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23656964639

    低血壓治療法

    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體位性低血壓:即由臥位突然變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收縮壓下降2.67kPa以上,常於早晨起床後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僕,以40-70歲男性較多見,可因久病臥床身體虛弱或服用同時具有擴張靜脈作用的降壓藥所引起。

    (2)症狀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藥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嚴重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慢性營養不良,服用降壓藥等。

    (3)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40歲的婦性,多有家族遺傳史,有的沒有任何症狀,有的則出現疲乏、健忘、頭暈、頭痛、心慌甚至暈厥,或有心前區壓迫感等症狀。許多患者伴見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淺、胃口不好、腳腫等症狀。這些表現為夏季氣溼較高時更顯突出。本病以體質衰弱者及女性為多見。但也有人並無明顯異常的感覺。中醫認為低血壓是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治療上注重溫脾腎,昇陽氣。

    自療注意事項

    (1)本病屬於虛勞範圍的病,故宜從整體上調理,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改善體質。運動量要逐漸增加,不能操之過急,但要持之以恆。

    (3)起床時目花頭暈嚴重,甚至昏倒者,欲起床前應先略微活動四肢,搓搓面,揉揉腹。起床時先至坐位片刻,再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宜將腳部略墊高。

    (4)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可多食一些具有溫脾腎、昇陽氣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雞、酒、胡椒、辣椒、生薑、韭菜、龍眼、濃茶、咖啡等。

    (6)檢查一下是否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慢性心臟衰竭等疾病。

    (7)多洗溫水浴(40℃左右),以改善血迴圈。但每次時間不宜太長。

    (8)患者要振作精神,處處事事激勵自己奮發前進,這樣有利於病情恢復。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雙龍補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早晨、下午開水沖服。

    (2)參桂鹿茸口服液,每次服1-2支,每日2次,早晨、中午溫水送服。

    (3)生脈飲口服淮,每次服2支,每日2-3次,溫水送服。

    2.驗方自療法

    (1)生曬參粉25克、紫河車50克(粉末),混勻,每次服3-5克,每日2次,早晨、中午溫水吞服。

    (2)桂枝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紅參5克,開水沖泡代茶,每日1帖。

    (3)制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上午水煎頓服,每日1次。

    3.飲食自療法

    (1)狗肉2000克、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乾薑10克。藥另包,加酒、胡椒等調料小火燉熟。3-5日分次食完。

    (2)白酒500克,內浸白參50克、鹿茸5克,每次服25克,每日1-2次。

    (3)若干生薑去皮洗淨,生服。常吃生薑對治療低血壓有好處,健康人口嚼生薑1克,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5kPa,舒張壓升高1.9kPa。此外,可在菜湯、豆腐湯、肉湯、雞湯中多放些薑末,平時用薑末泡開水當茶飲等等都對治療低血壓有好處。

    4.外治自療法

    炙穴。取百會、合谷、關元三穴。點燃艾條(或香菸)對準穴位,距離只要保持面板溫熱不燙。每穴15分鐘。合谷穴:在食指和拇指並緊時,手背部虎口處肌肉最高突點上。關元穴:在肚臍到恥骨上緣作5寸算時,臍下3寸處。百合穴:在兩耳尖連線的頭頂正中點上。

    5.其他自療法

    (1)每天打太極拳1-2次。

    (2)每天慢跑1-2次,每次20-30分鐘。

    避免誤診

    生理性低血壓無明顯症狀者,不必要求醫服藥。沿海平原居民進入3500米以上高原地區,可出現低血壓。此是“水土不服”引起,適應後即能調整,如無明顯症狀者不必服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哪些食物可以對食道癌有好處?