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流隊長

    乍一看,這句話是個悖論,一個命題裡推出兩個相對立的結論,但是每個結論都還可以自圓其說。

    讓我們站得高一些,從高處俯瞰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和脈絡。

    科學規律本身就存在於宇宙中,無論我們能否看到,感受到,它都是亙古不變的。人類從地球的生物進化過程中脫穎而出,最終站在了地球生物圈的最頂層,高度發達的大腦,靈活的雙手以及思考能力,推動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和不斷前進。

    古代,科學是沒有獨立的,和神學,巫術混雜在一起,但是科學的探索沒有止步,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帝,哥白尼......他們對自然的探尋和思考打開了人類認識科學的大門。

    近代,牛頓經典力學原理的創立,科學發展和技術應用將人類科技發展引入了“快車道”,自此,加速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很明顯,其時間程序在縮短,科學技術呈現加速發展的特點。

    從人類科學技術的認知角度看,隨著科學手段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顯微鏡的發明讓人類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天地,使現代醫學進入到分子層面。量子理論的創立,又為人類深入認識宇宙創造了條件。

    今天,量子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基因工程的發展,又在進一步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宇宙無限廣闊,科學沒有盡頭,人類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會停步。人類自古所探尋的宇宙的終極目前還沒有看到。

    科學是中性的,沒有喜惡之分,科學技術帶來的改變,如何改變,都在於掌握科學技術的人。火藥既可以娛樂也可以殺人,原子能既能毀滅人類也能採暖發電。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人類如何利用,人類的進步可以靠它,人類的滅亡一樣也可以靠它。所以才有科學技術的倫理和道德思考。

    人類是有智慧的,智慧是能對未來做出把握的,依靠科學技術 實現人類的更大進步。科學沒有終點,探求的道路依然無盡。

  • 2 # 陳幫顯

    這是我們愛好科學的夥伴們,從少年時代一直到長大做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思考,以及願意同自己的學生孩子一起交流的話題。

    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找到了張首晟科學家在2016年4月份在北京一次講課上的回覆。張首晟教授是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於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他對人類主要貢獻是發現了拓撲絕緣體。

    他回答一箇中國學員說,機器人的人工智慧會超過人的智慧,但機器人畢竟還是在做資訊的處理,不具備也沒有必要具備人的情感。他舉例蝙蝠,蝙蝠會發超聲波,而人類不能,但人類還是同蝙蝠在一起相處。大家可能會認為人工智慧同人類會對資源有一個激烈的競爭,他認為不會出現災難性的一天,人類可以同人工智慧共處。

    所以說,科技不會加速人類的滅亡,只會造福於人類,人類也不會因為科技而滅亡。

    藉此也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 3 # 和親34

    增加了加速滅亡的風險,因為大規模殺傷的科技越來越普及到每個人乃至心情情緒上。可無法保證每個人都品德好、情緒好。

  • 4 # 塔羅斯羊

    發展科技會不會滅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三葉蟲鸚鵡螺恐龍劍齒虎猛獁象……無數曾經統治地球的霸主沒發展科技,沒破壞環境,然後都亡族滅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截止2月23日,《流浪地球》總票房成功突破42億,卻沒有明星祝賀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