而形成枯白穗,籽粒灌漿不足,千粒重降低,重者造成小麥單株或成片死亡。一般減產10%左右,如果是嚴重者減產30%~40%,給種植的小麥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害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主要病害之一。

    小麥紋枯病症狀與特徵

    小麥紋枯病主要侵染小麥葉鞘和莖稈,小麥受害後,在不同生育階段所表現的症狀不同。幼苗發病抽期,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黃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後病部顏色變深,病斑逐漸擴大而相連形成雲紋狀,並向內側發展為害莖稈,重病株基部一、二節變黑甚至腐爛死亡,形成枯白穗。在潮溼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白色菌絲體,有時出現白色粉狀物,後期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菌核(小黑點)。

    小麥紋枯病發病規律

    【1】病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病殘體上越夏或越冬,成為初侵染主要菌源。在北方冬麥區,紋枯病發病和發展大致可分為冬前發生期、越冬期、早春返青上升期、拔葉後盛發期和抽穗後穩定期五個階段。小麥播種發芽後,接觸土壤的葉鞘被紋枯病病菌侵染,在土表處形成橢圓形或梭形病斑。此期病株較少,多零星發生,播種早的田塊冬前有一個明顯的侵染高峰,冬季小麥進入越冬期,紋枯病發展緩慢或停止發展,病株率變化小,早春小麥返青後隨氣溫升高,病情主要在分櫱之間橫向發展,病株率明顯增加。伴隨小麥拔節,病情開始向地表以上的葉鞘發展,嚴重時病菌穿透葉鞘侵染莖稈,病株率和嚴重度急劇增加,形成冬後發病高峰。小麥抽穗後病株率無太大變化,病情趨於穩定,但小麥莖稈為害嚴重度增加,嚴重的可造成田間枯田穗。在溫暖地區,小麥無明顯的越冬期,紋枯病病菌也無越冬期,而是繼續發生發展,春季為害程度會較重。

    【2】小麥紋枯病屬土居性病害,該病發生與氣候和栽培條件密切相關。氣溫和土壤溼度是影響病情的主要因素,日均氣溫20~25度時病情發展迅速,高於30度病情受抑制,高於32.5度病害停止發展。小麥播種過早,冬前旺長,偏施拿氮肥或施用帶有病殘體而未腐熟的糞肥,群體大的麥田發病重;秋、冬季氣溫偏高,春季多雨,病田連作有利於發病。高沙土地紋枯病重於黏土地,黏土地重於鹽鹼地,小麥品種間對病害的抗性差異大。

    科學防治措施 防治上應強化農業防治,即種子處理與生長期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病品種,合理輪作;科學配方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忌偏施、過量施用氮肥,控制小麥旺長;適期退播,合理密植,培育壯苗,防止田間鬱閉;合理澆水,忌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澇,做到田間無積水,保持田間較低的溼度。

    【2】藥劑拌種:用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50~65mL,或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200~300mL,或15%三唑醇可溼性粉劑200~300g,拌麥種100kg。拌種時應嚴格控制用藥量,避免影響種子發芽。

    【3】生長期防治:在小麥返青至拔節前,田間平均病株率達10%~15%應迅速防治。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150mL,或20%井岡黴素可溼性粉劑30g,對水60~75kg噴霧;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45~60g,或25%丙環唑乳油30~40g,對水40~50kg噴霧。噴霧時要重點噴灑小麥莖基部,使植株中下部充分著藥,提高防治效果。

  • 2 # Mr一Rich

    小麥紋枯病主要發生在小麥的葉鞘和莖稈上。小麥拔節後,症狀逐漸明顯。發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黃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以後,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並向內側發展為害莖部,重病株基部一、二節變黑甚至腐爛,常早期死亡。小麥生長中期至後期,葉鞘上的病斑呈雲紋狀花紋。病斑無規則,嚴重時包圍全葉鞘,使葉鞘及葉片早枯。在田間溼度大,通氣性不好的條件下,病鞘與莖稈之間或病斑表面,常產生白色黴狀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黃色或黃褐色的黴狀小團,擔孢子單細胞,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基部稍尖,無色。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後開始侵染為害。在田間發病過程可分5個階段即冬前發病期、越冬期、橫向擴充套件期、嚴重度增長期及枯白穗發生期。冬前發病期 小麥中發芽後,接觸土壤的葉鞘被紋枯菌侵染,症狀發生在土表處或略高於土面處,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左右。越冬期 外層病葉枯死後,病株率和病情指數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帶菌越冬,併成為翌春早期發病重要侵染源。橫賂擴充套件期 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升高,病菌在麥株間傳播擴充套件,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時病情指數多為1或2。嚴重度增長期 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隨植株基部節間伸長與病原菌擴充套件,侵染莖稈,病情指數猛增,這時莖稈和節腔裡病斑迅速擴大,分櫱枯死,病情指數升級。枯白穗發生期 5月上中旬以後,發病高度、病葉鞘位及受害莖數都趨於穩定,但發病重的因輸導組織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間出現枯孕穗和廳白穗。發病適溫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氣溫回升快,陰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發病重,反之則輕。冬小麥播種過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後病勢擴充套件快,發病重。適當晚播則發病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發病重。高砂土地紋枯病重於粘土地、粘土地重於鹽鹼地。

    用噻呋醯胺,戊唑醇,苯甲丙環唑,三唑酮,井岡黴素噴淋基部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現在還看好聲音嗎?你第一次看好聲音是什麼時候?好聲音有沒有你印象深刻的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